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实习报告 > 正文

学科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

2022-02-17 09:58:18实习报告
  • 相关推荐

学科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

学科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该怎么写呢?在写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是范文网会员投稿的关于学科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的最新文章,供大家参考。

学科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

第1篇:学科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我校某年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开设伊始,就受到了李待军校长的高度重视.组织并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教研组长、专任教师组成的会议.会上李校长详细说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现代教育的重要地位.并要求大家群策群力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的宗旨是“确定好一个主题、开展好一项活动、调动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全体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称.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虽然有国家制定的总的活动纲要,有独特的先进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但没有课程标准和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可学的操作模式.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门“校本化”的课程,仅仅靠“模仿”和“选用”,很难使它成为学校“自己的”课程.我们觉得,要实施好这门课程,必须走校本化之路;因地制宜,利用社区资源,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整合自己的优势,才能形成学校的特色,创出学校品牌.另一方面,我们在考虑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时,取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把综合实践活动分成两步走:一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二是以学科实践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又有相当科学知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如何根据地区、学校、学生的特点,开发出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呢?又怎样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开展符合学生特点、体现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呢?我们在学习、思考之后,选择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构建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综合性、实践性、教育性、自主性的活动内容,增强课程内容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以提高学生急需具备的各方面的素质.另外,所研究内容试图解决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同时,我校也力图抓住这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契机,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下面就本课题的开展情况作一简单的汇报:一、明确课程目标,构建内容结构1、围绕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需求,确立课题的研究目标.在学校办学理念定位的大讨论中,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定位于:从认识家乡入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再以热爱家乡为中心,辐射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学生认识范围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逐渐加长半径,扩大圆面,丰富内涵,升华主题,提高品位,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课程开发的目标是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我们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发展了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提出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2、按照“三维”结构,构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框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但决不意味着活动内容可以随意而定.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门课程,但是它也存在它的内容框架,不过这种内容框架不是由学科教材当中的章、节、目组成,而是由活动的序列构成.一个学校开展的活动如果毫无序列,就无法解释自己的课程框架,无法解释开展这些活动的必要性.当我们在考虑活动有序列的时候,有两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要保持自然探索、社会实践和自我发展三者之间的大致平衡.综合实践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不外乎这样三个“维度”.保持三者的平衡,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结构的和谐发展.第二,要对学生在校三年当中的活动做出统一的安排,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适当的活动.只有这样,不同年级的教师才能抓住活动的要点,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把上述两个因素结合起来,我们的具体的做法是:学校根据本校的特点和地域资源优势,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出发,在不同年级确定适当的活动“主题”,在同一主题下,由学生选择开展不同的“活动”.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要按“维度→主题→活动”这样一个逻辑结构展开.课题组就发挥乡村和校内课程资源的优势作了几次讨论,将烈士陵园等作为德育教育的基地;将集发观光农业园作为社会劳动实践基地;把校内苗圃作为环保教育基地,把图书室、信息技术中心等作为探索性、信息化学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也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3、依托地方资源,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我们感到有责任把丰富的地方资源进一步整理和发掘,发挥它的教育功能,让我们的学生不要遗忘,更要以此为骄傲.因此课题组的老师们积极行动了起来,投入到了校本教材进一步完善的工作中.在这过程中,我们强调师生互动,学校与社会联动开发,突出教师、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调查整理,我们把家乡的自然人文资源分成了以下几类:(1)、优美的风景:风景优美的碣石山,秦皇岛有机农业生态带横贯其中.(2)、育人的基地: 烈士墓是远近闻名的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都有中小学生到这里缅怀烈士的英勇事迹,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体验幸福的来之不易.(3)、悲壮的历史:勤劳勇敢的人民,在战争年代,不畏强暴,同敌人作过殊死的斗争;在困难时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创造了新的生活.他们用鲜血和汗水书写了一部悲壮的历史.(4)、淳朴的乡风:泥井本土的风俗,是勤劳的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有吃秧歌、元宵灯会等习俗.(5)、成材的学子:当年在我校勤学苦练,现在高等学府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取得佳绩的莘莘学子.(6)、爱国的热情:近年来,在我镇涌现出许多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回报人民的感人事迹.(7)、辉煌的成就:近几年我镇在经济、农业、工业、商业、教育事业等各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村村通水泥路、实现一镇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中学等通过大量的走访和实地调查,特别是发动学生和家长搜索、提供素材,我们形成了第一手的资料,在进行细致的梳理后,把我校的办学理念贯穿于校本之中,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材.校园环境资源的利用.我校非常重视使校园文化成为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源,力图把校园建成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学校每一个区域的划分,每一个景点的建设,都带着浓郁的家乡气息.有突显家乡建设成就的长廊,有学生宣传家乡的书画廊,有展示学生利用身边材料动手制作的精美的手工作品.这些布局的设计完全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理论,也渗透了我校“为繁荣家乡育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在学校能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会带动家乡的发展,更会为祖国的将来做出贡献. 二、强化组织管理,建立保障机制课程内容的现实规定、课程特性和实施情境的复杂性都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课题实施的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两年多来,我们从实际出发,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的实施相适应的管理和保障机制. 1、构建组织管理网络,形成责任分明、协调一致的合力.为了使本课题的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健全了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目标、课程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实施的组织、管理协调;教科室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成果鉴定、资料管理等;教导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执行和检查考核;教研组负责计划的制定、总结、实验的指导、教学研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回.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科室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科室.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调查,围绕家乡的山水,围绕身边的事物,你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课题是什么?再由指导教师进行筛选、归类,最后由教科室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可以说,这些计划集全校师生的心血和智慧,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更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依托地方资源的特色.这些活动主题富有新意,又源自学生生活,贴近学生,都是他们乐于探索实践的.2、制定相关制度,促进课程实施.课题开始研究之初,能完全胜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并不多,针对现状,我们建立了相关制度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和本课题的研究能基本达成.①保障激励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指导工作的复杂性和师资配置的难度.为了更好的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我校对于申报担任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的教师承诺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及辅导员成果奖,期末根据实际(参照教师档案袋和指导教师的过程性评价表)进行评比奖励.