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护理学应用改革创新探讨论文3篇(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论文)

2022-08-06 08:11:00教学
  • 相关推荐

护理学应用改革创新探讨论文3篇(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论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护理学应用改革创新探讨论文3篇(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论文),以供参考。

护理学应用改革创新探讨论文3篇(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论文)

护理学应用改革创新探讨论文1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涉及系统多,知识易混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存在片面性,局限性,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质童的提升。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learning,TBL)以学生为主体,本文阐述T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和反思。

  1.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TBL教学法由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LarryKMichaelsen提出,是基于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创新后逐步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团队为基础进行教学。在学习中教师为辅助指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团队成员协作交流进行互助式和讨论式学习;结合实际的环境,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断的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团队意识。

  2.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

  2.1课前准备:①设计TBL教学内容: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查找资料,明确教学内容,准备个人和团队测试题,设计应用性知识的题目。②团队设置:首先要对每位学生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态度、性格特点等综合考虑进行分组,并选出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小组长。③学生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习任务,告诉学生某一章节的学习目标及要求,发放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预习。

  2.2教学过程:①个人测试。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测试,每位学生闭卷进行本节课基础理论的测试,可选用选择题的形式,测试后教师批阅。②团队测试。小组也进行本节课的基础理论测试,但每个小组成员间可以充分讨论,协商,有异议者可以进行辩论,最终做出一致答案,以每个团队为单位统一上交一份答案并说明理由。③教师讲授。教师有重点的讲授本章节的知识,解疑答惑,有针对性的对之前学生反映的薄弱部分和难点进行讲解。④应用性练习。由小组进行相关病案讨论后由推选的`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评分。

  2.3评价与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点评。以个人测试,团队测试和案例汇报成绩之和作为最终成绩。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

  3.PBL教学法的优势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TBL教学法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培养,例如:

  ①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通过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能够主动阅读课本,自主思考,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能做到查阅课本以外的资料和文献,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中,每一位学生都是参与者,学生的个人最终成绩要包含团队的测试成绩,团队成绩的优秀与否直接影响到个人成绩,因此每位成员的协作意识都能被充分的激发出来。③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外科护理学的TBL教学中,学生要学习讨论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的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逐步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替代教师为主体,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⑤TBL教学法也能促进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以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

  4.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来说,特别是专科学生,学制短,学业压力大,课前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有的学生感觉比较疲惫;有的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对TBL教学方式有一段适应期;有的学生自学能力不佳,自学效果不好。另外,目前缺乏TBL相关外科护理学教材,原有教材的体系不太适应TBL教学。在进行TBL教学中,教师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备课,制定新的教学大纲,重新对教材进行整合,分析,准备适合的测试题和案例分析题;组织好教学的整个过程,注意引导和启发。外科护理学课时紧,教学任务重,而TBL教学环节比较多,教学时间延长。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或配合使用,取长补短。

  5.小结

  TBL教学法是适合外科护理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TBL在外科護理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受到了限制。应当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能停留在理论上而应当勇于实践,不断改进,探索与实际教育环境和学生群体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护生的素质。

护理学应用改革创新探讨论文2

  循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在循证医学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护理模式,在90年代开始,在临床中逐步得到应用,可以对患者实施最适应的护理方式。在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我国首个循证护理中心,在此后的20年内,循证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发展,并开始应用在护理教学活动中。

  1.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作用

  《儿科护理学》这门课程共计72学时,内容繁琐,要让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学习,难度非常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既可以为学生传输必备的理论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循证医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寻找目前的最佳证据制定护理方案,也为学生的后续临床工作提供了依托。

  2.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近年来,笔者在我院儿科护理学中,应用了循证护理模式,获取了学生的认可。在循证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上,先为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来了解循证护理模式的具体应用,更新学生的传统观念。采用案例教学法,举出案例,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患儿的录像,让学生思考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护理方式?如何更好的与家长沟通?如何安抚患儿?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分工协作制定护理措施,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来收集资料,找到世界上先进的临床护理措施,归纳、总结,制定护理方案。在下节课堂上,各个小组长负责陈述意见,报告查阅的新进展,由教师来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找出其中的问题,一起来复习,最后,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疾病的护理进展。此外,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教师还要开展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医德教育,讲解医院的各类管理和规章制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工作标准等。

  在循证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上,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该种模式强调学生自学,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掌握资料查找的方式,学会精选资料,进行归纳与总结,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常常是由教师负责一手包办,学生不会主动质疑教学内容,更不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完全颠覆了这种模式,对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锻炼大有裨益,这种能力的养成會让学生受益终身。

  此外,儿科护理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小儿患者年龄小、病情变化急,部分患儿无法表达,也不能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因此,儿科护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护理方法的应用,还要知晓沟通、安抚方式。在循证护理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渗透这一方面的知识,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让学生真正实现成长。

