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哨教学实录及评语共3篇 小学语文麦哨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麦哨教学实录及评语共3篇 小学语文麦哨教案,以供参考。
麦哨教学实录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你们都来自休宁海阳二小,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所有今天来听课的老师们吧! 生掌声!
师:我是汪老师,今年教二年级,我喜欢和孩子们做游戏,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齐)好。
师:(点鼻子游戏)举起你们的右手,用食指指着鼻子做好准备,听清老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师:眼睛!耳朵!嘴巴??
师:呵呵,有少数同学出错了,我们加快点速度。鼻子!鼻子!鼻子!??
师:(出反方向的游戏)我们再来做第二个游戏,双脚并拢,身体坐正,双手摆好,听清老师的指令做相反的动作。 师:我出左手。 生:出右手。
师:右手!右手!右手??,加快点速度啦,右手!右手!左手!?? 师:孩子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我们就带着这份高兴进入课堂。上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课前和学生做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游戏(点鼻子,出反方向),看似寻常,实乃是唤起学生沉睡的童心、童趣,为学习同样一篇反映童乐、童真的课文《麦哨》奠定了良好的基调。当然如果课前出示实物(想方设法弄到),设计和学生一起玩吹麦哨,学生的玩性些许会更高涨,过度会更自然,对新知的学习也更具有针对性。】
一、一吹麦哨,初步感知
1、板书“哨”,观察字形,给“哨”组词,引出课题《麦哨》
师: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第一个字(板书:哨),读字,看它的偏旁和什么有关? 生:嘴巴!
师:那给它组词吧。(生组“口哨”)对,用嘴巴吹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麦哨》,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一遍
师:不要拖音,再读一遍。 生再齐读课题
2、简单介绍“麦哨”, 呼麦哨
师:见过麦哨吗?它就是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划一条缝,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
(许多学生呼出来了)
师:这么多同学都会呀,那你就大声地吹出来吧。 生:呜卟,呜卟?? 师:呜卟,呜卟?? 生:呜卟,呜卟?? 师:呜卟,呜卟?? ??
【“麦哨”一词是难点,不要说城区的孩子,就是一些老师也未必能说出个道道来,汪老师从“哨”字入手,让学生先观其形,后介绍其质地,再呼其声,一声声“呜卟,呜卟”,学生虽知之不深,但粗略知其大观。学生感受到了课题充满情趣,充满音律美,对后文的学习更充满期待。】
3、找到课文中的麦哨声,明白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师:你们是从哪儿知道麦哨的声音的?那我们一起翻开课本,看看是哪儿告诉了我们。 生:第1段
师:课文的那段又应了呢? 生:第7段
师: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部分,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什么? 生:首尾呼应
师:那老师呼你们应好吗? 师:呜卟,呜卟?? 生:呜卟,呜卟?? ??
师:(笑)呼着麦哨,你的心情? 生:高兴 生:愉快 生:喜悦
【“首尾呼应”这一写作方法在师生合作呼哨中,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省时高效,而且不经意之间明确了这样写的妙处,即突出文中孩子们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麦哨教学评语
麦哨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
语文《麦哨》说课稿
2022年投稿《麦哨》课堂教学课件
《麦哨》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这些城里的孩子去过乡下吗? 生(齐声):去过。
师(惊讶状):哦!都去过呀!乡下好玩吗? 生:好玩。
师:那你们都玩过些什么呀? 生:钓龙虾。
师:钓到了吗?(生点头) 师:一定很有趣吧。
生:拿手电筒照青蛙,很好玩。
师:好玩是好玩,但青蛙是益虫,下次咱们不捕了哦。(生笑着点点头) 生:打水漂。 师:能打几个? 生:嗯,五六个吧。
师:哇!真厉害,我一个都不会,有机会老师要跟你学学。(生笑) 生:上山采野果。 师:甜吗?
生:熟了的很甜。
师:哎呀,说得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生:到河里游泳。 生:放风筝。 生:摘野花。 生:??
