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教学工作总结共6篇(小学科技活动总结)
我们在写工作总结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回顾自己之前的工作情况,这样写出来的总结才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科技教学工作总结共6篇(小学科技活动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上册
科技教学工作总结
李立群
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科技教学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公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科技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我负责的科技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活动课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科技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科技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本来想在科技课开设兴趣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实现,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科技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科技教学新天地作出贡献。
以后将继续努力把小学科技教育提高到一定的等次。
2011学年第二学期华星小学科技工作总结
闵行民办华星小学张涛
科普教育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紧紧围绕“以科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从统筹规划、完善机制、科学管理入手,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科普教育,现将近一年多来工作做一小结。
一、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管理
1、健全体制抓落实
健全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建设一支事业心强、业务过硬、热爱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是确保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在近一年多来的实践中,我校建立了由学校分管领导为组长、科技辅导员、科技指导教师为组员的学校科技工作小组,负责学校科技工作计划的制定,通过年级组进行操作落实、检查评估。
2、队伍建设抓管理
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关键,目前全校已形成了一支以校科技辅导员为主、制作、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为辅的科技教师队伍,为科技教育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的科技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展学校的特色项目活动,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各项科技竞赛及活动,责任到人。比赛、活动前要有具体备赛、训练计划,竞赛、活动中要有活动教师、人员联系登记表,活动后有及时总结。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让各种科技活动有条不紊、安全、高效地开展。
二、开展好课外科技活动,延伸课堂上的科学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校的科学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分别开展了种空模比赛、纸飞机制作、舰艇模型组装、飞机模型制作、四驱车装拼、等课外科技活动。学生每周一次周一兴趣小组活动,来自不同的年级和班级,正是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共同兴趣才把他们聚集到一起,科技老师开始了对他们的启蒙培训。我校科学教师对课外科技活动有较高的认识,他们普遍认为,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动手动脑、心脑手合一一个感性过程。我们学校近年来参加各级各类的科技比赛,取得的骄人成绩,与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密不可分。
我校的科普教育工作,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站在时代的高度,全面规划科技教育的新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造就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全面开创我校科技教育的新局面。
三、取得成绩。
参加闵行区“友爱杯”科航空模型竞赛获奖名单
五3班何兵兵雷鸟橡筋小学组三等奖
手掷模型一等奖
四4班张小龙电动自由飞二等奖
雷鸟橡筋三等奖
五2班班袁野电动自由飞三等奖
五2班王玉坤手掷飞翼三等奖
五2班年浩波玉峰直升三等奖
五2班乔维玉峰直升三等奖
五3班余国虎手掷飞翼一等奖
五3班崔金龙雷鸟橡筋三等奖
四4班李猛雷鸟橡筋三等奖
陈朴文老师教学组一等奖
参加闵行区“友爱杯”科航海模模型竞赛获奖名单
四4班金帅杭州号一等奖东方号三等奖三2班熊峰东方号二等奖
参加上海市“卢湾中学杯”青少年航海模型比赛获奖名单
四4班金帅东方号二等奖
科技教育通过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中心的课程活动设计、引入业界广泛应用的软硬件平台、以及参与工程挑战竞赛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帮助他们广泛地接触科技知识,掌握常用工程工具的使用方法,训练工程思维,培养其勇于接受工程挑战、主动学习、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一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与特长,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不善于动手;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有益的课外活动能对前者起促进作用,对后者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以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学生在小制作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难,会经历失败的苦恼,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成功了,从中学生会得到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体会到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艰辛,会尝到成功后的喜乐,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意志。