②校本教研制度: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我校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手段,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水平.以定期检查与抽查等方式,督促任课教师按计划组织教学.允许教师采用“拿来主义”,鼓励他们多看一些相关的杂志、文章、课堂教学录相片、网络资源等,让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模仿着在教学中实施,使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更感性的认识.安排任课教师到秦皇岛去取经,回到学校后立即向其他任课教师交流听课所得,又分别请外校教师到我校指导教学,帮我们提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同时我校还邀请了县教研室、进校的专家到我校对教师进行课改知识的培训,解答了教师们在课改中存在的困惑,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方法.其次,我们借鉴语、数学科开展活动的成功经验,每两周组织教师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例研讨和教师汇报示范活动,让教师在不同类型的案例剖析中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具体方法.另外,课题组定期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推荐、印发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案例,并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开展“六个一学习研究活动”,即读几本与综合实践相关的理论专著,写一份学习体会,参与一个课题的课题研究,上一堂公开研讨课,交一份完整的主题活动方案,写一份活动案例或论文并公开交流.由教导处和教科室联合对教师的“六个一”进行评比考核.以上活动的有效组织开展,确保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能基本胜任这门课程.3、重视宣传发动,取得广泛认同.我们利用学校的橱窗、班级板报等宣传阵地,以及向每位学生家长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解释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对学生成长的好处,努力取得家长对学校开设本课程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走向社会,积极联系我校的“学校德育基地”、“学校文明共建单位”及部分工厂、公司、企业,走访、联系一些劳模、老干部、老教师、本地的致富能手及关心学校教育的人士,和他们就我校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展开讨论,取得了共识,获得了他们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使他们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又一支生力军.三、实行制度化管理,促进课题研究1、课时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2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我校联系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2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1+1”的形式,“1”为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节,单独列入课表,配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老师;“1”为综合活动大课,每周1节,以年级为单位集中安排在一个单位时间,列入课表.在平时的教学中,由各年级组长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负责将课时进行调整组合.可以根据需要将1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地方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2、人员管理:教师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实践证明,少数教师或专职教师承担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是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的.因而,我校在教师的构成上,以“教师小队”形式,以一个年级为单位组建若干个教师指导小组,从而来有效地开展各类活动.各年级的教师指导小组由年级组长、班主任、一些相关的科任教师(如:信息技术教师、自然教师、劳动与技术教师、品社教师等)组成.一次活动的指导老师不局限于一人,可以聘请校内相关老师客串.此外,各年级还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聘请一部分社会教育力量,担任校外辅导员,以充分发挥社会资源,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3、过程管理: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动态管理.(1)集体备课制:每次主题研究活动由年级组成员先初步商量一下,由一位教师负责制定活动方案,方案不在于详而在于是否能真正让学生展开研究实践活动,是否具有操作性.教师在活动中不一定要完全照着方案进行,因为活动是不断生成的,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甚至衍生出新的子课题;每周安排一位教师上一堂活动观摩课,全体教师听课、评课,使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2)每学期案例评比制:期末请每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选一份最好的案例参加学校案例、论文评比,优秀案例送交上一级参加评比.在这种管理机制中,教师们在活动中与学生一起主动研究探索.四、开展主题化活动,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我们开发地方资源为的是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空间,使学生认识了解资源,更重要的是研究利用资源.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设计系列化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增长见识,发展能力,提升才干;让灵动的山水成为鲜活的教材;让厚重的文化成为孩子的精神养料.在开展“走寻家乡的名人”主题活动中,发动学生去走访在家乡建设事业中有特殊成绩的领跑者,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老党员、老英雄,在外辛勤求学的学子,学生们收集了很多的材料,在分享的时候大家感触最多的是他们那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在某月某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学生们纷纷申报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把教师“凉在一边”,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合作意识、人际交往意识、问题意识,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开展“我是碣石山小导游”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发动学生整理碣石山各景点的传说和故事,串编成导游词在每个景点进行解说.这充分证明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结合“校园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家乡是我们学习的课堂”,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让他们在美丽的环境中认识各种动物和植物,采集和制作各种标本,鼓励他们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创作活动.让他们欣赏各种美妙的动人景象.让他们聆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小溪流水的哗哗声,悦耳动听的鸟鸣声,湖涛涌动的拍岸声,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大自然的乐趣.从而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走进历史,亲手摸一摸,亲眼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昌黎的文明史和先进文化的遗产,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历史知识,在社会课的实践中,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优秀文化知识.让学生走进村镇,就是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组织学生到社会福利院,带上自己心爱的礼品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表演节目,这时学生特定的社会角色是“下一代或儿女”,在慰问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们尊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责任意识.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如:菜场等)打扫环境卫生,参加义务劳动,这时,学生特定的社会身份是公民,打扫环境卫生是公民应尽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应有的公德责任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参观、考察和访问,了解昌黎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感受昌黎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同时增加了学生对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感性知识.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去感知,在实践活动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变革、去创造,从而真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成立了十几种班级活动小组,他们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家乡的资源进行手工制作,他们的作品就张贴在校园的走廊上.在对我校九年级学生起床、上学情况和农村卫生情况作了调查后,有的学生向同学、家长、社会发出了倡议书,有的学生与家长签订了《环保条约》、约法三章,有的学生写信给校长、老师、建议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加学生的睡眠时间,还有的学生用作文、画画、创作手抄报、宣传栏等形式,向人们宣传环保知识……五、实施多元化评价,引领学生自主发展 综合实践虽然是一个校本课程,但我们课题组成与经过讨论认为它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必须通过评价来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可以说,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综合实践的评价强调多元化,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教师、学生、伙伴、校外指导员等都可作为评价者.应该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仅针对他们结论成果.只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基于以上理念,我校对学生评价采用的是档案袋评定制.我们让学生按活动小组建立自己的活动档案袋,保存本小组活动所得的资料.比如学生活动的照片、搜集的资料、体验日记、作品、评价表等.由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等级评价与评语相结合的方式,评价要注重过程,重视态度,特别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体验,力求体现评价的多样性与层次性.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现在:以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潜能生、学困生的兴趣得到了适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自信心得到了培养;同时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内外生活,增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我们走出校园,组织各类有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探索.投身这青山绿水之中,学生们领略了家乡的美丽,激发了探究的欲望,点燃了创新的火花,体验到了生活的真谛.我们的研究活动也得到了兄弟学校及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程开发与实施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某年某月我承担了市十一五科研立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研究》.以上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一些很不成熟的尝试,感觉我们的工作还是很粗浅的.我们愿在教科研的广阔空间里不断追求、前进,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执著耕耘,迎接灿烂的明天.

