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心得体会 > 正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2023-03-13 09:12:00心得体会
  • 相关推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推进 XX 大花园建设——学习党的十九 大报告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思想,之后, 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民立场是马克 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 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着人民群众是我们党 的根本工作路线, 共产党始终把人民作为最根本的依靠力量, 把依靠人民作为发挥人 类历史能动性的根本动力源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既是我们的根本立场和根本目的, 又是达到这一根本 目的的根本路径和根本办法;既是全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 既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总结和继承, 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建设理论的新认识 和新发展,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发展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度阐发和凝炼升华, 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体系、 制度和文化的本质特征,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 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我们在打好五张牌、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过程 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目的为了人民,建设力量依靠人民, 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

  一、大花园建设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的关系。

  大花园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 由政府主导是必然的。

  在由政府主导的同 时,应当要注重发动群众参与。一是要宣传群众。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在干部层面 往往宣传得很广泛、很深入。普通市民、基层群众往往了解知道不多。任何一项事业 都离不开群众支持, 因此, 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向普通市民和广大群众宣传大花园建 设。二是要发动群众。政府引领是很重要的,群众参与也是很重要的,很多智慧都藏 在民间。我们在制订项目规划时,要充分广泛地征求当地老百姓的意见。

  二、大花园建设要处理好花园外景与花园内涵的关系。

  大花园的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大花园建设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只要政府有决 心,资金有保障是一定能够建设好的。同时也要注意花园内涵的建设。一是注重地方 文化建设。要通过各种载体,尤其是通过活态演绎的方式,呈现地方特色文化和传统 文化,要在地方文化展演等项目上给予场地、资金扶持。二是注重人文素养提升。大 花园风景好、环境好,大花园里的人更是要有比较高的整体人文素养,要营造诚信、 友好的人文环境。要强化公民道德素质宣传教育,提升广大群众人文素养水平。要杜 绝给 XX 大花园形象抹黑的现象,对欺客、宰客等事件给予严厉处罚和广泛曝光,让 不诚信业主在 XX 大花园没有立足之地。

  三、大花园建设要处理好花园城市与花园乡村的关系。

  大花园建设包括花园城市建设和花园乡村建设。

  经过前期的美丽县城建设, 各县 (市、区)县城环境不断优化。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外地游客会在各县逗留更长时 间,因此要对美丽县城进行提升,尤其是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要开展全面 排查和整治。花园乡村建设要突出各乡镇各村特色,展现各地不一样乡村风貌。一是 要对各乡村进行各具特色的规划定位。

  二是要挖掘本地的特色文化。

  三是要创意设计 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以提升本地农特产品的附加值。

  四、大花园建设要处理好吸收外地资本和吸引本地民营资本民间资金的关系。

  大花园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好商招大商,解决大 部分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要给本地民营资本民间资金留下投资空间,吸引本地民 营资本民间资金投入大花园项目建设。

  一是建设大花园建设的中小项目库, 向本地民 营资金开放。

  二是给予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同等政策优惠。

  项目给予本地企业有两个 好处:一是给予本地企业以新的发展空间;二是本地企业更注重长久性和可持续性。

  五、大花园建设要有处理好重点项目和普惠项目的关系。

  大项目是大花园建设的重大支撑,是决定大花园建设的关键,应当下大功夫,认 真谋划、集中力量予以推进。大项目集中资金、集中资源,更多是对全市投资和大旅 游的面上推动,广大老百姓对此的获得感不是十分真切。因此,我们也要谋划一批惠 及广大普通老百姓的项目, 让广大群众都能有切身的利益获得感, 使广大群众感受到 大花园建设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

  党组 7 月份理论学习专题内容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这意味着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 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 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着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在新 时代的理论集成创新。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 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要的是全面深刻把握其内涵,并 由知向行,促进其全面实践。深刻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 承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基础上, 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与思考中逐步 形成和完善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并依 靠人民群众这一铜墙铁壁赢得了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辉煌胜利。

  在开启 与推进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邓小平同志指出, “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 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 。伴随着改 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诸如唯 GDP 主义、 “见物不 见人” 等倾向, 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并指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 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早在 2013 年 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树立以人 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2014 年 10 月,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015 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 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 总书记多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 。2018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 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 人民主体地位。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也 是把握一种思想理论的精神实质与内在逻辑的根本立足点。

