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3篇(优秀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有关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3篇(优秀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供大家参阅。
本周班主任培训的主题是班级主题班会的设计,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是我班主任工作中非常薄弱的一部分,今天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心里充满期待,遗憾的是效果太差了,听的不清楚。我也非常清楚主题班会开展的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班风的形成,在工作中也有意注重主题班会,可总是达不到我所预设的效果。今天听后,有一些触动。
在平时的班会课上,大部分的主题是我设定的,而学生在事先也没做任何的准备,课上就算有学生的参与那也是即兴的,而我的回答也是自由发挥,再说,定的主题学生有时不是太感兴趣,有时也是勉强参与,或是听老师讲讲有些感动罢了。今天听迟老师讲后知道:其实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理需要不同的设计,它从形式,内容都有不同的要求,不是内容好就是好,而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情趣爱好设计。对于主题内容的确定我觉得可以这样处理:保留节假日为主题的活动,这作为固定的主题活动,一些临时性的活动内容可以让学生讨论制定,他们最想表现什么,最想解决什么问题就定什么主题。
另外,班主任的积累也是非常关键的,班会要放,但也要能收的住,这里需要我努力学习这方面的理论,同时开展主题班会的材料可通过记载本,视频,照片,电脑文本记载。有助于自己材料的累积,也有助于某些案例的收集。
总之,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会努力做好主题班会的设计及开展工作,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依然清晰的记得20xx年的那个九月,那种踏入讲坛的新奇与兴奋,那种梦想成真的喜悦与激动,让那个刚刚离开学校又要为人师的年轻稚嫩的姑娘充满了激情与斗志。是的,我爱讲台,我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所以我毫不犹豫,毫无顾忌的接受了学校安排的一切,包括班主任工作。
然而对于初入教坛的我来说,班主任只是一个名称,一个头衔,虽然也上了近二十年的学,遇到过很多不同风格的班主任,但确实不清楚也体会不到这个一班之主的头衔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是很天真的投入了工作。我不得不说,近两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这并不是一份“美差”,太累了,身心俱疲的那种累。我有很多时候、很多理由打算选择放弃。几个调皮的孩子打架受伤,给我带来的是家长的责备与训斥;年轻气盛的我,恨铁不成钢,将教杆打在孩子稚嫩的小手上,换来的是内心极度的自责;两年来,学生都逐届升入了高年级,带走的不仅是学业,也带走了自己情感的付出和青春的奉献,增添的只是不尽的惆怅与空虚;永远也逃避不了的应试氛围让师生紧张苦闷,却少有余暇做一些真正有益于教育教学的事情……就这样,每当不悦、压抑、困惑的心情来袭的时候,也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班主任的痛苦与劳累。我曾一直在思考,对于班主任工作,我的问题是出在了哪里,我又该如何能够在劳累之余,更多的体会班主任的快乐与幸福呢?我想,我会从本次暑期班主任培训学习中找到答案,这个暑假无疑会给我这个新手带来化茧成蝶的感受与喜悦!打铁还需自身硬,于是,我首先对相关规范法规部分做了深入的学习研究,为自己寻找理论支持,下面谈谈我对其的几点体会和总结:
首先,必须充分认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
无疑,班主任是班级体这个大家庭的大家长。班主任的组织和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大家庭是否团结稳定,是否具有向心力,是否能让家庭的每个成员感到温暖。班级是构成学校这个大集体的重要组成单位,它影响着一个学校的发展,一个学校的未来。管理好班级这一重任很直接,很自然的就落在了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的身上。
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待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还很稚嫩,很不成熟。极容易受不良思想的鼓惑,如果没有人及时对他们予以规劝和引导,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歪,歪曲价值观和人生观,甚至滑入深渊。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实际、个性差异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施行教育。众所周知,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一个孩子毁了就是粉碎了一个家庭所有的期望”。比如,我当班主任的第一年,班里有个一孩子,是降级转学到我们班的,他在班里称王称霸,欺负弱小,我行我素,给班级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后来通过和家长沟通,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父母在他两岁时就离婚了,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他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与教育,养成了这种霸道无理、自私倔强的性格。当看到他妈妈充满无奈与哀求的眼神时,我感觉教书育人我们责无旁贷,我们的身上担负了太多的期望。为了民族,为了家庭,更为了我们教师这一光荣的称谓,我们理应尽心尽职!