第2篇:学科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校组织了四次数学教研活动,我有幸听了四位教师上的四节数学课,从这些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上课的方法及技巧,下面就本学期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1、注重集体教研的作用。

  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就突出显示了集体教研的作用。课前所有数学教师和上课教师一起商量进行集体备课,然后上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情况编写二度教案,再进行上课。课后,所有教师进行评课,指出本节课的得与失。由于是集体备课,每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2、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环境。

  课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普燕凌老师的《圆的面积》一课的复习,更具有代表性。每一次演示都能为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每一步设计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见,教师在课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来设计和制作这个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手段更新颖,课堂气氛更活跃。多媒体教学开展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

  质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观的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此次活动中的几节数学课,都能做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效果都很好,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如:低年级老师为了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修改,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些都是教师在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做好:

  1、多与其他教师之间进行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2、加强课后反思,记录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记录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教学。牢固树立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宗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实际问题。

第3篇:学科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本学期以来,我担任一年级(3)班和二年级(1)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开学初,我认真研读教材,以努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调查分析,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指导按计划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自主的组织活动,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在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结合本地的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选择,生成或改变。

  在活动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们会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去查询信息,长期这样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实际,形成爱家乡、爱社会、爱国家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拓视野。可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不仅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在思想上能够得到纯化,心灵得到升华。

  结合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但我们学校条件有限,学生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资源共享”“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等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相信一定能让学生去认识多彩的社会,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

  总之,综合实践让学生走进了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了解自然环境。总之,综合实践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们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条捷径,要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的大众学科,那老师们的教法必须研究的,这一条路该怎么走,确实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一个问题。

第4篇:学科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本学期来,我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努力的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讨论的方式开展课程。在不断的摸索教学中,总的来说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学生课外调查活动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大多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多数课程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在开展课程时,我都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调查,让他们通过访问,上网收集资料等方法来完成课程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但让课程活动活起来,而且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一学期下来,学生订立计划的能力、分析的能力、统计收集的综合能力都比上学期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作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每一节课中都渗透了许多的动手操作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活动,我会与学生一起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制作材料,并让学生在假期期间合作完成自己喜欢的项目。

  三、重视把知识学以致用,增强实用性

  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大多很有实用性。例如:学做泡茶,课堂上,我让同学们写出自己最喜欢喝的茶名,或贴上它的照片。课后,我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设计出最新颖,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为了要突出学生主体,我在活动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我则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综合实践活动会实施得越来越好!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