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二上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4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2022-09-02 05:03:22教学
  • 相关推荐

二上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4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二上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4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

二上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4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二上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笔算的竖式书写格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格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南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南瓜地)你们想不想去南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大南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他们,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

  一、引入旧知、沟通联系

  口算: 10+10+20= 60-20-10=

  30+2+7= 15-7-8=

  2+8+30= 17-10-2=

  提问其中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

  师:也就是这些题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算的。你们可真棒。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连加连减的计算题, 板书本课课题:连加、连减

  二、情境引入 学习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顺利的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南瓜地里去看看吧!

(一)连加

  1、出示书第27页情景图

  师:你从图上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第一组摘了 28 个西瓜,第二组摘了 34 个西瓜,第三组摘了 22 个西瓜。

  师:那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不错,那我们今天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2、师:请你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

  3、师:同学们,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我们应该怎么想?

  生: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就是把三个组同学们摘得南瓜合起来。

  4、列式计算

  师:这道题怎样列算式。

  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 28+34+22=

  5、你先来估一估这三个组大约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谁估计得更准确一些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6 、组织学生讨论:

  师:那到底怎样准确的计算这道题呢?请同学们同位俩先商量商量,然后生说教师板书:

  9、师:这里三种笔算竖式哪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

  学生分组讨论,师小结: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使计算正确、迅速。这种简便写法(板书:简便写法)的竖式,更方便。

  10、师:那大家看,为什么这个简便写法,可以把这里的两个竖式合起来呢?

(因为 62是第一步算出的和又是第二步的加数,所以可以这样写。)

  11、师: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12、师:请同学们,都试着用简便写法的竖式算一算,做在练习本上。

  13、师:同学们,这个结果与你的估算结果接近吗?

  大家的估算能力可真强。

  14、师: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知识的情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一道题。

  出示练习题: 笔算 46+25+17=

  选择不同的竖式展台展示,生讲解。

  15、师:摘完大南瓜,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生:运南瓜。

  师:好下面我就去南瓜地里运南瓜。

(二)出示运南瓜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这个图又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共有 84 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 40 个,王叔叔运走了 26 个。

  师:数学问题呢? 生:还剩多少个?

  自己完整的读一遍。

  师:这道题你会解决吗?

  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用刚才计算连加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

  学生尝试计算。 找一生板书竖式在黑板上,讲解。

  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可以先算一共运走了多少个西瓜,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也可以算出还剩多少个西瓜。

  生2: 90-58 这一步我们可以口算,剩下那一步再列式,这样可以简便些。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你们真棒!

  师: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个你刚才学的怎么样?请看这道题。

  出示练习题: 90-58-30=

  三、巩固练习

  1 、师:我们学校数学小诊所来了三个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诊断一下吗?(出示课件)指名生说,师总结。

  2 、请同学们一组同学做一道题。

  54+20+16= 72-6-40=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习的高兴吗?那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多指名学生说一说。老师也有收获,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二上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2

一、 对话导入。

  师:我们最熟悉最亲近的人就是父母了,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来表现父亲,你会选取什么材料?

  几生发言,师注意简要点评。

  师:作家朱自清先生也写父亲,选取的却是父亲的背影。而正是这篇题为《背影》的文章,自上世纪20年代问世以来,至今80多年来经久不衰,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读者。今天我们就一起品读《背影》,感悟父爱。

二、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了解什么?或者,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几生分别发言。问题主要集中在:作者为什么写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样的?

  师归纳,及时板书在黑板右侧(怎样的?为什么?)。

  师:学贵有疑,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两个问题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重点探究。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个前提,就是得先弄清这背影背后的故事。

三、走近背影

  速读课文,看看令儿子念念不忘的背影是父亲在什么情形下的背影?