在学生小论文比赛中,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查阅有关资料,阅读有关的课外读物,从中学生会领略到化学知识的无穷魅力,使他们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情感。凡能满足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性的体验,如快乐、满足、热爱等。情感的特殊性,正是由于这些需要、渴求或意向所决定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如果把学习化学知识作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渴求或意向,那么他们对学习化学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而从这一点上看化学课外活动有优于课堂教学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能力得到提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课外科技活动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位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觉地参加一两项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发展兴趣,发挥其特长。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切忌只注意培养少数“尖子生”,必须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要通过富于吸引力的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激发学生的欲望,使他们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兴趣,发展其特长。为此,每次活动之前老师应布置好活动内容、要求。在开头的几次活动过程中,辅导老师要多费点心,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困难,甚至连各种工具的使用都要手把手的教,要耐心细致,逐步放手。在各种小组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活动着迷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方便,借给他们资料和有关杂志学习,提供更多的实践条件,早出成果。
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二每一课都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引导学生探索科学道理。第二,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制作,提高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分析与讨论,提高创造能力与精益求精的品质习惯。虽然科技活动目的、内容非常明确,但如何来上好科技活动课呢?现根据我平时的教学实践将科技活动教学归纳为五个环节。
一、实验演示,激发兴趣。
在科技活动课中,实验、操作、演示、制作,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演示形象、生动、直观,只要学生凭着自己的一双眼睛,就能发现有关理论和现象,不需要教师去做任何解释,它比任何解释的说服力都强。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中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一种想动手操作的欲望,都跃跃欲试,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在实验演示的基础上,学生的兴趣正浓,脑中正不断地呈现着刚才实验演示的整个过程,对于实验中所产生的种种疑问,他们都会去竭力地寻找着问题的答案,此时,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趁这个热度,教师马上引导学生对刚才的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分析现象所产生的原因,讨论操作过程中的要点,甚至是制作上的原理。凭着教师正确地引导和学生自己想象和探索的结果,然后由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说出其中的奥秘。这些往往就是本课知识的重点所在。这时,这些知识就在分析讨论中悄悄地进入了学生记忆的深处,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愉快的教学中学到了知识。
三、小组合作,巩固提高。
小组合作,巩固提高,这是小学科技活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实践性是科技教学的一大特点,实践常常在科技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科技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制作和实验,这往往是学生在课中梦寐以求的,学生对此更感兴趣。他们不光想亲手实践一下,而且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得出和老师一样的结果,充分地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这样,既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又使学生在本课中所学的知识在愉快的实践中得以加深和巩固。
四、运用知识,尝试创造。
学习知识并不是仅仅为了博学,更重要的是去运用知识,而且要创造性地运用。因此,在科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做好正确的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去运用自己所学到理论知识,展开思维进行创造发明。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普及活动,结合科技创新大赛广泛开展活动,开展以科技为主题的班队活动、科普知识抢答、鼓励学生参加模型运动会等,让科普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在潜能生转化方面,我将关注那些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动手能力差的孩子,除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外,更加着重指导他们的动脑、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学生的科技教育工作意义深远,我热爱这项工作,并将继续探索与努力。
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三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更好地发展他们的个性,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此成立了科技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为主要目标,现将本学期兴趣小组总结如下:
一、激发兴趣,筹建小组。
在全校各班广泛宣传,形成一股踊跃报名、争入科技兴趣小组的热潮,在报名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挑选出一些有兴趣特长的学生参加各科技兴趣小组,同时准备必需的器材,并制定好活动工作计划,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扎实工作,丰富内容。
围绕计划我们有步骤地深入细致地开展了工作,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改变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盎然高涨的情绪下参加各种活动。
三、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我经常利用实验室的器材给学生做一些教材外的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让学生也勤于动手,善于从自然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办法,这些办法如果能做成实物就是发明创造。不要以为发明创造是科学家的事情,小学生也能成为发明家。
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加强,浓厚的兴趣得到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逐渐深入。今后还将开动脑筋,创新工作,力争以点带面,发散开去,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浓厚科技氛围逐步形成!