师:听同学们说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呀,是在乡下长大,小时候常和伙伴们去割猪草,摘野果,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课文,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112页。(板书课题24 麦哨) 师:来,把课题读一读。 生(齐读课题)第24课 麦哨
师:咦!麦哨是什么呢?不知道吧?麦哨呀,就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二、师范读,生谈感受。
师:文中描写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画出来。 (师范读。)
师:听了课文后,我想同学们一定都有自己的感受,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乡村的景色很美。 生2:我喜欢乡村孩子的衣服。
生3:我觉得乡下孩子的生活很快乐。 生4:我想听听麦哨的声音。 生5:我也想尝尝茅茅针的滋味。 生6:在草地上摔跤一定很有趣。 生:??
三、品文中美句。
(一)田野美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喜欢上了这篇课文,来,看着课本,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巡视。)
师(指名):你喜欢什么句子?
生(读句):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屏幕出示句子) 师:为什么喜欢? 生:写得美。
师:美在哪儿?你从哪里体会到?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手法。
师:读出句子,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把麦芒比作乐谱上的线条,把麦穗儿比作跳动的音符。 师:你从“乐谱上的线条”“跳动的音符”感受到什么?作者的心情怎样?
生:麦子很欢快,作者的心情也是欢快的。 师(引读):是啊,作者的心就像这跳动的音符一样快乐地跳跃着,让我们带着欢快一起来读。 生齐读句子。
师:这句话除了比喻,作者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谁知道? 生:拟人。
师:哪里运用了拟人?你读一读。
生: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擎”指举起,是人的动作。 师:嗯,真会读书。句子中还有哪里用了拟人? 生: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
师:青青的麦田换上了浅黄色新装,这“浅黄色“意味着什么? 生:要丰收了。
师:对,你还从哪个词里可以感受到即将丰收? 生:丰满。
师:好一派即将丰收的景象啊!(板书 田野 丰收在望)看着这丰满的穗儿,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喜悦。
师:这浅黄色的麦田,粒粒丰满的穗儿,齐刷刷的麦芒,作者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哇。让我们读出丰收的喜悦吧。 生齐读句子。
师:田野里还有哪儿是你喜欢的? 生: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屏幕出示句子)
师: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田野的颜色很美。
师:哦,请你读出描写颜色的词。
生:鹅黄嫩绿、金黄的、黑白相间的、雪白的。 师:这么多的颜色,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生:五颜六色。 生:五彩缤纷。 生:五彩斑斓。 生:色彩艳丽。 生:色彩斑斓。
师:是呀,色彩斑斓的田野多美!(板书:色彩斑斓)用你的朗读读出田野的美吧! 指名生读句。
师: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色彩斑斓,可现在花都谢了,田野又有什么变化呢?
生: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 师:油菜籽要丰收了。
生: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 师:嗯,过不了多久就能吃到香喷喷的蚕豆了。 生: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师:哦,那是明年的希望啊!谁来读一读? 生读句。
师:读得真美。还有谁来读? 生有感情地读。
师:从你的读书中,我不仅听出了田野的美,我还听出了你对丰收的向往。奖励你,再读一遍。
师(竖起大拇指):同学们,让我们学着她的样子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句子。
师:这么美的景色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 生(齐声):想。
师:那就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图片,不熟悉的图片由师解说) 师:蚕豆花,黑白相间的蚕豆花。 师:大片大片的萝卜花。 师:火红的石榴花。
师:雪白的樱桃花。哟,还沾着露珠的小樱桃。 师:紫荆花,紫荆花的嫩荚。 ??
师:景色美吗? 生(齐声):美。
师:让我们也来说一说。出示句式:( )的( )谢了,结出了( )的( )。(根据图片回答) 生:粉红的桃花谢了,结出了小拳头似的小桃儿。 生:雪白的梨花谢了,结出了青青的梨儿。
生:火红的石榴花谢了,结出了小灯笼似的小石榴。 生:雪白的樱桃花谢了,结出了晶莹剔透的小樱桃。 生:紫色的紫荆花谢了,长出了密密的嫩荚。
(二)孩儿乐。
师:听了大家的描述,我觉得大自然更美了。文中还有你喜欢的吗? 女生: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师:为什么喜欢?
生:孩子们的衣服很漂亮,很有特色。
女生: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师: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生:比喻,孩子们的脸蛋像月季花一样美,讨人喜欢。 (板书:孩子)
师:女孩子就是女孩子,心思细腻,关注细节。女孩子喜欢衣服,那男孩儿呢?你们喜欢什么呢?
