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3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沁园春雪教学设计3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1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主义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揭示课文并板书标题)
(注: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1、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导语中所提出的问题。(提示:最后一句。)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过渡句──承上启下)
3、提出问题。(补充在后边,此略。)
1、论“整体感知”中的问题“2”来引入对词的学习。
既然祖国的江河山水如此的美丽娇艳。那么,词中是如何来描绘这幅美丽如画的江河山水呢?又是哪些“英雄竞折腰”呢?讨论回答这两个问题板书如下:
实──────虚
||
||
总──────分
|||
|||
秦皇汉武……略输
北国风光长城、黄河(静)
冰封……雪飘(惜)
望|看……娇──引:唐宗宋祖……稍逊──往……今……
山舞、原驰(动)
成吉思汗……只识
描写───────抒情
注意:
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并说说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⑵从表达方式上看:上阙和下阙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⑶请学生说出导语中的问题。
⑷按以上的板书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这首词。
2、讨论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因没上课而无法补充,)
1、给下列加粗的汉字注拼音:
沁()分()外妖娆()逊()
数()风流人物
2、阅读课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A、写出采用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
B、写出词中过渡性的句子:。
C、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
D、词中押韵的字:;韵脚是:。
E、“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的;“雪”是词的。
F、说说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答:。
G、简要的说说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答:。
J:我们还学过一首写“雪”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歌是代的写的《》,这首诗歌中名句是:。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难点)
2、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3、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重点)
【教学准备】
挂图、课文朗读及朗诵录音。
【教学过程】
一、亲诗人,导新课
1、谈话:
(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出示毛 泽 东巨幅挂像,地球人都知道。毛 泽 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大气十足的诗人。著名的诗人臧克家说过:毛 泽 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诗言志,毛 泽 东的诗词正是表现了他一生的雄才大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绝唱词《沁园春·雪》。
2、板书课题并解题。
3、明确目标:
读──思──悟──诵
二、忆历史,知背景
(同学们想知道毛主席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吗?)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了原来错误路线,确立了毛 泽 东的领导地位,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在陕北的清涧县,毛 泽 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三、读
导语: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学生试读。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两遍。要求:
⑴用笔画出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
⑵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⑶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2、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标出节奏。(用“/”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3、学生揣摩读,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采用分组读或男女生比赛读的方式)。
4、全班练习配乐朗读。
四、思
导语: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设置问题:
1、词中联结上、下阕的过渡句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么?
2、“江山如此多娇”,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还是贬?
(是褒义)那祖国有哪些可赞之景?
(引导分析写法。)
3、你如何理解“封”和“飘”字?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
4、下面一个“望”字领起下文,词人望到了哪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景观。)
引导理解比喻和拟人修辞,明确以动写静的方法。
过渡导语:以上景物确实很美,有没有更美的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样的雪后初晴的景观。)
问:现在晴了吗?(没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联想,即是虚写。)
5、“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有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写这些英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铁木真)。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这些这帝王形象,选取其中一位来说。
6、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些英雄的?(学生读出评论句。)你怎样理解?
词中作者评论,仅用了一个字是(等待学生回答“惜”),你怎样理解这个词的意思?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小组内进行讨论,师生共同交流明确)
明确:“惜”蕴含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即是美中不足,这些封建帝王胸中虽然都有雄才大略,但是都始终缺乏“人治”。此处的议论为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础,使下文的抒情显得水到渠成。
7、你怎样理解最后一句?(引导学者谈谈个人理解。)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当今风流人物吗?
(学生自己发言,各抒己见。)
小结:全词上阕写景,诗人先写眼前实景,再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下阕议论和抒情,对历史英雄人物缺乏“人治”表示惋惜,抒发了对无产阶级领导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赞颂之情。
五、悟
导语:有一位智者说道:领悟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读者与作者同呼吸。
设置问题:
1、词中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
(顺势回顾有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
2、全词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回顾所学的毛 泽 东诗词。《长征》《菩萨蛮·大柏地》《卜算子·咏梅》。
4、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出理由。(见时机而视)
六、诵
1、学生练习背诵诗词。
(男、女生比赛背,小组比赛背。)
2、配乐朗诵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
七、友情作业
1、课外延伸:阅读毛 泽 东的更多诗词。
2、美术作业:根据本诗词内容,画一幅北国雪景图。
【结束语】
(在《走进新时代》的音乐声中)同学们,让我们不忘伟人的大志,迈着新时代的步伐,一起开拓未来,走向新的时代,走向新的世纪。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3【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思想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学习诗歌上阕。
〖教学过程〗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
2、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北国雪景,并谈谈你的感受。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长城 惟余莽莽
黄河 顿失滔滔
北国(冰封雪飘)山 舞银蛇(实景)雄壮
原 驰蜡象
晴日→红装素裹(虚景)秀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及全词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词多种表达方式共用的特点。
〖教学过程〗
1、齐颂下阕。
2、提问: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提问: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
(惜)它领起哪些句子?