  两生分别回答,明确:父亲送儿子去车站,在月台为儿子买橘时的背影。

  师: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呢?下面我们找到重点写背影的语段细细品读。

四|、品读背影

  师:谁能够有感情地朗读第六段?其他同学听读,画出具体描写背影的词句。

  一生读完,师给与鼓励性点评。

  师:画的哪些词句?

  指名读后,课件出示: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师:动情地读读这些语句,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呢?

  生读,思考。师提示生可以多读几遍。

  生:这是艰难的背影。生结合动作描写分析。

  师注意倾听,引导学生品味词语“蹒跚”“ 探”“攀”“缩”“倾”等词语,体会艰难。由几名学生充分发言,把这个点品透。并反复朗读,读出艰难的感受。

  生:这也是个朴实的背影。生分析外貌描写。

  师注意点评,由“黑色”引导学生分析父亲当时的处境(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理解这更是一个沉重的背影。在分析的过程中反复朗读,齐读。

  师:这么艰难,这么沉重,非得去买橘子吗?非得亲自去买吗?

  生:可以不买,也可以让儿子自己去买。

  师:父亲为什么非得自己去买?

  生:因为爱。……

  师:其实,父亲的爱还体现在其它的一些细节中,你能在文中找到吗?

  生找到第二段、第四段、第五段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并分析。师注意点评和引导。

  师:母亲没了,工作丢了,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剩下的只是累累的负债和一家需要他来供养的老老小小,父亲该是多么的痛苦和焦急啊!尽管如此,他却坚持送年已二十的大儿子去车站,在月台,手脚并用,爬上爬下,就留下了这样辛酸的背影:示意生齐读屏幕上背影片段。

  师: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个感人的场景。播放视频:《背影》电视散文父亲爬月台买橘情景。

  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生:父爱伟大。

  师:是啊,父爱如山。

五、理解父爱。

  师:通过刚才的品读,发现同学们都能理解作者父亲对儿子的爱,那么作者理解吗?

  生有的说理解,有的摇头。

  师:跳读课文,快速找到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变化的词句。

  生找到“流泪”的词句,也找到“暗笑他的迂”等词句,分析理解与不理解。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生:被感动。

  生:年少不懂事。

  师:从20岁到28岁,从大一学生到清华讲师,从少不更事到已为人父,朱自清的心智也在不断成熟,对父亲的言行也越发理解。

  课件出示短文《儿子眼中的爸爸》。指名读。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谈。

  师:很多东西,在时过境迁之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

六、小结,质疑

  师:课上到这里,我们再来回顾同学们提的两个问题:怎样的背影?为什么选背影?明白了吗?

  生谈理解,必要时师补充。

  师:还有疑问吗?

七、真情诉说

  同学们在生活的细节中也一定感受到了父亲的爱,能否说来听听?

  屏幕提示:也许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许是一杯温热的牛奶,或许是一句善意的提醒,也可能是……

  几生思考后分别发言,师注意评价语。

  结束语:学了《背影》,大家对亲情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就让我们在生活中用眼睛去观察爱,用心去感受爱,用爱去回报爱。

二上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设计理念:

  本次教学以识字和朗读为主,力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在语境中用字,充分自主识字。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吧?那么,你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2、情境体验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发生的一件世纪盛事。(放录相1“开国大典”的一个片段)

  从那一天起,每年十月一日,人们都用各种方式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放录相2“国庆场面”)看到这欢庆的热烈场面,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点什么?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今天就让我们用《欢庆》这首诗歌向国庆献礼,好吗?

  2、板书课题:欢庆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读课文,并和生字交朋友。注意读书的姿势。

  2、检查课文同时在语境中识记生字。(多媒体出示课件)

  师:课文中的句子来到了屏幕上,你能把它们读正确吗?想读、会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在每一行的后面,还有一个字宝宝等着和你见面呢。

  3、结合游戏在新词中识记生字,巩固生字。(出示多媒体课件)

  游戏一、和词语赛跑

  生字朋友来到了新词中,如果你能快速地读出他们,他们就会自动认输,自己停下来。

  游戏二、登城楼

  同学们想向国庆献礼,一定要和生字先交上朋友才行。生字朋友有困难了,想请大家帮助它们。你们愿意吗?只要大家读对了,它们就能一个一个登上城楼,参加国庆活动。

三、再读课文

  1、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己读

(2)指名读;自评,互评。

  2、默读课文

(1)边读边想象

  师:你想到了什么?他是什么样子的?你还有什么想不明白?