“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 ,最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

  作为系统的科学思想理论与实践方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内在统一、历史 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治国理念与治党方略的有机统一。它作为历 史观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 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命题;作为价 值观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与价值 取向,它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与归宿,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点;作为方法论,强调了 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当 中去,不仅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要 让人民来检阅,让人民来评判,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全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 本目的、根本动力、根本方法、根本价值的深刻探索。这一重要思想 不仅限于经济发展领域,也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军 队、 外交等各个方面,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 整体要求。

  在经济建设方面,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

  新发展理念既将人 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又将发展作为契合出发点和落脚点的 第一要务。通过创新发展,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激发亿 万群众的创造活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更好更多的发展成果 造福人民。通过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 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问 题,筑牢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基础。通过绿色发展,为人民群 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开放发展,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夯实基础。通过共享发展,使全 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 向稳步前进。

  在政治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 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推 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在文化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 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此,要聚焦文化发展中的不平 衡不充分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 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文化共创共享。人民的 精神文化生活是由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各种文化产品供给的。

  要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 文艺创造。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 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繁荣发展社会主 义文艺。

  在社会建设方面,必须以保障与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为重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此,要抓住人民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要坚决打赢 脱贫攻坚战, 确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通 过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打造共建共治 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保护人民人 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此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 设、军队建设等多个方面。比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 党的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 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 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 思主义执政党。在军队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听党 指挥、 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需正确处理几对关系 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要厘清几组重要的关系: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 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 这个政治论断与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从根本上来讲, 以人民为中心既 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思想基础, 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的根本方法。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科学定位社会主要矛盾,归根结底是 因为我们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 有这样一种立场,没有这样一种思想基础,当然就不会注意到人民这 个维度、不会作出这样的正确判断。与此同时,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 矛盾就是要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既然人民提出了多方 面的需要,既然我们各方面的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那么 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逐步满足人民各方面的美好生活 需要。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为中心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提出来的。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们党工作重点的转移, 即把党和国家的工 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党的十 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 ,同时提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 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正确把握好这几个“中心”的 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相比较而言,以人民为中心是必须贯穿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全部实践的核心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与 根本价值导向。

  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是指在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中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 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 重点。而在现阶段的经济建设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跨越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的重大关口,就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可见,三个“中 心”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重大区别,需要科学对待。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

  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 还要辩证理解和处理好以人民为中心和党的领导的关 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就其相互关系而言, 以人民为中心和党的领导是一致的、统一的。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 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党强有力的领导,就不可能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是一句空 话。与此同时,党要想领导好一切工作,关键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不断奋进,才能使我们党的执政 地位坚如磐石、使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

  龙源期刊网 .cn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和支持人 民当家作主 作者:阿如娜 来源:《实践· 思想理论版》2017 年第 04 期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文中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政治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就是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把各族人民 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内容,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广泛汇聚团结奋进的智慧和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遵循根本宗旨,践行为人民发展的理念。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 根本保障。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所决 定的,也是我们的立党之本和政治优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的发展理念,发展的终极 目的是为了人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发展为人民 的思想。我们党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党的一切努力和奋斗目标,都是以能否实现人民利 益为唯一衡量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发扬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建立健全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法治环 境,积极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权利。要坚持和发挥党的领导,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 党的要求,不断增强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用党的坚强领 导保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当家作主。

  二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更是人民当家作 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法律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最终目的不是钳制人民的行为,而是保护 人民的权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 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 事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遵循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针,用法律的绝对权威来保障广大人民 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体现人民 利益、反映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 志。

  三是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汲取群众智慧和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 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就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劳动、知识 和人才,拜人民群众为师,积极求教问策,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就要把人民群众当作 促进发展的主要力量,相信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注重 龙源期刊网 .cn 总结提炼人民群众创造的发展成果做法,积极推广共享到更大的范围。就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投入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共同实现全面小康。

  四是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的主体地位需要靠政治体制和制度来保 障。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 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坚持和完善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和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协商民主扎实 发展,从而保障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基层群众等各方面的权益,使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国家治 理活动中来,汇聚起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内蒙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办公室) 责任编辑:康红波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