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工作总结 > 正文

提升人居环境工作总结

2023-06-19 14:52:01工作总结

提升人居环境工作总结

  【导语】如何提升人居环境?一份工作总结带你了解!以下是热心会员“pianqiu”整理的提升人居环境工作总结(共8篇),欢迎参阅。

提升人居环境工作总结

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总结 篇1

  一、取得成绩

  全县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凤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全镇实际,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为确保生活垃圾不落地,将垃圾污染控制在源头,凤城镇党委政府在疫情防控期间就成立了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机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工作要求,对21个行政村垃圾转运进行分类施策,全面提升,实现了垃圾清理转运全覆盖。自3月15日垃圾转运车运行以来,全镇共转运生活垃圾110余吨,基本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确保了各村卫生整洁。

  凤城镇在垃圾清理收集转运完成的基础上,4月3日,采取“以片示范,重点带动”的方式,对全镇21个村划分为七个片,每片集中打造治理一个村,带动全镇整治工作全面推进。同时镇党委从机关抽调四名人员,成立了专人小组,划分责任区,对21个行政村非生活垃圾点进行逐巷道逐角落走访摸底,同时聘请专业人员,对21个行政村主巷道和垃圾点进行航拍,做到了无死角全覆盖有目的的彻底治理,目前全镇排查出的38处非生活垃圾点已全部整顿到位。

  按照市委陌南会议提出的“清、拆、改、种、建”五字方针总要求和县委张书记“十日攻坚,长期保持”讲话要求,凤城镇党委适时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长胜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要求各村两委主干要认清形势,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时间节点,狠抓工作落实,同时对推诿扯皮,消极拖拉现象将严肃问责。4月27日,凤城镇机关干部分为三组,全员上岗,一线督导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黄河滩涂涉及村主干主动认领任务,干部带头做示范,群众踊跃跟着干,12公里沿黄旅游扶贫路拆违及四乱治理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当日拆除违章建筑38处,清运垃圾98车。4月28日,凤城镇全体机关干部热情不减,力度不减,进一步明确任务,全力以赴加大沿黄旅游扶贫路周边拆违治乱力度,镇党委政府一线设灶,机关干部七点准时到岗,全天候一线督导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拆违治乱任务高质量完成。截止29日,凤城镇共动用各种机械及运输车辆78台,拆除房屋90处,清运垃圾463车。

  二、存在问题

  在拆违工作中,还有一部得分群众存有侥幸心理,不愿搬迁,扶贫路周边一些垃圾柴堆还未清理到位。

  三、下一步打算

  进一步明确责任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加大拆违治乱力度,高质量完成“十日攻坚”任务,向县委县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环境卫生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篇2

  为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配合国家园林城市迎检和全省城管检查评比,我社区按照街办的统一部署,密切围绕我市打造“畅通、靓丽、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城市,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社区基础设施,通过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对于社区市容环境的管理,建立符合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制

  我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口稠密、环境复杂,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量大、工作标准高、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社区高度重视,迎难而上,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程来抓,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构建和谐的工作目标,在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我社区成立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传达了市级相关文件,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将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将居委会工作人员分组,为具体整治工作明确了具体负责人。

  二、加强宣传,营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氛围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整治工作的'知晓率

  我社区积极配合新闻媒体的宣传工作;广泛发动社区志愿者、公益岗位人员、低保人员做好社区宣传。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向群众介绍、讲解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开辟社区环境整治活动园地,主要向辖区居民宣传相关环境卫生知识,提倡文明新风,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在整个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过程中,积极宣传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充分发挥榜样和先进的示范带头作用,营造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保证此项活动深入开展。

(二)政策普及,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社区工作人员及党员志愿者,通过模范带头、入户走访等形式,将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一步宣传到家庭,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使“环境卫生,全民参与”的主题深入人心,发放宣传资料,着力营造人人理解、人人参与的社区氛围,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的保护上来,自觉爱护小区内的绿化、公共实施,并对小区内牛皮癣、乱张贴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制止和清除。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我社区以打造优美人居环境为主题,对居住环境进行重点综合整治。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公益岗位人员、低保户、社区志愿者们加班加点的辛勤劳动,共清理卫生死角200多处,清理乱张贴以及牛皮癣300处,清除道路和居民区内杂草、生活垃圾车,清理平方绿化带内的暴露垃圾以及建筑垃圾,更换路板、井盖2块,对小区内的栏杆、路灯、健身器材等进行维护。

(一)重点问题重点整治

  位于西干渠与红星路之间的私房区,建筑物杂乱,空地杂草丛生、生活垃圾曝露,拆违后的建筑垃圾随意堆放,部分居民在道路两侧开田种菜,造成小区卫生死角以及路面上的垃圾遗留,影响小区容貌。我社区专门组织人员,加班加点除草、清运生活垃圾,清理卫生死角;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对乱丢乱堆建筑垃圾的住户进行环境卫生宣传,协助住户清运建筑垃圾;通过政策宣传、说服教育,大部分种菜居民主动清收了蔬菜;社区组织人员开展了大范围灭蚊灭鼠行动。在社区的大力整治下,私房区面貌焕然一新。

  东路南侧的老居民楼区,拆违后空地杂草丛生,部分宿舍楼年久失修,下水道堵塞,污水漫上道路,社区工作人员和低保户,顶着烈日,连续奋战四天,拔除杂草、清扫生活垃圾、清洁绿化带、铲除牛皮癣、疏通下水道,为居民创造出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位于市中医院东侧,连通路和路的一条通道,集中了四家废品收购站和一家浴室,路边堆放了大量收购来的废品,浴室门口堆满了木柴,既影响市容又侵占了人行通道。以前的治理只是清扫路面,治标不治本,借此次环境整治行动,社区下定决心解决根本问题。社区主任几次上门,与废品站负责人沟通,最终达成一致,废品站老板将占道的建筑被拆除,人行道的废品全部被收入到院内,并保证再不将废品堆放路边。社区几经周折找到了浴室的主人,通过做其思想工作,帮助其将两大堆木柴移到了房内。经过三天的努力,最终换来了整洁的社区环境。

(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大,环境复杂,需要治理的地方多,单凭社区干部和低保户,很难在短期完成整治任务。从主任到工作人员,均认识到光自己埋头苦干是不够的,需要开动脑筋充分利用辖区内已有的资源。社区积极和共建单位联系,通过协商。轻工技校组织人员对学校和周边环境进行了认真整治;荣鑫物业也组织了员工对小区周围的绿化带和道路进行了清扫;社区还联系了皇城相府负责人,抽调出一辆挖掘机,清理了通往居委会的道路上丛生的杂草和垃圾,极大的减少了人工。

  开发区经发局和安监局的干部职工也积极联系社区,每周到社区开展义务劳动。这些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极大的促进了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开展。

