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方案[材料]3篇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教学设计

2022-12-22 00:38:22教学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方案[材料]3篇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方案[材料]3篇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方案[材料]3篇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教学设计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方案[材料]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地理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降水的季节变化。

  2、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三、教法

  1、小组交流讨论法

  2、谈话法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多媒体展示)雨、雪、冰雹三种降水的形式,引出降水的定义。

(一)降水和降水的测定:

  1、降水的定义(多媒体展示):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测定:(多媒体展示)单位及测定的仪器。

  降水量的计算:(多媒体展示)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设问)不同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3、降水对人类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见教材)分成3组,每组讨论其中的一项,由代表发言,然后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多媒体展示降水对人们的影响,两组图片,共8张)

  总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

(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时期的降水量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的学习和分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多媒体展示)降水的季节变化可用柱状图表示

  1、问题:我们所处的北方地区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2、读柱状图(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知道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柱状图表示。通过读图比较各月降水量得出结论: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均匀,有的地方季节差异很大。

(学生活动一)多媒体展示:依次3个问题:

①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多?(10、11)

②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少?(6、7、8)

③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3、(多媒体展示)(学生活动二)用教材55页表中的降水量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注意:因为学生是7年级的学生,对坐标系还不太熟悉,所以教师应简单介绍一下绘制的方法及步骤,然后根据绘制情况选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做评价,鼓励学生,使其树立自信心。

(过渡)通过对世界各地降水量的测定,发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降水的世界分布。

(三)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

  让学生回忆什么是等高线,等温线,通过比较说明等降水量线的定义。(多媒体展示)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多媒体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讲解:一个地方的年降水量的多少,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根据降水的世界分布图提出四个问题

(学生活动三)(多媒体展示)四个问题:

①赤道附近的降水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②两极附近的降水,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

③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④中纬度地区,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多媒体展示)

① 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②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④温带地区(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3、简介世界的“雨极”和“干极”

  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在印度,位于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沙漠,年降水量小雨毫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能看明显的规律,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六、课外作业

  通过查阅资料、天气预报、上网等形式查询:

  1、我国北方与南方、东部与西部的降水量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2、我们所处的邢台市一年四季的降水有什么变化?

  七、教后反思

  重难点突出,多媒体展示比较直观,课堂容量比较大。图表的讲解比较到位,相应的学生活动较贴合学生的实际。

  通过对降水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降水与生活、生产之间的重要关系;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学会绘制降水柱状图;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得不够深入,也不够细致,因此在表达时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故,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慢慢培养。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方案[材料]2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围观察讨论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雨量器量杯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 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气后变成了水汽发进入大气中)

  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板书:

  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1)什么是降水?

(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

(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 板书:

  三、降水量的测定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4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有实物更好:图已经画得十分清楚。通过阅读、看图。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讲完以上知识点,老师带领同学进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大组)

  活动内容:写出如果出现这种降水情况可能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第一组回答:阴雨连绵一个月 第二组回答:有两个月没下雨 第三组回答:某城市下了大雨

  这时老师要加以引导回忆春天、秋天、冬天的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这时老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加深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

  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老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举手发言。

  老师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热烈一些,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老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一年当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回答:略

  老师:由此导入降水季节变化,并让同学观看课本第55页(图3.19)板书:降水的季节变化

  老师:前面已经学过气温,同学们对降水柱状图,应该理解。

  学生读图以后可以得出结论,让学生总结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方降水季节差异很大。

  然后进行活动练习。

  读图3.20回答了书上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用表3.2中的降水量数据,老师指导绘图步骤.画出一幅水量柱状图,可以让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模拟老师的画法练习。

  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们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是不一样的,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板书:世界的降水分布 老师:指导学生读书课本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问题。(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干旱的地区各分布中哪里?

  老师:这时要给同学们说明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的因素与气温一样,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

  板书:(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新加坡、印尼)。

(2)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毫米。

  通过读图,我们大致了解每年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降水与降水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能看明显的规律,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学会的知道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巩固练习

  1.下列地区中,属于冬季多雨地区的是()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 B.30度~40度大陆东岸地区 C.地中海沿岸 D.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

  2.赤道附近的全年的降水量一般在()

  毫米左右 B.2000毫米左右 C.500毫米左在 D.3000毫米左右 3.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雨都出现在山地的南坡 B.沿海地区降水一定丰富 C.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 D.赤道地区高温多雨

  4.下列地区中,属于全年少雨区的是()①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②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③30度~40度大陆东岸④两极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主题板书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的概念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二、降水的测量

  1.工具:雨量器

  2.单位:毫米

  3.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三、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柱状图)

  四、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等降水线──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

  2.两极地区──降水少

  3.南北回归线

(1)大陆东岸──降水多

(2)大陆西岸──降水少

  4.中纬地区

(1)沿海地区──降水多

(2)内陆地区──降水少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方案[材料]3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鹿城中学 张桂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等降水量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本节内容分两课时教授。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我把所授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季节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

  教学重点:

  1、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柱状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将 1 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小组交流讨论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给予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悟、归纳,提升思维能力。

  2、谈话法:谈话法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师生交流和沟通。本课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可以达到交流互动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所学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

  4、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情与学法

  1、说学情

  我校学生基本为农民子女,家庭经济较一般,家里有电脑的少,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也有限。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说学法

  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四、说教学过程

(营造气氛,导入新课)

  放一个降雨的动画,配上《雨的印记》钢琴曲,由景观图片引入课题,出示自学导案,引导学生自学。

  一、强化学生对降水的概念认识,巩固学过的天气符号。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认识降水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并推选出组长 2.教师把四张不同内容的小卡片分别发给各组,卡片:①阴雨连绵一个月

②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③某城市下了大雪

④盛夏时节,下了冰雹

  3.教师举例,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各组讨论总结出最可能出现的后果,总结的最准确、最全面的组获胜。

  问题情境: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得知降水过多或者过少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那么,什么样的降水对我们有好处呢?你怎样理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含义?

  电脑展示丰收的图片(附图2)

  小结:降水适时适量会促进生产、生活,使人们获得丰收。

  引导学生掌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的成因(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等级。

  设置问题:那么一定时间内降雨量是怎么测得的呢?

  让学生看阅读材料和“雨量器和量杯” 图(图)

  承转: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二、读图:看新加坡和北京两幅图一年内的降水变化有什么不同?

  小结:新加坡一年内降水较均匀

  北京一年内季节降水变化大

  这就是降水的季节变化

  问题情境:

  看北京降水柱状图,分析、回答问题(图)问题卡:

  问题:1.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

  2.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3.说明北京降水的季节变化?

  小结:北京夏季降水多,其它季节降水少;

  教师用电脑放映某地降水柱状图的制作过程(Flash动画演示)

①显示横坐标、纵坐标、并分别在横坐标上标上月份,在纵坐标上标出降水量刻度和单位;

②在对应月份和刻度上,用柱形从一月份至十二月份逐一显示降水量的多少;

  承转:通过对降水量的测定,我们发现降水季节分布的不均匀性,也发现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那么降水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可循呢?我们到下一节课再作具体分析。作业:根据课本55页表中的降水量数据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延伸活动:

  课下准备雨量器用具,做一次测量降水量的实践活动,并记录下来。有兴趣的可以长期测量,记录、汇总,制柱状图,分析本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降水与降水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五、说板书设计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影响

  降水

  我们

  研究

  服 务

  测量

  计算

  绘制柱状图

  分析季节变化

  六、说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使我深深体会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实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去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本课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赋予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当然在讨论交流活动中也出现少部分同学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是我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必须为之努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