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学习感想通用心得体会3篇(听课感想及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听课学习感想通用心得体会3篇(听课感想及体会),供大家参阅。
本学期,我有幸听了多堂优秀的数学课,现在我把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向老师们作一个汇报。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由于所使用教材不同,高年级在教材上没有关于“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但执教老师在刚接到执教任务之时就到当地小学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进行摸底,然后根据学情制定了详细地、符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同时结合不同版本的教材,一遍一遍的研究、改进,最终呈现课堂的才是精致的。可见,调查学情,挖掘教材对于上好一堂课是多么的重要。另外,印象较深的还有贲友林老师的课,他以独特的风格,幽默诙谐的形体语言博得了满堂彩。吴金根老师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师不告知等等,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允许学生出现自己的预设中没有的问题,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高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有老师说:“应用知识可以去解决问题,对现象的解释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优秀的数学课正好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说,利用黄金比0。618:1去解释为什么刘翔的身材看上去比菲尔普斯的身材美,为什么符合黄金比的长方形看上去比较舒服等,这都是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听完这三节课,我们对解决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特别是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得我学习。
这些,都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去好好学习的地方,并应借此,在不断在模仿与摸索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徐斌老师经常说,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这种习惯并不是上课发言、遵守纪律的习惯,而是能够和老师一起思考的这么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形成的前提是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徐老师引用一位教授的话说:“课堂教学上,老师讲的拙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引发学生思考,而引发学生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块儿思考。”
总结起来就是两点,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思考,教师跟学生一起思考。这就是一堂好课的标准。
4月23日至24日,我在_学习了两天,主要是听课,所展示的9节课中,有七节课是获得全国一等奖。另外两节_的讲课老师也都是省教学能手。这些课让我受益匪浅,并且给我留下深深地思考。那就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孩子们愉快地学习、成长。对我来说,这是我以后的努力的方向。
9节课,各有精彩,各有创新。_老师执教《分数的意义》中的一组教学片断:老师拿出9块糖,请一位同学带走这些糖的三分之一。学生说出三分之一表示的意义,高兴地带走3块糖。老师指着剩下的糖,请第二位同学带走剩下糖的三分之一。这位同学许是因为紧张,慌乱间说错。另一位学生说出三分之一表示的意义,高兴地拿起2块糖。杨老师考虑到没拿到糖的孩子的心情提示拿到糖的孩子分一块给回答错误的孩子,再向回答错的孩子提出“你手里拿的糖占原来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正确后老师让他带走一块糖作为奖励。随后师提问“刚才两位同学拿走的都是糖的三分之一,这两个三分之一一样吗?”学生马上提出“因为单位一不一样,所以这两个三分之一不一样”。老师接着又让一位同学拿走剩下糖的四分之一,直至拿走最后一颗糖。
_老师《3的倍数特征》一课,课前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玩起“抢30”的游戏。几轮比赛的结果总是老师赢学生输,孩子们心中的疑惑油然而生。从孩子们啧啧的赞叹声和眼神的交流中不难看出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发现要想抢到30,必须要抢到27、24、21、18等数,从而引出“3的倍数”的学习。
_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先是让每个小组用图钉、线绳、铅笔合作画圆,展示所画的圆,并找出画圆好的说说在画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线绳必须拉紧,图钉必须固定好等)来展开对圆的学习,认识圆心、半径和圆。由于这样设计动手幅度大,学生体会深刻,合作性强,活动时间、空间扩大,提高了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是探索法、研讨法、讲解法、实验法的多种结合,表现了老师驾驭课堂的灵活性和艺术性。
郑生志老师的《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中,他先出示大小一样的烧杯,一个放着满满的一杯沙子,一个里面放着一个垒球。第一步老师演示把满满沙子的烧杯,倒入有垒球的烧杯结果怎样,得出结论。说说为什么,学生指出垒球占了烧杯里面的一部分空间,沙子倒不下了。想象如果垒球换成乒乓球的结果。学生比较出乒乓球与垒球的大小关系。老师总结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板书。更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当讲到一立方米这个体积单位时,郑老师出示了做好的一立方米的框架,四周用纱布围成,当堂让学生站到里面去,看看能站几人,直观形象的认识一立方米的大小。
会上,每位老师讲完课都做30分钟的报告。听了执教教师的的成长经历,我触动很大。_老师的一节课竟然试讲了100多次。一个人的成功意味着他的付出太多太多!他们也由青涩走向成熟,他们勤奋、努力,有自己的目标。他们喜欢钻研,在不断的磨课中、研讨中成长,远行。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太多太多。而我们还在学习的路上,更需跃马扬鞭自奋蹄,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沿途都是好风景。我一定要把所学的所见的更多的用于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去。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学校李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通过培训我们学习了有关多元智能、探究学习、互动学习、建构主义等方面的理论,听取了多节省级优秀数学课,收集了宝贵的信息资源,听取著名专家的报告。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实践工作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几天的学习,我们主要就《长方体体积的计算》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以下就此课例谈三点体会。
一、重视创设数学探知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在新课标中,无论是那一个学段都建议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情境的创设,以激起学生"我要学"的求知欲望。在本课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搭积木"的实践活动,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搭的物体象什么,体积是多少?并能根据所搭的长方体积木猜想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获得体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多元互动,积极参与自主探知活动与合作交流。
互动课程把建构主义的支架理论用于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点拔下通过互动的多媒体活动软件与同伴合作、探究,自主地开展实验操作,投入思考和问题解决活动中体验数学原理。本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由变换长方体长、宽、高的参数变量,数出体积,并填写实验报告单,从而发现、讨论、推导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此环节中,互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机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观察、主动动手操作、主动思考探索、主动表达交流,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生活的数学",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即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练习按基本题、操作题、深化题、开放题四个层次,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由浅入深的开展。特别是深化题和开放题鼓励学生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求异思维,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形成爱学、会学的现代学力。
本期的学习班采用自主、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使我们都能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理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