  四、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环境卫生整治不是一时一事就可以做好的,需要长期持续的进行。我社区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整合资源,建立符合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成立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小组,社区主任任组长,抽调一名社区干部任副组长,组长对本辖区环境卫生工作负总责,副组长负责环境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定期向组长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二)加强居民社会公德的宣传,促进居民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聘用固定的保洁人员,负责责任区域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小组副组长要对保洁人员的到岗、保洁等日常工作进行管理,督促清扫保洁人员开展工作。

  此次社区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我社区动用一切力量,不顾炎炎烈日,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两周,现在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干部的辛勤付出和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居民的一致称赞和肯定。当然,社区环境不可能通过一次整治就取得永远的胜利,我们还面临着很多难题,例如如何解决聘用保洁人员的资金、如何提高居民的社会公德意识等问题,我们周梁玉桥社区会积极克服困难,继续认真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动社区管理和社区环境卫生再上一个新台阶。

提升人居环境作文 篇3

  把握科学发展主题推进人居环境建设

  太原市晋源区建设管理局局长荣春贵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的简称,是以“人”为主体来研究生活的,是一个融贯综合的学科,包括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等五大系统,内涵十分丰富。人居环境强调融贯和综合,融贯是指从中国的建设实际出发,以存在问题为中心,主动从相关学科中吸取智慧,有意识的寻找城乡人居环境发展的新模式,不断地推进学科的发展;综合就是把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居住、支撑系统在内的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生态、文化、社会、技术等各个方面,对人类聚居问题进行系统的综合的研究。融贯综合思想渗透了“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

  一、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人居环境的改造和创造,既是一个古代的命题,也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关系着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备受世界各国关注。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幕天席地的居住环境中学会了建造茅草屋,他们选择了相对优越的人居环境,营造了更加舒适的生活。在当代,人们通过建筑布局和构造的变化来改善通风、温度,以及减少噪音等各种不同不利条件的侵入。但是,在快速化城镇发展进程当中,城市问题表现得日益严重,具体表现为:居住拥挤、基础设施匮乏和老化、生态环境破坏、旧城改造与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矛盾激化、城市“美化运动” 1

  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从而切断了城市的文化和文脉。一个城市的人居环境优劣,会直接对该城市的面貌、品质以及民生状况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关系着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人们的居住观、生活观、价值观和幸福观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生活出行、教育文化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转变增长方式。”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将人居环境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那么,建设和谐的人居环境显得异常重要。

  二、人居环境建设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建设一个绿色、健康的人居环境,就要求我们的人居环境具有更好的生态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力发展生态系统平衡、生态结构健全的绿色建筑、绿色家居、绿色人居;还要具有更好的文化艺术性,重视人居环境的文化创意、艺术创意,特别是符合人性化需求的创意。现就人居环境建设所涉及到的自然生态、人类住区、基础设施、人文历史等方面简述如下:

(一)加强人类住区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居健康问题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是人居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1996年联合国人居大会提出两句话:第一句——人

  人都有适当的住房;第二句话——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第一个问题差不多基本实现了,因为我们已经初步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现在我们应该向“居者优其屋”的方向迈进,解决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在人们所追求的是健康人居环境,即:人与自然环境的友好性、亲和性;令居住者身体舒适、精神愉快;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那么,如何打造健康的人居环境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住区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城市住区环境长期制约着居民的生理、心理、观念和行为,对人的生活质量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对环境合理性、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考虑;要强调综合规划先行原则——强调整体概念,根据人文学、生态学、社会学与经济学原则对城市住区人居环境进行区域生态规划和布局;要强调自然生态环境原则——保护和利用原有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使整个城市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要强调绿色建筑技术原则——在居住方面要提高技术,更新材料产品,努力开发出适合资源节约型的住宅建筑体系。

  第二,建设健康住区环境,回归舒适、健康、安全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面对各阶层、各个层面的不同住房需求,都拥有各自的健康住区。同时,还需要确保住宅设施

  同步建设,采用绿色环保建材,营造绿色家园,保护好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利益。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具有前瞻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科学城建、生态城建、文明城建、高效城建、和谐城建和阳光城建的新理念,努力打造绿色城镇化的里程碑工程,要更加突出保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第一,要完善城市供水、供气和供热网络,加大政府对供水、供气、供热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和行业监管,确保供水、供气和供热质量;

  第二,要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实现智能化管理,加大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公交场站设施建设,增强公交向农村延伸的服务功能,扩大城市公交覆盖率,满足群众出行需要;

  第三,要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合理布局机动车停车场建设,大力完善城市交通设施;

  第四,要全方位推进建设领域的节能减排,着力推广污水处理、再生水资源利用和节约用水等工作。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也将有所提高,城市发展后劲有所增强。

(三)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找准发展定位,妥善解决好城市绿地、环境卫生、大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噪音控制等生态问题,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第一,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应根据城市的发展规模、产业布局、自然环境,科学规划城市绿地面积和布局,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坚持生态建设与景观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道路交通等造林绿化工程,同时还可以将城市绿地与城市周边的山川、水体、林地、农田等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绿色体系建设。

  第二,遵循生态规律,整治城市水系,保护好水系两岸的自然滩涂和坡岸,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同时大力控制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提高各项指标综合达标水平。

  第三,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改善市民生活环境。重点治理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等“五乱”现象,综合整治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的卫生死角,彻底解决城市环境卫生死角和“脏、乱、差”状况,着力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状况,打造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

(四)发掘城市人文资源,培养文化特色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当中,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城镇化造成的文脉遗失。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不能光是到历史典籍中去寻找,而要体现在现存的城市形态、名胜古迹、古建筑、风

  土人情、自然遗产等方面。每个城市都有大量的文物古迹,这些都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精髓,是宝贵的财富,各城市一定要加强保护、修缮和宣传,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要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加强人文景观建设,建设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街区、文化广场、公园、雕塑等,培养城市的文化特色,构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展现自已的独特魅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和软实力,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和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如: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住宅的功能配置、工程质量、装修水平和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综合配套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绿色人居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中国人居环境也面临着新的历史征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九日

提升人居环境工作汇报共 篇4

  居住建筑与人居环境

  姓名:XX学号:XXXXXXXXXX

  简介:从人居环境学和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的角度 分析 了人居环境及居住建筑的基本内涵,分析了人居环境及居住建筑对人体健康的 影响,提出健康建筑体系是未来持续 发展 的人居环境模式,最后提出建筑师在推广居住建筑设计中的任务。人居环境在居住建筑方面的探讨.关键字:人居环境 居住建筑