4、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把握词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检测背诵
1、背诵下阕
2、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一)朗读下阕
(二)自测
1、提问: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哪些内容?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提问: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3、提问:“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4、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明确:“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5、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6、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7、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1、背诵全词
2、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古雷中学 杨耀宗
一、学生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
二、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所写景物雄浑壮丽,所抒胸襟博大宽广。在这首词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词人,一位壮志满怀、豪情万丈的英雄。感情激昂、豪迈,是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绝佳教材;还是对学生进行英雄主义教育、励志熏陶的最佳范本;更是走进毛泽东心灵、领略伟人风采的最佳桥梁。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人生目标并拥有坚定的信念。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
本文语言优美,语句精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九年级学生阅读,教学时应加强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在熏陶感染中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
六、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本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这三方面都有所得。重在指导学生感悟人文内涵,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2、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解决本课重点难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七、教学课时
1课时。
八、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毛泽东的材料,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
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介绍毛泽东:
3、自读课文一遍,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正音或解释
正音:分
娆
逊
数
汗
解词: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4、结合书下注解再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词的上下两阙的意思归纳出来。
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阙:)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二、合作、探究、展示
(一)、解题并整体感知:《沁园春 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乍一看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这是一首充满豪情的抒情诗。雪在词中,已不再是陪衬物,不再是一种逆境的象征,而是作者歌咏的对象。置身于毛泽东描绘的冰雪世界,你不但毫无寒冷之意,而且会油然而生壮美之感。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冰雪世界是“活的”,而且有着红日的照耀,“妖娆”、“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要求看课本上的彩图或放幻灯片)毛泽东站在历史的高度,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主宰历史、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
(二)、学生听录音跟读,小组展示
(三)、学习词的上阙,指名学生朗读,1、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明确:
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四)、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1、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2、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者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五)学生再读两遍课文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探究: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
三、内容小结: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评古论今,赞颂当代英雄,议论精当,气雄万古。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昂,充满了热爱祖国山河,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四、作业: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沁园春》是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的第二首词。第二单元作品都是名家之作。但是作品的风格迥异。毛泽东的词奔放豪迈,大气磅礴时柔美细腻,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则通过现代派的诗歌表现手法记录了诗人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的独特的个人体验<外国诗二首》前者浅显,后者朦胧抽象,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是都包含比较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积累人生的经验,陶冶自己的性情。
《沁园春雪》是首写景抒以之作。制定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水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1、重点:朗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本词充沛的感情优美的意境。
2、难点:领悟景象外非凡。情与景,议与论,高度融合的风格和境界。
二、目标确定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和审美情趣,结合这首词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读这首词,读出节奏,韵律
2、说出本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说出词中运用修辞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体会词的风格和境界。
三、教学方法
运用“朗读课型”教学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诗词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这种朗读课型的要点是:
1、通过范读、诵读、巩固朗读知识
2、让学生反复诵读,训练朗读技能
3、让学生自己品读,讨论朗读体会
本词气势磅礴,首先听朗读蝶子,教师范读再由学生概括出语调,语速、节奏,侧重引导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九年级的学生对朗读很熟悉,通过两年多的训练,学生们已具备了基本的朗读知识与技能,他们对节奏、韵律有所掌握,但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需加强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鉴于此,教师要能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本词是名家的词作,更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诵读法,充分体会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五、教学流程 课时安排:1课时 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学习朗读知识 第二步:读课文,训练朗读技能 第三步:读课文,讨论朗读体会 下面具体说明教学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学习朗读知识 10分钟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欣赏《沁园春雪》图片导入
1、朗读课文(听配乐朗读)
2、介绍朗读知识
3、运用朗读知识,确定句子的语速,语调、重音等。第二步:读课文,训练朗读技能,5分钟
1、根据以上知识,学生自由朗读
2、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第一句,用 的语速,的语调朗读 要重读 教师示范
第1句,用稍慢的语速浑厚的语调朗读,千里、万里要重读。
3、学生训练,教师点评
第三步:读课文,讨论朗读体会 18分钟
1、朗读、理解词的内容 按句式说话、朗读
第 句,朗读时按 读出
第 4 句,朗朗时要舒缓、雄壮,读出对美好未来的展望。(教师朗读)学生训练,说话、朗读、教师点评
2、朗读,品评词的语言 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我认为 朗读时要 因为 教师示范:
我认为“顿”这个词朗读时要雄浑有力,因为它表明黄河迅速封冻,极为夸张地写出了严寒的威力。
学生训练
1我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朗读按突出“千里、万里” 因为它运用互文的修辞,描写天地之辽阔。3课堂小结
《沁园春》大气磅礴,景象非凡,睥睨六合,纵横八荒,情与景,诗与论,高度融合,崇高的现实主义与崇高的浪漫主义得到了完美的统一.4作业布置 朗读背诵.仿照本词写一首词.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景: 江山多娇(望)
评: 古代帝王(惜)
颂: 人民大众(主旨)
欣赏《沁园春·雪》歌曲结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