  3.讨论

  循证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其核心思想是循证证据护理思想,即审慎地应用当代的真实证据,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进行个体患儿医学治疗,为患儿提供最佳护理行为。循证护理是现阶段临床中一种常用护理干预措施,是根据护理人员临床经验、患者具体情况等总结出来的一套系统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给我国护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一直以来,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我们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便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虽然学生通过学习后,可以掌握更多的理论,但是却严重缺乏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即便知晓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在进入临床后,面对患者复杂的病情也常常不知所措,严重打消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随着教育界对循证护理模式认识的深入,该种模式在临床教学中也开始得到了应用,将循证护理法应用在儿科教学中,可以获取到更为理想的效果,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当然,循证护理教学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用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教师循证意识不足、循证护理资料缺乏、相关教材不完善等等,但是,循证护理是儿科教学中必然的发展趋势,作为教师,要积极研究这种护理模式的要求与特征,将其进行推广,更好的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托。

护理学应用改革创新探讨论文3

  当前,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口老齡化、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保障覆盖不均衡的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普及和发展社区护理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

  1社区护理发展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到2.12亿人以上,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5.5%以上。同时,根据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老龄化对医疗费用影响研究》,上海市每位市民一生中医疗费用总和的68.6%发生在65岁以后。此外,该研究报告结合实际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分析,认为当前社会医疗体系中护理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不足。重医疗,轻护理的现状不仅容易造成医疗资源空置,同时也使相当一部分仅需要社区护理服务的患者转而为成本和价格都更高的医疗服务支付大量费用。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当前针对医学生进行社区护理学的教学方面,有着对效率和质量两方面的客观需求。

  2社区护理学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覆盖面广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中,社区护理相比于医院环境下的临床护理,在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方面,涉及的教学内容都更为广泛。社区护理教学不仅同样需要临床护理方面的疾病治疗性护理内容,还涉及到健康保持、疾病康复、疾病预防、亚健康状态调整以及社区健康活动等多项内容。点多面广的特征较为明显。而在课时安排、目标设置方面还缺少与现实需求相对应的适应性调整,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2.2教学实践随机性强

  社区护理的服务内容,通常要针对具体的服务对象以及覆盖范围内的社区居民具体构成特点而定。与此相应的社区护理教学实践也随着具体需求的不同而具有随机性。在整体教学计划安排的架构下,通常要留有临时调整的空间。当发生一些突发情况时,需要指导医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在随机性较强的实践中,医学生通过协助处理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应用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2.3教学环境较为多变

  相比于课堂授课,社区护理学通常还需要以分组形式进行实践、实习。每个学生面临的教学实践环境都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社区本身人员构成就存在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接受社区护理服务的对象状态千差万别。一般轻度疾病、重疾恢复、慢性病、外伤等情况较为常见。教学环境不止在固定的服务点,还包括整个社区护理服务覆盖范围内的家庭、学校、商铺、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等多种场合。

  3社区护理学教学改革创新方法

  3.1穿插教学,建立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高职院校医学生相关课程的理论授课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理论学习内容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产生疑惑,这无疑会降低理论授课的实际效果。因此,在社区护理学的教学改革创新活动中,应当结合课程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区分阶段穿插进行理论授课与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后,适当开展社区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所学内容的实用性以提升其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自身能力的弱点和短板,以提升其后续学习的针对性。如此穿插进行授课与实践,在往复的过程中,使医学生能够建立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坚实专业基础。

  3.2学以致用,继续增大教学实践活动占比

  从已经广泛开展的社区护理活动中看,医学生普遍认为与社区被服务对象的直接接触,对于自身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独立思考和利用多种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途径。因此,应当在针对社会需求,加强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比重的情况下,继续增大教学实践活动的占比。

  同时,应注意保护学生在实践活动初始阶段的积极性。从已有的经验来看,为避免实际的社区护理活动中,医学生在初始阶段存在的茫然、易受挫等不利情况对其学习积极性的不良影响,应当在真正的社区实践活动前,在高职院校内部进行充分的模拟训练,针对历次实践活动中较为常见的困难和问题设置模拟训练课目,使即将进行社区实践的医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3.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社区护理工作能力主要包括技术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技术能力主要由课堂授课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取。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则需要学生在自身能力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区实践活动进行提高。对此,在社区实践较为多变的环境中,指导教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当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已经开展的社区实践活动中,医学生能够接触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服务点产生基本的心理定位,掌握所属范围内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评估方法,并结合自身学习的相关知识,针对性的制定宣讲策略、护理方案。这就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医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活动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这都是在教师主导模式下的其它教学活动所难以实现的效果。因此,指导教师应当在社区实践活动中以安全员、裁判员和技术顾问的定位,给予医学生充分的空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4结语

  社区护理学作为以社区护理实践活动为重要教学手段以及最终教学目标的课程,是高职院校医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在课程教学方面利用已有经验,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响应社会需求的必由之路。通过这些改革创新活动,能够提升社区护理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拓宽医学生的就业范围和综合素质。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