  人居环境,简而言之,是我们成为人类之本。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类在为自身营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充斥着与土地和 自然 间若即若离的恩怨矛盾。对土地、自然的依附眷恋以及逃避是一对在人居环境史中反复出演的矛盾戏剧。而这样的矛盾,在二十世纪尤为突出:二十世纪在见证了人类与土地和自然之间的前所未有的融合的同时,也呈现出人类彻底逃避于人造环境之居住状态。其典型例子为大量无选择地使用透明玻璃,以及悬索轻型结构以企图逃离土地之重力束缚。但是我们似乎并不知道我们人类为何这样做,也不知是否体现了我们对土地自然的恩情与怨恨。基于此 问题,才提出了居住建筑的人居环境问题。中国 人居环境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不仅仅由于自己的身份,而更深切的是居和住本是人的重要的部分。中国人居环境建设需具备五大条件。它们是:住区居民适当住房的保证;健康与安全的保障;人与城市住区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住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同时,中国人居环境建设还应遵循五大原则:正视生态困境,提高生态意识;人居环境建设与 经济 发展良性互动;发展 科学 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 社会 繁荣;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整体利益;科学的追求与 艺术 的创造相结合。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阐述一下我对人居环境在居住建筑方面的认识。

  一.居住建筑人居环境的范围及其要求: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类型的住宅,如别墅、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以及大量性建造的宿舍、旅馆等。其人居环境的主要范围包括居室、个体建筑、建筑群和住宅小区。人居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包括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在进行规划与设计中,要求把这两方面的环境和谐的协调好,以达到居民所要的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目的。1.自然环境方面:首先,要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居住区的建设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填、逢树就砍,致使青山绿水不断地遭到破坏的行为。不要滥用耕地。1

  小区内要保证有足够的绿化面积,并要注意防止空气和水域的污染,应为居民创造出一个能健康地成长、愉快地生活的人居环境。其次,要遵循地区气候的特点。要注意居住区内气候环境设计,利用当地气候的有利因素,改善其不利因素。尽量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多利用自然能源,寻求适应于当地气候特点的建筑形式,利用建筑自身的气候调节能力创造宜人的小气候。第三,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在 现代 化的城市里,人口高密度聚居,耗能量剧增,城市街道宛如蛛网,机动车来往频繁,绿地、水面严重不足,以致空气污浊,噪音干扰,温度高,较干燥,在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的声、光、热和空气的环境恶化,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与身体的健康,所以在建筑规划与设计以及建筑的措施与构造方面更要加以注意,如改善城市、住宅区以至室内的声、光、热和空气的质量应在重要的位臵上。在城市里,建筑群的布局和房屋设计中要争取日照和自然通风,利用天然采光,防止噪音干扰,净化空气及调节好室内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良好的物理环境。2.人文环境方面:建筑要美观,环境要美化。众所周知,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建筑就是为了解决人类“住”的问题的。建筑不仅只是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要求。建筑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在建筑形式的创作中,要认识到形式要追随功能、环境、材料、构造与技术、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与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定。构成建筑形象的要素,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体形、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立面构图、细部处理、材料的色彩与质感以及光影和装饰的处理等等。建筑形象是反映建筑 内容 的建筑空间艺术形象和建筑外形构图。一个完善的建筑,其内容与形式应该是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脱离内容的形式不是真正的建筑美,缺乏艺术表现力的内容也不能形成完美的建筑。除了建筑本身的美观外,对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要注意美化,例如:种树、植草、开辟人工湖及设臵喷泉、假山等。

  二.衡量健康型住宅的相关标准:2001年10月10日世界居室卫生日,在国际建筑中心联盟2001年大会“生态住宅建筑”的分论坛上,中国建筑技术 研究 院副总建筑师开彦先生向与会者详细地阐述了“健康住宅”的理念。健康住宅的主要基点在于:一切从居住者出发,满足居住者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生活在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室内和室外的居住环境中。因此,健康住宅的标准要素不仅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诸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噪音、光和空气质量等,而且还应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值:诸如平面空间布局、私密保护、视野景观、感官色彩、材料选择等等,制止因住宅而引发的疾病,营造健康,增进人际关系。根据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2年制定的“健康住宅建筑技术要点”,将健康住宅的评估标准大体分为四个因素;其一,人居环境的健康性。主要指室内、室外影响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因素。其二,自然环境的亲和性。提倡自然,创造条件让人们接近自然、亲和自然。其三,住区的环境保护。包括住区内视觉环境的保护,污水和中水处理,垃圾和垃圾处理及环境卫生等方面。其四,健康环境的保障。主要是针对居住者本身的健康保障,包括医疗保健体系、家政服务系统、公共健身设施、社区老人活动场所等硬件建设。健康住宅理念的推出在全社会引起极大的反响。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早就在推行健康住宅,提倡健康住宅。从日本来看,开始并不是建设部门要来提倡健康住宅,而是卫生部门、医学界逼着建设部门不得不这样做。当时日本的卫生部门发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怪病,其中一部分经证实与室内空气质量相关,最后在医学界的推动下,建设部门设立了相关的标准。

  三.从人者有其居到花园小区和生态城市:20世纪的最后20年,是我国的人居环境发生巨变的20年,也是人居观念不断更新的20年。改革开放后,社会 进入转型阶段,但由于 历史 原因,城市基础设施欠账严重,人们的居住条件还相当不理想,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拥挤在环境恶劣的棚户中。于是,“人者有其居”成为一种理想,也成为各级政府的努力方向和政策的出发点。在此观念下,住房的增加是第一位的,而住房的舒适度及其周边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政策的主要考虑 内容。尽管这个观念很传统,但在当时的背景下提出,还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对于解决群众的住房 问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许多人因此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然而,人者有其居,只是解决了人的基本需求,并未反映出入们的全部愿望,与社会整体的需要也有相当的距离。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物质积累的增加;也伴随着思想的解放,人们接受了诸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以人为本、可持续 发展 等等广泛流行于当今 时代 的理念。于是在住宅问题上,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仅住宅本身的设计要更人性化,更舒适合理,住宅之外的环境也变得重要起来,小区的设施要配套,环境要美好,交通 要方便等等。进而言之,整个城市的环境也被与人居联系起来,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城市的环境要绿化美化,生态要平衡,城市要适宜人居住。

  四.居住建筑人居环境创造与改善的对策和途径:认识上的偏差,能使人居环境建设遭遇困难。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成就巨大,这一点有目共睹,但同时也有许多遗憾,而造成遗憾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是观念认识上的问题。比如,城市中一幢幢高耸而相互间毫无关联的楼房,一个个大而无用的广场,一条条不断拓宽仍然拥堵的道路;再如,外观华美的建筑内里则简陋粗糙,居民众多的小区里缺水少电等等。良好的人居环境,在小环境上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的完美,每一处设施的适用;在大环境上要体现系统和综合的魅力,如果把建筑物、聚居区、城市群孤立看待,单独设计,而不与其他相联系,就会出现上述问题,这与人居环境的要求是不符合的。随着 经济 的发展,能源与环境的污染问题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由此可见,如何使建筑、适应时代的挑战,加快探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已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历史重任。根据《芝加哥宣言》提出的“为争取持久未来的相互依赖”的宗旨,根据当今世界 哲学 发展的主潮流——以生态为中心的世界观,根据 中国 “天人合一”的哲理,认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也就是所谓“生态建筑”或称“绿色建筑”的建筑观应确立为: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遵循 自然,回归自然;人、社会、自然三者和谐,生态综合平衡,生生不息地可持续发展。“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返朴归真的生活,使生命活得有意义,让生活同生命和谐。尊重生活,维持生命。以生态为中心的世界观表达的就是返朴归真的生活,这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想像力的生命,也是同自然界和宇宙生命相联系的生命。“天人合一”既是一种宇宙观,也是一种道德观。“建筑是环境的 科学 与 艺术。”在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中,它的构思应把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和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包括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两者相结合而和谐地协调发展,创造出健与美的人居环境。居住建筑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要有利于促使人造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有利于形成自然环境的生态的良性循环。一般要采取多学科(包括地理、生物、卫生、植物、能源等)、各专业人才共同探讨,由建筑师进行综合设计,这就意味着建筑设计要超越单一建筑建造的范围,走向设计的整个环境,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不能只偏重于空间、形态、形式、视觉等方面去 研究,而应