生:男孩子在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羡慕吧?在他们的眼里,这柔软的草地就是一个天然的——齐声(运动场)。天然的运动场在哪儿呢? 生:草地上。
师:你们看见了吗?在哪儿? 生指插图:在这儿。
师:还在这儿呢!(手指屏幕,出示课文插图)瞧瞧吧!孩子们在这儿竖蜻蜓,摔跤,你觉得他们的生活怎样? 生:欢快。 生:轻松。 生:自由自在。 生:无拘无束。
生:??(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快乐自在) 师:喜欢他们的生活吗? 生:喜欢。 师:想去吗? 生:想。
师:如果你来到这绿茵茵的草地上,你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坐在河边钓鱼。 师:真会享受生活。
生:我想躺在草地上看蓝天白云,看远处的山。 师:多有诗情画意呀!
生:我想坐在河边,一边把脚丫伸进河水里嬉戏,一边和伙伴们聊天。 师:那一定很开心。
生:我想靠在大树旁看书。 师: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我想躺在草地上小睡一会儿。 师:嗯,一首小诗肯定要诞生了。 生:我想跑到麦田里打个滚。
师(笑):嗯?麦田里能打滚吗?老师可要打你小屁股啰,那是在糟蹋庄稼呀!(众生笑)
生:我要和伙伴们爬树比赛,还要去掏鸟蛋。 师:比赛是很有趣,可鸟蛋咱不能掏。 生:我想在草地上打滚。 生:我想玩摔跤。 生:我想学竖蜻蜓。 生??
师:从你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你们不止是喜欢,简直就是向往与羡慕呀!让我们带着这向往与羡慕一起读读第五段。 生齐读第五段。
师:是啊,尽管乡村没有肯德基,没有游乐场,没有各种玩具,但孩子们有他们的乐趣。他们还会玩些什么? 生:吹麦哨。
师:对,还会玩什么? 生:茅茅针。
师:茅茅针是什么?你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那是一种和茅草差不多的野草,顶部的茅穗儿还裹在绿色的叶片里。 师:怎么个玩法?
生: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屏幕出示句子)
师(动作演示):是啊,我小时候也常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真甜啊!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再品品茅茅针的滋味吧。 生看大屏幕读句。
师:孩子们真是自由、快乐,连一根茅茅针也别有情趣。(板书:别有情趣)
四、麦哨传情。
师:听,呜卟,呜卟??这是什么声音?生:麦哨声。 师:你会吹吗? 生摇头。
师:我会吹。老师还能吹出不同的调儿呢!呜卟,呜——卟。呜卟呜卟??(长短快慢演示)
师(指名)你会吹了吗? 生:呜卟。
师:这边吹响了,那边呢?(动作指挥) 师:一声呼 一声应
师(高声):一声呼 一声应 师:忽高 忽低 师:柔美的 师:欢快的 师:高昂的 师:清脆的
师:一声——接着——一声
师:四处都响了起来(学生根据老师的手势吹) 师:吹着这麦哨,心情如何? 生:高兴。 生:愉快。 生:轻松。 生:欢快。 生:自由。 生:惬意。
(板书:欢快、柔美)
师:孩子们,拿起课本,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齐读
一、
二、
七、八四个自然段。 生齐读。
五、总结全文。
师:从你们的读书声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心中的快乐,我仿佛看见了你们在草地上嬉戏的身影,仿佛听到了你们的欢笑声,也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真想马上去乡村走一走,欣赏那美丽的田园风光,多想在草地上坐一坐,躺一躺,重温那儿时的快乐。你们想不想去? 生(齐声):想。 师:那就去吧!找个休息日和父母或伙伴们去郊游吧,也拿起你手中的笔去画一画或写一写你眼中最美的景色,好不好? 生:好。 师:下课。
第一板块:麦哨,陌生的词 (一)创设情境,配乐导入 【出示PPT】配乐图片
师:有这样一个地方,和我们生活的城市大不一样。这里,没有高楼,只有几座低矮的瓦房;这里,没有霓虹灯,只有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田野间漫舞轻扬;这里,没有川流不息的车辆,只有迟归的耕牛悠闲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走进乡村生活。 (二)揭示课题,初识“麦哨” 师:请齐读课题。 生齐:麦哨。 师:麦哨是什么?