在创新素质教育全面开花的校园,我校科技兴趣小组经过了步履蹒跚的阶段,正稳步发展。这学期我们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1、让思维插上自由的翅膀,突破原有的旧框框。
根据他们的有创造欲望的天性,平时便在科技活动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自由”的训练,从思维的广度、深度、新度、速度等方面来突破思维的旧框框,形成一定的创造思维。如:
①看谁想得多:主要是针对思维的广度来展开的,让学生想得越多思维便越开阔。如:“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做什么?”、“我们希望飞机还能为我们人类做什么?”等。
②看谁想得深:主要是针对思维的深度来展开的,让学生想得越深思维便越周密。如:“如何用益智玩具拼装成有用的。
③看谁想得新:要想到一般人想不到而又熟悉的东西,这就是思维中最有价值的新颖性。
④看谁做得快:用我们的益智玩具比比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组装起规定的样品。
2、在科技活动中,充分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实验或东西,把动手看成一种快乐的活动。从动手做的数量、质量、新奇等方面来培养动手能力。
①看谁做得多:争取机会多做,不光是追求数量上的多,还要做到品种上的多。发展系列化的思想,将一件作品发展成一系列的作品。
②看谁做得好:动手做得精细、认真,选材用得精当、得体,构思想得精巧、别致。这是对动手质量的最好检验。
③看谁做得新颖:做的东西在造型、功能、结构、材料上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是检验有没有创造性的标志,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④看谁拆装得好:对于一些暂时不能动手搞创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对一些玩具进行拆装,从拆装中研究结构、了解原理,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3、让求新变成发明的举动,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发明创造很重要,它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推动人类的进步。留心生活,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麻烦和困难。当学生形成一定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后,便会将这些能力加以创造性地来解决遇到的麻烦和困难,并形成一定的成果,这就是我们开展科技活动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发明和创新。学生正是在“遇到问题→解决困难”的活动中化险为夷、梦想成真的,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①看谁搜集的困难多:只有找到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才能有发明和创新的突破口,留心一下生活、学习中的遭遇,很可能就是一个受启发的地方。
②看谁解决的方法新:解决问题要能符合自己的需要,想办法用最少的力气做最多的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惊奇,这就是创造中“新”的突破。
③看谁设计的思路巧:将想法用巧妙的思路设计出来是创新的最初表现形式,最主要从结构、功能上加以最优化,最重要的是设计的东西容易制作、能够普及。
④看谁创造的东西好:发明创造的东西要带给人方便,而且在外观上能给人精美的感受,另外还要注意创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总之,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科技组的长期努力。
小学六年级科技教学工作总结
金子岩侗族苗族乡金子岩小学
郑新怡
六年级科技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技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技教育的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一、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三、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四、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回顾昨天,我百感交集;面对今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明天,我任重道远!
xxx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几年吸纳一定数量的新苏州人的子女就读,这些学生对科技知识有着强烈渴求,我校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对这些学生高度负责态度,审时度势,认识到从科技教育入手对少年儿童从小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基础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举措。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小学阶段开展科技教育活动,通过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和参与科技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技能,初步理解领会科学的方法论,提高他们观察、思考、创造和实践等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全面提高。
决定加强科技教育加大科普活动的力度。全面规划科技教育,并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教育的新思路,并贯穿于科普教育的全过程,着眼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造就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一、键全体制,科学规划,组织科技教育活动
我校上级领导和科技教育协会的领导下,建立了由学校校长为组长,教导处、科技辅导员组成的学校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的管理网络,负责制定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其主要思路:以课题研究为龙头推进科技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科协开展的各项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校级科技活动、广泛开展科普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参与科技创新大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素质教育的理论为依据,根据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以及科技创新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凸显学校的科技特色。本学年,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内部分工,落实各自职责,进一步发挥每个科技教育辅导员的作用,扩大科技辅导员队伍,健全科技辅导员队伍网络。开学初还召开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布置本学期的科技教育工作,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工作核心。健全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建设一支事业心强,业务精,热爱科普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确保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实施。
二、依托课题,开展研究,提高师生科学素养
今年,我们学校参与了《 》的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学校开展科普读书活动,以课题为依托,设计《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子课题,坚持以课题研究推动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引领课题研究,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研究,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学生了科学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核科学创新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理论研究,我校不仅为科技辅导员订阅了《科技辅导员》、《小学科技》、《大自然探索》、《第二课堂》等多种教学杂志,支持他们外出接受培训的机会,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的各类培训,构建一支具有强烈事业心、学历层次高、适应时代要求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推动我校科普工作的发展。为了指导学校更好地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全校科技辅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我校以“”、科研课题,就科技活动与创新教育,科技活动课的模式、功能、方法等在实践和理论层面上作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黄敏、朱宏等老师撰写的近15篇科技教学论文获省科协、省中小学教研室的等级奖,其中《》、《》获省级二等奖,黄敏还在区科学中心作了“如何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专题讲座。
三、搞好活动,形成特色,打造学校科技品牌
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课改为动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把握机遇,与时俱进,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我校在推广科普教育活动中,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科普、环保科学知识,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为工作要点,致力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开展以“新世纪——我们与科技同行”、“科技、实践、创新”等活动主题为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小学三年级《科技》教学工作总结
枫林文华希望小学*罗春玉