  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问题。在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创造和改善居住区、住宅和居室的气候环境和物理环境,利用其有利因素,防止和改善其不利因素。同时要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满足人们的艺术爱好与邻里的社会活动。要善于继承地方传统建筑的宝贵经验,并善于 学习和吸收国外建筑先进和科学的设计手法和具体措施,敢于改革和创新,为居民创造舒适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健康型居住建筑及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要有利于促进人造居住建筑环境及人居环境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有利于形成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一般要采取多学科(包括地理、生物、医学、植物、能源等)各专业人才共同探讨,由建筑师进行综合设计,这就意味着建筑设计要超越单一建筑设计的范围,走向设计整个环境。建筑师直接从事建筑及构配件的设计和选材工作,肩负着“设计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历史重任。无庸臵疑,建筑师在推广设计建设健康型住宅及规划、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规划与设计不能只偏重于空间形态、形式视觉等方面的研究,而应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去研究探索问题。二十世纪内这一深刻内涵仍未提上日程,由于我们一直忙于真实的建造,无暇反思。

  自二十世纪交替以来,我们习惯于敏锐地捕捉前卫新奇的先锋艺术,同时也为自己日新月异改造土地的技能挺进而感动。所有这些无疑强化了我们对改造土地、自然及真实建造的意识和能力,但这是否体现了人类“土地恩怨”爱恨之根本情结,惟有敏锐思辩方可赋予其意义。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就为今后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创新指明了方向,要遵循当地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进行居住区与住宅的规划和设计,要敢于改革与创新,为居民创造舒适、美好、科学、卫生的生活环境,造福于后代。

  参考文献 :1.住宅设计原理编写组,《住宅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 工业 出版社

  2.林其标,林燕,赵维稚,《住宅人居环境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柳孝图,《城市物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东南大学出版杜

  4.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 方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5.鲍家生,《可持续发展与建筑的未来》,建筑学报

  6.聂游昆,《遵循气候的建筑设计》,建筑学报

人居环境 篇5

  黄土高原河谷中的聚落陕北地区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模式研究 内容简介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等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本书借鉴流域生态治理等相关成果,从黄土沟壑隐含的传统聚落基因入手,着重揭示具有原型价值的陕北河谷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演化的历程、特征和规律,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河谷城镇空间递阶扩张模式、城乡空间统筹发展模式、小流域乡村空间模式以及传统窑洞改进模式等,力图对陕北以及其他流域河谷地区人居环境研究和地域性城镇化途径探讨提出新的思路。

  作者简介

  周庆华,1959年出生于河北盐山。1983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考入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200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咨询工程师。

  大学期间与同学共同参与国际建筑师协会(UIA)举办的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得第三名,这是我国大学生首次在这一赛事中获奖;工作至今先后获得建设部、陕西省优秀规划设计评优以及各类竞赛、投标等奖励二十余项,如《陕西省秦渡镇规划》、《宝鸡市总体城市设计》、《兰州黄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等;发表《预测长远,决策近期》、《人居环境的深层生态学思索》等文章二十余篇;主编出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品集》一部:主持或参与各类规划设计项目数十项。

  目录

  第1章 引言 背景与问题 研究方法与框架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2章 陕北人居环境与特殊的自然生态条件 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特征 人居环境发展与生态变迁

  第3章 陕北人居环境空间形态结构演化历程与解析 演化历程 演化阶段 演化分布 演化方式 演化特征 演化结构

  第4章 陕北人居环境空间形态结构演化生态动因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引言

   背景与问题

  第四纪广阔的黄土堆积,让鄂尔多斯高原最终被深厚的黄土覆盖,200多万年的风雨侵蚀,给这座高原留存下沟壑纵横的痕迹;第四纪人类时代的到来,让黄土高原成为哺育文明的摇篮,5000年上下黄帝及其子孙们的奋争,使这块土地遍布了中华民族历史的遗迹。

  陕北——黄土高原的典型地域,正是以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中华文明沉积而闻名于世。陕北人居环境的演化历程,尤其清晰地记录了自然生态与中华文明留下的印记,先民的世代繁衍在这里留下了我国黄河流域人居环境空间形态原型性演化的一系列实证。从毛乌素沙地边缘旧石器时代河套人的生存遗址,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聚落分布,从窑洞形态发展的陈列,到城镇山村变迁的轨迹,这些至今依然保持着完整演化历程的人居环境系统,如同凿刻于黄土地上的化石图案,向人们陈述着不同时代的住区特征,记录着各种因素特别是生态动力对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演化的深刻影响,是人居环境科学原型性研究的理想区域。如果说这一演化历程在强烈的水土流失等自然力和历史上频生的战乱等社会力推动下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和渐变的节奏,那么伴随着21世纪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和快速城镇化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突变性进程的到来和强大外力冲击;如果说陕北黄土高原蕴含着许多具有生态和文化优势的地域传统人居基因,如人居环境系统空间形态及生土窑洞形态演化方式等基因链组成结构,那么生土窑洞则正伴随着其固有缺陷在许多地区逐渐被人们抛弃,千百年遗存下来的人居环境空间形态完整痕迹也正快速消弭或逐渐被毁损覆盖;如果说某些突变性发展总是不可避免,但问题是人居环境发展已经开始背离长远轨迹,或许正迷失在最终将遭受大自然报复的方向上。现在应是认真审视我们走过的道路,引导人居环境沿着客观而合理的途径发展的一个历史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已变得十分紧迫。

……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 内容简介

  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空间开发模式叠加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之上,使得该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内陆河流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地和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制约着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约束条件下,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经济社会规律为双重导向,以统筹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为目的,开展下列问题的研究:(1)通过河西走廊开发历史与人居环境变迁关系的分析,概括出人居环境问题的实质;(2)探讨两种相关机制:人居环境演变机制,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的形成机制;(3)河西走廊承载力的空间分布;(4)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地域类型划分;(5)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准则和模式。