生1:用麦秆的一部分做成的。 师:哪一部分呢? 生:(摇头)
师:有同学知道吗?
生2:用麦秆嫩茎部分做成的。
师:你说的和作者的描述是一样的。看,这篇文章的作者陈益是这样说的:
【出示PPT】相机讲述:麦哨用麦穗的嫩茎做成的,很脆,轻轻一嚼,有股青涩的甜味。这就是麦哨。 师:吹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呜卟呜卟呜卟—— 【出示PPT】呜卟(bǔ) 师:自己试试。
生齐:呜卟呜卟呜卟—— (三)检查字词,走进情境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文中有一些我们比较陌生的词句,你是否读准了? 【出示PPT】兜(dōu)肚——白竹布衬衫小凉帽
绣花兜肚彩头巾 生1:兜肚。
生2:白布衬衫小凉帽
绣花肚兜彩头巾。 师:看清楚,能再读一次吗?
生2:白竹布衬衫小凉帽
绣花兜肚彩头巾。 师:这次读准确了,真好!全班一起来。 生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
绣花兜肚彩头巾。 【出示油菜花图片】嫩荚(jiá) 生3:嫩荚。
【出示麦子图片】麦秆、麦穗、麦芒 生齐:麦秆、麦穗、麦芒。 师:读得干脆。
【出示茅茅针图片】茅(máo)茅针 生齐:茅茅针。
师:读读这个难读的句子。
【出示PPT】剥(bāo)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jiáo)嚼,吮(shǔn)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qìn)肺(fèi)腑(fǔ)! 生自由读。
师:谁有信心读好?有信心的先站起来读。他们读完,其他同学也可以读。
生小部分站起来读: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师:我听到有的同学将“茅穗儿“读成”麦穗儿“,能再读吗?
生齐: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师:能把儿化音读好吗?听老师读——茅穗儿。 生齐:茅穗儿。 师:除了这些,文中还有没有让你觉得陌生的、不理解的词? 生齐:没有。
第二板块:麦哨,多彩的画,动人的歌 师: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田园生活。 (一)走进田野,初读感受
【出示PPT】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孩子们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
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孩子们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用自己的速度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孩子们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呢? 生1:我觉得他们的生活很开心。 生2:我认为他们的生活很悠闲。 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生2:他们可以在草地上翻跟头、竖蜻蜓和摔跤,可好玩了。 生3:他们的生活挺有趣的。 师:你是如何看出来的呢?
生3:我从他们玩茅茅针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生4: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在麦田里玩,仿佛一个天然的运动场,好开心啊!
师:是啊,你们昨天的校运会也很开心,但只是一年一度,可他们却每天都可以这样无拘无束地玩,真让人羡慕。 (二)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师: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的语言很美。你最欣赏哪个地方?用括号标注,用你的朗读展示这种美,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1:“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我觉得这里的描写很精彩,用上了比喻,让我感受到很有生机!
师:对,这位同学回答说到了两点(投影语文书该文段句子)一是用上了比喻的手法(在书上空白处写下“比喻”),二是这样写让读者感受到很有活力(在语句旁写下“活力”)同学们也可以像老师这样记下来。 生齐拿起笔作批注。 生2:“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里用上了排比手法,颜色丰富多彩,让我觉得景色美极了,好像是丰收的景象一样。 师:这不是丰收的季节,这里描写的是春夏之交的时候的美景。(投影语文书该文段句子,在书上空白处写下“排比、美”) 【板书】景美
师:同学们关注的都是景色方面的描写,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3:是谁有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末尾的省略号让我体会到声音飘得很远,孩子们很快乐。 【板书】人欢
师:他关注到这里的标点,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投影语文书该文段句子,圈出省略号并在空白处写下“想象的空间”)
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4:“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麦哨的声音是很美的,这里对声音的描写是前后呼应的。
师:你真厉害,不仅感受到声音的一呼一应,还体会到文章开头和结尾也是一呼一应。 【板书】一呼一应有声有色
师:男女生合作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感受到这一呼一应,有声有色的美。 师:大自然中还有什么声音在应和着? 生1:“呼呼,呼呼,呼——”是风的声音。 生2:还有流水的声音。 师:那是怎样的呀? 生2:哗哗哗…… 师:多动听啊。 生3:还有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 师:那是小鸟咋歌唱吧!