通过一个学期的《科技》教学,我对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等,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下面从以下几方面略作总结。
一、学生——地位变了
多少年来,我们的学生一直是"受教育者",他们一直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对象,只是听老师讲课,接受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提出不懂的问题寻求老师的解答??从来没有成为教学的主人,从来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老师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今,在《科技》中,学生的地位却改变了。
1.学生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 《科技》教学活动方案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班级学生需要进行设计的。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强烈的针对性。教师活动方案的设计必须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还要考虑到班级、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其次,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要具有较大的弹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与以往的教案不同,它只是对活动的准备和计划,而不是对教学过程的严格安排。因此,它具有较大的伸缩性。教师在具体组织活动中随时会遇到学生的"突发事件",学生是活生生的,他们有思想,会依照自己的意志开展活动。而活动中出现的许多内容可能是原先方案中没有安排,不曾考虑到的。所以,我们的活动方案只能是一种思路,一种目标,而不应该是一个具有严格"程序"。
再次,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尽可能让学生也参加进来,让学生成为方案设计的主人之一。在《科技》中,我们的活动方案是为学生而设计,而参加活动的人是学生,所以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我们设计方案当然应该问问"主人",为"主人"着想。教师在设计具体活动方案时,需要问问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出谋划策,想出尽可能好的点子,尽可能多的办法。这样,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
2.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的直接参与者《科技》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以调查、观察、实验、讨论、谈话、制作、表现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与周围的自然、社会等发生实际接触,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而学生就是在这种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中获得发展。所以,学生在《科技》的学习中,不再是以往的被动受教育者,而是教学活动完成的主动者。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活动,决定了每次教学活动的完成与否,成功与否。所以,在《科技》的教学中,学生不再是配角,不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配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是教学活动过程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要主宰者。
3.学生是教学活动之后的最好总结者。 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一节课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学生认识活动的结束。所以,在教学活动之后,总结是十分必要的。而如何总结活动,调整今后的教学,在《科技》这门课中,学生是最好的总结者。一次活动以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活动的体会、要求、新的设想,为今后进一步成功搞好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发展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能力等。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活动成败,在下一步活动方案设计中取长补短,把活动设计得更完善。总之,教师在总结活动时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要以学生为依据。
二、教科书——作用变化了
许多年来,教科书的地位一直是至高无上的,它一直是作为知识的载体供师生运用。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是以教科书为中心进行教学。而今,在《科技》这门课中,教科书的作用变化了。
《科技》课程的教科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变化,使它成为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而不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或罗列知识、技能的清单供教师讲授,不再是供教师照本宣科讲述,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圣经"。《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作用实际上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1.教科书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参考资料之一
《科技》教科书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设计教学活动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对教科书进行认真的研究,然后结合本校实际,结合学生情况,具体设计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教科书只是教学内容的一种参考。教师不必刻板地以教科书上的语言、活动为教学的依据和教学的唯一材料,不必照本宣读。而
可自行设计更实际更适合班级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讲切合自身实际的语言。
2.教科书是教师教材再创造的一种资源
《科技》课程教科书为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同时,也是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造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本地区、学校、班级课程提供了线索。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不应是只教一些教材中提到的内容,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进行再创造。而在此过程中,教科书则是最好的参考工具。
三、教师——角色转换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教师一直以知识的传授者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在《科技》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却转换了。
1.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
在《科技》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人,不再是教导者、监督者、评判者,不再是"教"教材的人,不再是居支配地位,单向地向学生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人,不再是绝对权威的、不可否认的、高高在上的教授者,而是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活动的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
2.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科技》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在本课程中,教师不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支持,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学生进行各种尝试。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进行活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着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实现对学生的引导。
3. 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
在我国几千年来,"师道尊严"一直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准则。解放以后,尽管师生关系不再那么等级森严,但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师还是占据着绝对的支配性地位,强制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师生间并不存在双向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教师只是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科技》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则构建了新型的民主、平等关
系。师生在课堂上互动,学生的每一个建议都有可能被老师采纳,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有可能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之
一。因此,学生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旁观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不再是教学过程的配角,而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民主的,平等互助的,他们的共同努力构建着这门课程,完成着这门课程。
总之,在《科技》这门课程中,学生、教材、教师有了全新的概念,有了全新的地位和全新的关系。这些正是未来教育逐步追求的目标,是中国教育同世界教育接轨的开始,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