  采用“以问题为导向、注重调查研究、定量定性互补”等方法研究上述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人类经济活动对水土资源的空间利用模式,严重背离了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属性,导致河西走廊人居环境虽然局部改善,但整体日益恶化。(2)河西走廊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已经超载。2006年河西走廊实际人口为482万人,而相对水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只有315万人,超载近170万人;相对水资源对耕地的相对承载力只有29万公顷,但耕地面积已达67万公顷,超载38万公顷。河西走廊由东向西,相对水资源对人口承载力大体上呈现“超载→临界→富余”的变化,东部石羊河流域的武威市严重超载。(3)针对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存在着缺乏过渡性和连续性的缺点与问题,本书根据河西走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条件空间分异与组合的特殊规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基础和发展潜力等因素,通过突出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制约作用,建立评价体系,以县级地域为基础单元,将河西走廊地域功能类型划分为连续的、逐次过渡的3大类、6种类型。3大类是:保护类、过渡类、发展类;6种类型是:严格保护区、保护区、临界区、适度发展区、发展区、逐步转型发展区。(4)将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模式体系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以水资源水生态为约束、保护与发展相统筹的基本准则;因地制宜、整体协调的空间调控与管制模式;以节水为核心、生态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成长模式;适速适度、城乡区域统筹的城市化和城镇体系建设模式。

  显示部分信息

  作者简介

  李志刚,男,清华大学博士,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师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主要从事中国西北地区人居环境与城乡空间发展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4部。曾获多项科研成果奖励,其中部级奖1项(排名第1),省级奖2项、省高校奖2项(均排名第1)。历任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副系主任、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副院长。先后担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沙漠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国土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为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水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专家顾问、中共平凉市委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4年任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1999年起任教授。

  目录

  第1章 引言 问题提出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2章 相关研究进展

   关于干旱区水资源研究

   关于干旱荒漠绿洲地区资源环境研究 关于河西走廊发展历史的研究

   关于城市化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 关于承载力研究

   关于空间地域功能类型区研究 关于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自然、文化、区域等的保护与发展及其模式研究 相关研究的主要启示与存在的问题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理论基础

   本书的主要视角和研究框架

  第4章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现状、历史与问题 河西走廊区域人居环境现状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演变历史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5章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相关机制分析 水资源制约下人居环境的演进机制

   可持续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的形成机制

  第6章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的基础:承载力分布 本研究对干旱区承载力评价问题的基本见解

   地级空间单元承载力评价 县级空间单元承载力评价

  第7章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地域类型划分 理论认识与划分依据 资源环境承载力 开发基础和发展潜力

   基于县级单元的保护与发展地域类型划分

  第8章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准则和模式

   以水资源水生态为约束、保护与发展相统筹的基本准则 因地制宜、整体协调的空间调控与管制模式

   以节水为核心、生态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成长模式

   适速适度、城乡区域统筹的城市化和城镇体系建设模式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主要创新点、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一种人居环境概念的地区建筑学研究 内容简介

  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等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地区建筑学具有学科的广义性和交融性、研究的历时性和互动性、理论的地域性和多元性。本书以文明的地区性为前提,归纳梳理了地区主义和批判的地区主义等相关理论,研究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筑与城市地区性的特征、规律和可能的方法与途径,并结合印度和亚洲其他地区的经验,对中国建筑的地区性命题做了理论初探,提出了人居环境理念下地区建筑学的基本特征和诸要点。作者简介

  单军,1966年6月生于北京。1984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89年、1992年获工学学士学位和建筑学硕士学位,1996~2001年师从吴良镛院士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一种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建筑学研究”获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1~2002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访问学者一年。1992年留校任教至今,分别于1999年、2004年、2005年被聘为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主持单军建筑与城市工作室。主要学术兼职:全国高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世界建筑》、《华中建筑》、《中国建筑教育》、《中外建筑》、《城市环境设计》等杂志编委。

  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教学与实践。迄今共指导博士生、硕士生50余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新天竺取经”等论文30余篇,出版《东方建筑》等译著和编著4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专项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主持建筑与城市设计工程数十项。目录

  绪论

   研究的前提——文明的地域形式和人类的定栖方式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特色

  上篇 语境:文明的地区性和建筑学的研究基础

  第1章 地区性的人文性、历时性、共时性讨论

   地区性研究的语境

   地区性的人文性讨论——从地理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

   地区性的历时性讨论——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全球文明

   地区性的共时性讨论——后殖民理论的启发

  第2章 地区性的建筑学相关理论

   20世纪以来有关建筑地区性的理论回顾

   地区主义·批判的地区主义

   乡土研究·场所理论

  中篇 文本:人居环境理念下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

  第3章 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性:批判和再阐释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范文] 篇6

  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范文

  为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根据《2022年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责任分解方案》,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基本要求,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总体抓手,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爱国卫生运动为重点内容,以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养成为基本内涵,坚持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坚持宣传引导、建章立制,加快提升宜业宜居人居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目标任务

  2022年新建户厕XX座,按照《伽师县农村户厕摸排问题整改实施方案》要求,由于我村属于城关村,城郊周边村厕所粪污纳入城市官网系统统一处理,做到整改问题厕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XX%左右;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的自然村比例明显提高,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XX%。秸杆综合利用率达XX%以上,备案养殖场(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XX%以上。完成村庄绿化美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XX%以上,农民群众环境与卫生意识、安全意识普遍增强,村容村貌显著提升,长效管护机制逐步建立,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三、重点举措

(一)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1、有序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成果,去存量、遏增量,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对照“两有两化四防”,以双坑交替式旱厕和接入城镇污水管网水厕两种模式为主,新建户厕XX座。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严把产品质量关、施工质量关、竣

  工验收关,确保建设一座、成功一座、使用一座。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2、有序推进农村问题户厕整改。坚持先易后难、农民满意,对表标准,征求各族群众意见,制定整改方案。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每个行政村选择1—2户问题厕所整改,开展整改示范,全年整改问题厕所XXX座,达到“两有两化四防”标准。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验收销号,确保整改一座、达标一座、带动一片。村管护体系和运行维护体系必须在6月底前全部建立并常态运行。强化改厕全过程质量管控,稳步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示范村以示范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改厕模式。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3、有序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一收集旱厕粪污采取堆肥还田、加工有机肥料、生态化处理等资源化利用。将具备条件的水冲式厕所纳入城市、园区、乡镇管网统一处理利用,对于其他不具备条件的双瓮式、三格式水冲式厕所,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治理。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二)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4、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国土空间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施乡村一体化水处理设施建设。2022

  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XX%左右。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5、持续做好农村河湖综合整治和黑臭水体排查。继续排查农村黑臭水体,严禁生活污水非达标排污。严格落实河渠

  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加强河渠管理,严厉打击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违法违规问题。建立健全维护水质、改善环境的长效运行维护机制,及时处理新产生、新发现的黑臭水体。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三)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