其次,要谨记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对学生要正面教育,启发诱导。对学生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好学生的榜样作用。力戒简单粗暴,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热爱、尊重学生,我们是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教育,把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同行为训练结合起来。但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地耐心帮助。拳头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会适得其反,好的教育需要耐心,好的班主任更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集体教育同个别教育相结合。要开展集体活动,建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第三,要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做好常规工作很重要。比如,学校要求我们7点30到学校,那我们自己通常必须自觉的7点20就到校,监督班级学生的卫生、纪律与学习,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于律己,才能说服学生。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平时课时紧,教学工作量较大,我更多的关注的是常规和学生的学习结果,很少注重过程,也很少与其他老师和家长沟通。通过学习《规定》,我明白了班主任在抓好常规的同时,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经常与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校携手,帮助孩子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新课改要求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感受,洞察他们细微的变化,走进他们的内心,多听他们的心声,多交流多互动,为学生的发展尽我们所能。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做好角色的转换,最终能和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合作者,生活中的好朋友。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复杂的,班主任工作也是平凡而伟大的。正如只有身为班主任才能体会其痛苦和不幸,也只有身为班主任才能品尝到快乐与幸福。带着对这份快乐的期待,伴着对这份幸福的追求,怀着对化茧成蝶的向往,创建美好校园,从我做起,从我们班主任做起!我们,在路上!
作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我参加了北辰区第五周期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在本次的线上学习中,我选择了《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这门课程,本课程针对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进行研讨,从阅读课程的角度分为阅读课程目标,阅读课程内容,阅读课程实施,阅读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来谈。通过本专题的课程学习,我能够明确《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提高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重要地位的思想认识,并掌握阅读教学的方法与途径,明确以整本书为主体的阅读课程的建设过程、实施步骤及阅读能力评价,切实提升自己的阅读教学能力。 接下来,我将围绕"阅读成就梦想--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这个主题来展开,就我学到的知识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手段,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培养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步一步地引导,逐渐渗透,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语言培养训练,从而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古语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阅读的重要作用更是不容忽视。那么,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
一、教师引导,学会课内阅读
语文的每篇课文都蕴涵着广博的知识量,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增强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一般的学生对课文的学习都不重视,往往只是浅尝辄止,并不精益求精,而精于课文学习的同学就绝对不会忽略这个重要的环节。所以在学生还没有掌握如何学习、如何阅读的学习方法之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在引导过程中逐渐摸索出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之前,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同学提前对课文进行朗读,并且要求学生自主地把课文的生字、生词圈划出来,在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旁边做上标记,让他们带着问题来听课,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当教师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新课讲解的时候,应该有目的的随机找同学进行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再次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如此反复下来,即使有的学生没有预习,那么课上的朗读环节也弥补了这个遗憾,能让同学们把注意力更好的放到课文的内容中来。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断地阅读,会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大大提高。
此外,课堂的阅读教学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良好的课堂情景是影响学生学习进程的重要因素。所以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大力激活学生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验、阅读经历,教师用自己的理解,唤起学生的共鸣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画面、影像等激情导入,渲染课堂气氛,巧妙地利用悬念,激起学生阅读的期待。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开头的导入,中间的课文研读,结尾的总结、拓展,精心设计悬念,创设阅读的期待,加之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阅读的需要,带着问题读语文。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学习中,教师的工作不能仅停留在单纯地带领孩子进行机械地朗读课文,而是要有针对性地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比如,有的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已经非常到位了,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指导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剖析上下足功夫,在领悟作者的意图上多下功夫。还有的学生,生字词还没掌握彻底,教师也不要急于求成,带领他们进行阅读,而是要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夯实字词,因为字词是阅读的基础。语文教学中,阅读无处不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教会了学生阅读,那么学生就掌握了自己的一个技能,用这个技能就能更好地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
二、以点带量,激活课外阅读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小学语文的设置只是冰山一角,沧海一粟。而要想在语文上取得优秀的成绩,仅仅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只局限于课文,只能让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狭窄,不会有更大的突破,因此,有效地激活课外阅读就显得至关重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水平不一样,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参差不齐,所以需要教师做深入地指导,科学有效地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涉猎面,争取以广泛的知识面带动知识量,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拓宽课外阅读呢?