(2)出示课件,提供表象

  师:同学们的想象各种各样,肯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美丽的图画。同学们请看屏幕(播放课件)。在这金秋时节,大自然把最美的景色献给了祖**亲,现在就让我们用最美的朗诵向祖国妈妈献礼,好吗?

四、朗读感悟

  1、合作朗诵

  学生分四人小组,每一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排练诗朗诵《欢庆》向祖国妈妈献礼。

  2、朗诵展示

(1)请不同方式的小组起来展示自己的朗诵成果。其他人当小评委评该小组的献礼美不美。怎样才能让大家感受到美。

(2)集体向国庆献礼,教师当观众。对学生的朗读气氛、朗读方式、个别句子等地方进行指导。尤其是句子的连贯性进行指导。

(2)配乐向国庆献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制造朗读氛围,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朗读和音乐声中进一步升华。

五、实践活动

  1、朗读另一首诗歌《欢庆》,在新的语境中学习运用生字词。

  师:同学们,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诵很感动。其实,还有许多诗歌也表达了我们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现在就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首诗歌中有哪一些字是我们新学的?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一个这首诗歌吗?

  学生自读、朗读。

  2、课外搜集赞美祖国的诗歌,开一个小诗歌朗诵会。也可以搜集一些有关的图片,或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比如,制作一张贺卡,写上祖国妈妈,生日快乐等。

二上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4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加强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指导,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所以在这节课中我重视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让学生走进文本,用心感受,读童话,比赛悟童味。通过情境创设,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孩子在朗读中熟悉文本,在朗读中感悟内涵,在朗读中享受文学的魅力,在朗读中体验童话人物的情感世界,让情感得以升华!引领孩子全身心地浸润在童话故事里,得情、得意、得理、得言。猜读评演入文境,情理自得享童真。

二、教材分析:

  童话故事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特有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比本领》这篇童话讲述了一只梅花鹿和一只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摘果子比赛,他们懂得了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本单元的主题是合作,让学生懂得学习中、生活中的有些事情靠自己努力,或者靠自己的现有的本领是不能做,也做不好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得意扬扬、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在对话、交流中,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体会梅花鹿和金丝猴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学过的独立识字的方法,掌握本课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初步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梅花鹿和金丝猴的心理活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分角色扮演法

六、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七、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 图片导入,谈话揭题;

  1. 课件出示各项才艺图片,交流他们在干什么?

  2. 提问:你最擅长什么?

  3.揭示板书课题,学写“领”字;

  4.齐读课题,强调“领”的后鼻音;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句子。

  2.介绍人物:梅花鹿和金丝猴;强调“猴”的读音;

  3.学习词语,指名读,注意纠正“俩”和“了”的读音;

  4.齐读;

  三、深入阅读,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分角色扮演,随机朗读指导,总结各自的本领。(教师板书:跑得快、会爬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找梅花鹿和金丝猴是怎么表现的呢?

(2)汇报交流,找出描写梅花鹿本领大的词语(飞快地,一口气)朗读指导;

(3)理解词意,读中体会梅花鹿的得意洋洋和垂头丧气;

  用“垂头丧气”造句;

  练习句式:梅花鹿垂头丧气的想 。

(4)朗读指导,感受金丝猴的着急;

  动作表演,体会“急得团团转”

  四、小结,下节课寻找摘果子方法

  板书设计:

  比本领

  梅花鹿 金丝猴

  跑得快 会爬树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