  6、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合理建设或配置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持续健全镇村级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2022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XX%。建立健全村庄保洁制度,用好公益性岗位,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护队伍,负责垃圾收运、设施养护,逐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维护体系。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7、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处理利用坚持农民习惯、简便易行,加快推进农村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易腐烂垃圾和煤渣灰土就地就近消纳、有毒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贮存转运和集中处置、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分类处理模式。探索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和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途径,建立农药、残膜、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探索农村建筑垃圾就地利用、就地消纳模式。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8、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继续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及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现象排查整治工作,坚决整治垃圾“上山下乡”,发现一处、立即整治一处。对已完成整治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开展“回头看”,做好场地使用监控,坚决防止反弹。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四)有序提升村容村貌整体水平

  9、加快村庄规划编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年内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充分发挥卫片执法检查作用,结合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行为,进一步规范集体土地管理秩序。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10、加快提升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加强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施农房抗震防灾工程,支持结合质量安全改造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引导农民自建住宅由传统结构形式向装配式形式转变。持续推进庭院整治,巩固推进“三区分离”,有效提升房前、庭院、屋后整治水平。深化“三新”活动,做好宣传,引导煤改电用户培育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宜居示范村样板。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11、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积极推进乡村道路提质升级,全面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推进“四好农村路”与美丽乡村深度融合发展。完善村庄应急避难场所、救灾物资储备、安全警示教育课堂、防汛、消防救援、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12、加快乡村绿化美化。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鼓励农民群众开展庭院、村庄“四旁”绿化,有效提高村委会、学校、幼儿园、道路等公共区域的绿化水平,严格执行村级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接续推进国土绿化,完成XXX亩补植补造生态造林。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13、加快传统村落保护。科学编制保护规划,继续开展传统建筑的摸底、调查、认定工作,更新完善中国传统村落相关档案材料,加强村落传统空间完整性和风貌格局保护,保护好传统建筑。鼓励发展民宿、旅游等产业,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14、加快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全面清理村内残垣断壁,拆除私搭乱建,治理乱堆乱放。强化用火用电安全教育,加强经营性场所、公共设施、农民住宅等重点部位消防排查,全面治理农村“蜘蛛网”,及时排除电线机塔乱接安全隐患。加强灭火应急疏散演练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维护梳理工作,确保乡村两级安全警示教育课堂完善率

  XX%,农村电线私搭私设集中整治率XX%以上,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安装率XX%。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15、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与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有机结合,以“三清三改两提升”为重点,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夏季、秋冬季战役。开展卫生乡村创建,加强卫生健康知识普及,引导农民群众摒弃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鼓励设立村庄清洁日、清洁指挥长、联户清洁员,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五)有序推进农村能源建设

  16、加强农村粪污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科学制定畜禽类污、秸秆等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探索建立畜禽粪污、秸秆收贮、运输、处理、利用激励机制,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建立畜禽粪污、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纳入地

  方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XX%以上,力争全村备案养殖场(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XX%以上。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17、加强废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处理利用。发挥地膜科学实用回收项目作用,落实地膜回收补贴政策,引导推广mm地膜,完善村农膜回收点运行机制,加强农膜回收利用。加强村庄内外、道路两旁、水沟水渠、林带等废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整治,实行集中销毁、集中回收、减量化处理,切实降低“白色污染”。积极探索回收处理机制,鼓励对废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实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六)有序推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18、不断完善管护机制。明确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归属、管护责任,建立健全设施建设管护等规章制度,推动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和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逐步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探索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农户付费分担比例,确保长期发挥作用。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19、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坚持村庄环境卫生“三要三不要”,即:要每日打扫房屋和庭院、保持整洁;要定期清理厕所和畜禽粪污,用作农家肥;要自觉维护村庄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不要乱丢垃圾;不要污水乱排;不要乱搭乱建。坚持以制度管事、以民约管人,总结推广人居环境整治

  经验,并纳入村规民约管理,不断提升农村治理能力。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20、不断完善奖惩机制。持续实行环境卫生村民评议和“卫

  生户”“文明户”“美丽庭院”“环境卫生红黑榜”“六好”家庭、积分兑换等评比活动,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探索建立红榜农户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利用集体收益向红榜农户进行奖励。分批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XXX户,对已创建完成的“美丽庭院”示范户要做好巩固提升。以“文化润疆”为主题,结合“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开展巾帼示范性宣讲。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21、不断完善服务监督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

  乡村治理有机结合,健全公开监督机制。建立群众商议、参与、监督的工作机制,设立举报服务热线或投诉信箱,接受群众咨询、举报,对反映的问题建立台账,及时整改,逐一销号。严厉查处侵占、损坏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行为。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村委会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三级书记一起抓”,建立健全抓落地工作机制。村党支部重在压实党员、工作队责任,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认真梳理和摸清本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状,对照xx镇工作部署,查找问题、提出措施,分别于5月1日、10月1日前上报半年、全年工作总结。

(二)强化部门协作。

村乡村振兴站牵头抓总,及时掌握进展、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推动落实,定期向村党支部、村委会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乡村振兴站负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农村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及“厕

  所革命”新技术推广。宣传办负责宣传引导,团委、妇联等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各负其责,形成全村共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合力。

(三)强化农民主体责任。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养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农民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总结推广“一事一议”、事前竞争、事后奖补等方式,引导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积极参与相关项目建设。坚持“民事、民议、民办”的原则,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变成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变成教育群众、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改善乡村治理的过程。

(四)强化宣传教育。

利用周一升国旗、农民夜校等,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的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地委的工作要求、行动内容和行动目标等,宣传到村、到户、到人。通过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方式,增强农民保护环境的荣誉感,引导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激励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人居环境三年大提升工作计划 篇7

  提升人居环境工作汇报(共3篇)

  第1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

  年,我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举全单位之力,全域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落地落实。目前,该单位338条自然村“三清一改”工作全面开展,已经完成219条,完成率达65%。完成227条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建成102条自然村集中供水点;建成垃圾收运点131个;完成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公里,完成污水处理工程47个;清理水域漂浮物60多次;新建三级化粪池120多个,全单位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主要做到“四个强化”: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制定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成立由单位委书记任组长,单位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党政班子成员及驻村干部包村责任制。先后6次组织班子会议、12次组织单位三级干部会、村长会、部门协调会研究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解决了一大批难题难事。

  二是强化党建引领。

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网格化管理,以党群“1+1”认岗服务的方式,即一个党员结合一名村民小组或村民理事会成员,组建了由驻村干部、村委书记、党员干部等128人构成的工作团队。同时,规定每个自然村会议推选村民理事会人员,确保每一条村都有5至7名理事,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凝聚起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

  三是强化产业支撑。

发挥好本土资源,坚持特色发展,进一步壮大荔枝、龙眼、红橙等特色农业产业规模,打响青平红橙特色农产品品牌。以石圭坡—横坑—那毛角长达20公里“万亩生态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带”为主线,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丰富乡村文化旅游业态,做好线上线下的销售和游客入园服务,把农产品变成旅游品,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真正实现产业兴旺。