第一,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语文阅读不能盲目地去读,一定要有选择,有侧重。这就要求我们所选的文章难度上一定要适合或者稍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另外,要切记"四忌"即忌深、忌偏、忌浅、忌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有两种,分别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因此我们选用的阅读资料的难度应该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断鼓励学生"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果子"。比如我们三年级选用的课外阅读资料是四年级的阅读资料,一方面是难度不大,学生几乎能看懂,同时也有新知识的输入;另一方面是学生能提前熟悉四年级的知识,能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遵循方法,学会积累。众所周知,每个人读书的出发点不同,有的人因为兴趣而读,有的人带着目的去读,还有的人是不得不读。如果是受到兴趣的驱使,读书者往往是走马观花,匆匆翻过,没有任何目的性,也不遵循任何方法,只局限于看过,便抛到九霄云外,不再理会。如果是带着目的来读,读书者往往会有意识地积累知识、学习写作技巧,但仅局限于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知识,其他的知识从不过问,读完记完就不再多看。如果是不得不读的,那读者即使是读到好文章也不会积累,更不会思考,因为本身就是来应付的。以上的阅读方法都是收效甚微,不值得提倡的。教师要知道学生,作为阅读者,首先要摆正在自己的位置,然后放平自己的心态,最后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同时对于阅读,既要有兴趣,还要有目的。要学会有意识地积累、学习,从而将之运用到语文学科的学习、写作上。
第三,教师激发,积极引导。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有计划地搜集一些好书籍,包括书评、海报、资料之类的。然后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读书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广 泛地进行阅读尝试、阅读体验。只有学生能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掌握阅读能力,语文学科的阅读学习才会真正、切实地提高。
三、展示互动,激发感情
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可以说是参差不齐,因此每位学生的领悟力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去唤醒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激情。对于已经从 阅读中获得好处、获得快感、获得激情的学生来说,阅读是一项快乐、有意义的 事情,他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一个自己从未听说过,从未见到过的世界。通过形形色色的书籍打开一扇通往大千世界的窗子,并且将从中得到的知识用于学习、写作,那也必将是一个充满幻想、丰富多彩的世界。可是对于那些还未触及"阅读快感"领域的学生们来说,让他们单纯地通读一遍课文已经很困难了,更不要说去阅读课外读物,他们既没有兴趣也没有动力去进行阅读体验。在他们看来,那仅仅是浪费时间。所以面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同化。例如:可以定期找一些课外阅读做得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做一个小小的汇报展示,将自己的所见所感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此外,还可以请一些同学讲述自己阅读时的精彩片段,鼓励声情并茂地讲解,必要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进行展示。另外,同学们也可以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好的、精彩的课外读物,大家一起来学习。通过这些鼓励的方式,让不爱阅读的学生对于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跟风"行为,比如 《熊出没》,只要有一个孩子说好看,那其他的孩子也都要回家去看一看。如此一来,阅读体验的推广也就会有一定的效果了。
阅读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以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依据,不仅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阅读技巧,更要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他们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