生4:还有孩子们欢乐的声音。
师:是啊,麦田里有孩子们欢乐的声音,那是怎样的呢?一起来。 生齐:哈哈哈哈哈哈……
师:多让人开怀无比呀!除了描写景色和声音的语句(板书:有声有色),你还有读其他句子吗? 生5:“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我很喜欢这一处,写出了孩子们那玩耍的劲头! 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生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三)运用语言,描述画面 1.默读思考,重组语言
师:乡村的孩子玩得多么快乐啊!我们也来玩一玩吧。接下来我们要借助这这幅插图,玩一个游戏,它的名字叫做“文字的洗牌游戏”。
【出示PPT】默读课文,观察图画,重新组合语言文字,说说其中一个画面。 要求:
1.内容:环境(声、色)+人物(外貌、活动)
2.用“——”划出能帮助你的词句,还可以在图旁补充词语。 师:注意了,你可以在文中选自己的“牌”,划出能帮助你的词句,你还可以出自己的“牌”,在图旁补充词语。看谁头脑灵活,最后手上能拿到一副好牌。听明白了吗?
生自己圈起来的词句,并思考所写下的批注,在座位上自己练习说话。
师:请说图1的同学起立,指名说。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从“声、色、外貌、活动”四个方面还可以作什么补充。 生1:有两个小孩子在湖畔比赛摔跤,其中一个穿着绣花兜肚,另一个穿着白竹布衬衫,还有两个小伙伴在旁边为他们欢呼、加油。 师:(指PPT中的图)在“声、色、外貌、活动”四个方面还可以作什么补充吗?
生2:我觉得还应该加上声音的描写,如呜卟呜卟的麦哨声,还有风吹过麦田沙沙沙的声音。 师:你注重到声音方面的描写。
生3:我认为还要加上摔跤的动作和孩子们欢呼时的神态。
生4:我觉得文中有一个句子特别好“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我想将这个句子送给他。
师:看,在同学们互相的评价中,将环境和人物融为一体,这的确是——景美人欢! (2)说图2 师:请说图2的同学起立,指名说。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他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或者提一个小提议。
生1:在一片金黄的草地上有个小男孩在竖蜻蜓,旁边有个小男孩在帮他竖蜻蜓,另一旁的小女孩为他能坚持这么久禁不住拍手叫好。
生2:我认为这位同学“拍手叫好”用得好。 师:你能学会欣赏同学的用词,很不错!
生3:我觉得这位同学自己的词用得太多了,建议用多点文章中的词语。 师:比如呢?
生3: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 师:你能学以致用!
生4:我认为他还应该加上一个“翻跟斗”的动作描写。
第三板块:麦哨,天然的诗
师:同学们的描述真是有声有色,如画如诗。 【板书】如画如诗
(一)一唱三叹,诗中寻味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欢快、柔美的乡间小诗吧! 【出示PPT】 呜卟 呜卟 呜
是谁又吹响了
那欢快、柔美的麦哨 一忽儿
四处都响了起来 你呼我应 此起彼落 那欢快的哨声
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 传得很远 很远
师:能试试和我一起对读对读? 师和个别学生对读:“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传得很远” 学生间对读:“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传得很远” 配乐,师和全班对读全诗两次。
(二)创作小诗,升华主题
师:在麦哨之声中,我们仿佛忘却了城市的一切,全身心拥抱着大自然。此时此刻,你产生了怎样的独特感受呢?我们一起来合作创作这首诗的结尾,请写在文中课题的下面。 【出示PPT】 你若问我 麦哨是什么 我会说
它是
生执笔创作
生1:麦哨是快乐的使者。 师:来,请写在黑板上。 生2:麦哨是美好的童年。
生3:麦哨是孩子们自由的呐喊。 生4:麦哨是乡间的音乐。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来,请你们都把想到的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同位互相说说。 四个学生写板书,其他学生同位互说。
师:让我们在音乐中将这首一起创作的诗歌读一读。 生齐: 你若问我 麦哨是什么 我会说——
它是快乐的使者。 它是乡间的音乐。
它是孩子们自由的呐喊。 它是美好的童年。
【板书设计】 24* 麦哨
快乐的使者乡间的音乐孩子们自由的呐喊 美好的童年 一呼一应
有声有色 景美人欢
如画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