  四是强化氛围营造。

经常组织召开单位干部、党支部书记、村两委干部、村长动员会议,通过学各级的文件和传达有关会议精神,提高党员干部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在各村悬挂横幅、墙体宣传标语,累计悬挂横幅多条。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加强村民周围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村民对公共区域进行清理,让村民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去,营造全面动员、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第2篇: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总结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总结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实《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现将我局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容村貌整治

(一)工作进展

  1.提升农村建筑风貌,推动建设具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村建筑。现已完成雨母山竹雅村鲤鱼塘小区居民楼建筑外观改造设计方案,建筑外观设计特色结合江南建筑风格,打造具有浓郁农家文化特色的江南建筑风格。

  2.雁雨寺前坪荒地绿化设计已完工,待领导批示。

  3.雨母山风景区景区入口设计已完工,待领导批示。

  4.景区主要出入口两侧照明设施,目前正在设计阶段。

(二)存在问题

  1.资金问题。目前尚未明确资金由哪个口径进行支出,且设计现已全部完工,待资金拨付到位后,我局即可进行施工招投标,进场施工。

  2.施工环境问题。希望雨母山镇成立专门的协调小组,确保施工环境,保证工程进度。

(三)下步打算

  邀请专家对村容村貌设计进行调研,征求各方意见后,再对设计进行完善。

  二、生活垃圾治理

(一)基本情况

  我区涉农区域为2个镇(呆鹰岭镇、雨母山镇),面积约68平方公里,共15个行政村,317个村民小组,人口约万。两镇共雇请了保洁工作人员165人,现阶段投入使用雨母中转站1个、呆鹰岭中转站1个,乡镇生活垃圾各类运输车共15台。通过

  村收集、乡清运、区处理,做到垃圾入桶入池、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达万吨/年,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环境和卫生持续改善;乡村道路、水源、田园、庭院清洁卫生,农村面貌大为改观,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加。我区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评比均在市里八个城区(含园区、南岳区)考核中在全市得第二名,在四个城区中排第一。

(二)今年工作做法

  1.精心组织,无缝对接。重新调整区农村环境综合整

  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刘著章、原副县级干部陆魁志任副组长,区住建、环卫、农林、水利、环保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的领导小组,亲自调度,把握大局。两镇也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片责任制。全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常态化工作格局,实现了各项工作的无缝对接。

  2.量化考核,促进工作。一是出台系列考核办法,构建起周密具体的考核制度体系。二是高密度开展督查考核,组织专班进行地毯式定期明查和不定期暗访,通过现场督办和书面通报,及时通知、整改和反馈,强化督查考核效果明显。三是全力迎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省级验收,区镇村三级联动,完善资料台账,大力整改现场,以高标准高质量确保我区顺利通过省检。

  3.保障有力,奖罚分明。一是突出日常经费和奖励保障。将各镇村和区直成员单位工作经费112万和季度、考评等各项考核奖励100万纳入年初预算经费,及时兑现奖惩,确保日常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持续投入,不断提高环卫作业标准。年我区投入770万元用于提标农村环境卫生作业水平,其中,呆鹰岭镇新建压缩环保式垃圾中转

  站投入300万;环卫工人休息室10万;公厕提质改造70万;

  牛皮癣

  清理市场化作业投入21万/年;环卫作业市场化投入260万/年;新购置分类垃圾桶、保洁车等环卫设施设备109万。

(三)工作特色和亮点

  1.创新运营模式,提升工作水平。在两镇主要村组干道和重点区域全面实行市场化,雨母山镇将旅游核心景区及主要干道以120万元/年发包给专业环卫作业公司;呆鹰岭镇将镇内1814线、S315线、蒸水西提风光带以及新阳社区、市场周边等区域的环卫作业服务以140万元/年发包给专业环卫作业公司进行精细化管理。

  2.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参与热情。通过开展文明爱卫、文明户评比等活动,激发村民清洁家园的主动性;印发

  爱环境卫生、创清洁家园

  倡议书,利用乡村学校、文明宣传栏等阵地,加强对垃圾治理要求、卫生文明惯和村民参与义务的宣传;各村成立卫生协会,由五老人员担任村卫生协会会长,协助政府加强管理;全面落实村民

  门前三包,强化村民自身责任。

  3.推进垃圾分类,实行精细管理。在两镇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并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分类设施。区直单位、乡镇、村干部广泛开展入户主题宣讲,为每户发放分类垃圾桶,让村民知晓垃圾分类基本要求,发动农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养成分类投放惯。雨母山镇在各村设立了垃圾分类回收点,并设立告示牌,提示大家在丢弃垃圾时要分类投放入可回收、不可回收等不同垃圾桶内。呆鹰岭镇新建首个分类垃圾屋试点,并加强垃圾屋及其周边环境管理,引导村民规范投放垃圾。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垃圾处理难。

随着休闲游的发展,我区游人日益增多,游客丢弃的零星垃圾分布面广,农家乐产生的垃圾量大,清扫清运不易,保洁更难。二是垃圾清运难。由于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处理能力有限,尤其是呆鹰岭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超负荷运转,造成部分地段垃圾池(垃圾桶)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影响环境卫生。三是部分村民的清洁意识还有待加强。我区呆鹰岭镇处于城郊结合区域,城区的建筑垃圾偷倒到该区域现象屡有发生,防不胜防,区域内各小加工作坊较多,作坊主和村民经济意识较强,对环境卫生不是很重视,家园清洁意识还有待加强。同时,村民普遍有存在房前屋后堆放杂物的惯,对农村环境存在一定影响。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切实解决重点问题。以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为

  重点,学借鉴先行地区优秀经验,高质量、快进度推进落实,着力打造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样板,把细节管理、日常管理等放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确保镇村环境实现长治久洁。

  2.持续严格责任追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辖区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年已经有3个村因工作不力,由镇纪委约谈村党总支部书记。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日常检查、督促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区环境卫生工作不到位的,由所在镇纪委或党政主要负责人约谈村党总支部书记,由区纪委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约谈镇和职能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并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3.不断提标治理水平。进一步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效,实现环境卫生工作不断提标。为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水平、积极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不懈努力。

  第3篇:提升人居环境作文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乡

  富源县竹园镇竹园小学五(3)班:钱雯雯

  走在家乡宽阔干净的马路上,漫步在家乡鸟语花香的花园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闻着迷人的花香,这一切是多么美好。然而,在许多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角落,垃圾却如影随形。

  每当我走在街道、超市、游乐园……总会看见垃圾,尽管这些地方安装了许多垃圾桶,可依旧有人视而不见。不信你看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垃圾桶旁的“小山”,正肆虐地向着周围散着臭气;每到街天,天空中飞舞着的“白色蝴蝶”正在嘲笑人类的无知;你看,村前的那条小河正在呻吟着;你闻,空中的有毒物质正在横行着……

  这一切无不在警示我们:保护环境,急不可待。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多走一步,把垃圾送回它的家;弯一弯腰,把地上变为净土;不要使用一次性袋子,不要用一次性餐盒,不往小河里投废弃物……

  其实,做到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应该提升人们的文明,提高人们的素质,增强人们环保的意识。这就需要我们有关部门多做一些环保的宣传,多开展保护环境知识讲座,多制定一些奖励措施,多进行一些榜样示范,如我们学校老师每个月月底就会上街大扫除,这样做都是为了带动群众行动起来,爱护卫生,提高我们的人居环境。

  那么,对于提升人居环境,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成立“环境保护小队”,分片区定时检查周围环境,定期进行垃圾清理;还可以写一些标语提醒人们爱护环境,如果看到有人乱认垃圾叫他捡起来,看到有人把垃圾丢在垃圾桶旁,提醒他“文明——只差一步”,看到有人往小河里乱人生活垃圾,告诉他这样做的危害……

  总之,要想提升我们的人居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乡服务。

(指导老师:尹娟英)

  向群众宣传提升人居环境工作汇报

  中央实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

  营商环境提升工商联工作汇报

  工业园区环境提升工作汇报(共5篇)

  某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高新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汇报材料 篇8

  可落地执行或已落地执行的工作汇报,是具备具体行动方案的,有时间、有责任人、有执行人、有预算等,将活动或项目的相关人、事、物、财有序呈现,形成综合汇总结果,让人看见成绩也看见后续的可能。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供大家参考选择。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莲塘村由原莲塘村、小水村合并而来,位于重石乡西北部,下辖 13 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 548 户 3087 人,党员 35 人、村“两委”干部 8 人,是省级十三五贫困村。近两年来,莲塘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城乡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为目标,以农村垃圾、厕所粪污、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统筹规划,集成整村推进建设资金投入,通过探索乡村振兴理事会自治工作法、网格化管理工作法、干部服务工作法、社会参与示范带动工作法等措施,该村基本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庄干净整洁,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基本建成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莲塘新村。

一、实行三级联动,倒逼责任压实。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我乡坚持党委政府主导、村居具体落实、理事会和小组抓日常管护的三级联动机制。实行干部服务工作法,包村班子成员牵头,驻村干部联合村干部组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队,全部下沉到村一级,直接参与挂点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服务工作,乡整治办负责全覆盖督查,督查发现问题落实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难度大的由乡人居环境整治攻坚组负责,把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做实、做细,倒逼整治责任落到实处。

二、抓住重点任务,确保整治到位。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莲塘村紧紧围绕《江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的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村容村貌、村庄规划等重点任务,全方位开展整治工作。注重整体规划,严把工程细节,以整村推进为抓手,全面提升村内基础设施。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房整修、道路硬化、改水改厕、杂物清理、外墙粉刷、穿靴戴帽等基础性工作,农户房屋提升方面,拆除空心房 82 万平方米,改水改厕 53 户,硬化入户便道及门坪 164 户,立面改造 336 户;公共设施建设方面,铺设沥青路 2 公里,新建公厕 4 座,安装路灯 125 盏,建设篮球场 1 个,休闲广场 2 处。

  如今,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做到“四无、四净”,100%农户实现了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采用化粪池、生态氧化塘分散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排水沟,完成了村庄整治,巩固和深化大坑村示范点后在莲塘村“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片打造”的格局,实现了“七改三网”和“8+4”公共服务设施。

三、坚持村民主体,完善治理结构。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一是探索推行理事会自治工作法。成立了莲塘村乡村振兴理事会暨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负责组织村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护公共场所,协助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收取垃圾卫生费,开展环境卫生评比等,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从公道正派、热心公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五老”人员中,通过民主推选理事会成员 9 人,推动莲塘村村规民约的修订,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理事会下设乡村振兴巾帼志愿服务队、乡村振兴村庄清洁服务队、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宣传队、乡村振兴矛盾纠纷调解队分别负责动员辖区各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理事会成立以来,共开展巾帼志愿服务 78 人次、义务村庄清洁服务 105 人次。二是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法。各村根据本村实际,将本村划分为 3-6 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乡干部、村干部、组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巾帼志愿者等人员组成,每周按照不少于 3个半天的集中攻坚和日常管护相结合。

三是探索社会参与示范带动工作法。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村民小组长、清洁家庭示范户、家庭妇女的主力军作用,结合“小手拉大手”、“赣南新妇女运动”等活动,着力引领广大村民参与整治。

四、健全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奖惩。一是乡党委委政府将人居环境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评和干部月绩效考核;二是出台了《重石乡关于加强培育和发展乡村振兴理事会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两级对理事会的经费保障,理事会收取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费全部用于理事会的建设运行;乡、村按照 万元每年的标准给予理事会缴费支持(乡村各负担一半),对发挥作用好、群众认可度高的前 3 名理事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末位管理整改工作,切实抓好问题整改落实,我镇已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场硬仗来打,全镇上下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真抓实干,全面打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现将整体推进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相关责任

  镇政府多次召开班子会,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成立了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余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统筹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成员单位进一步落实责任分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十个专项整改组,明确职责,完善相关制度,分工明细,责任到人。各个村责任区由镇挂点干部负责督查,村委会负总责,组干部具体实施。以问题为导向,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加强工作调度,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体工作开展,确保取得实效。

二、实施台账管理,加强督导自查

  各村每日开展自查自改,镇挂点干部密切配合各村,围绕整治考核的内容、目标等,逐村、逐街、逐巷建立点位台账,实施点位挂账,限时销账,将任务细化、责任落实,明确专人负责,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台账数据准确、真实。按照谁管辖谁负责的原则,由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末位管理整改工作督查组组成考核组,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对各村(居)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阶段性的中心工作、问题及日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综合计分排名,考核结果以督查通报等形式公示。

三、注重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参与。通过广播、、召开会议、悬挂条幅、印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广为宣传,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的和

  意义宣传到户,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让群众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主体,变群众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使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再次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潮奠定坚实基础。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本村立足本村实际,紧紧围绕“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美化村容村貌”的总目标,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巩固提升本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村面积 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XX 万亩,主要农作物是甜瓜、杏子、高粱、红枣、棉花等。下辖 XX 个村民小组,共 XX 户 XX 人,其中维吾尔族 XX 户 XX 人、回族 XX 户 XX 人、汉族XX 户 XX 人、苗族 XX 户 XX 人,XX 至 XX 岁群体 XX 人。

二、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县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通过不懈努力,全面改善本村人居环境。

三、主要做法

  抓组织,明确职责。为扎实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了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第一书记任组长,村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其他村两委为成员。负责制定本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综合协调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审定重大项目实施方案,检查督促重大项目实施的进度。

  抓宣传,营造氛围。村通过召开“两委”会、党员会、联户长会议等形式,认真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治理内容和相关要求,使之家喻户晓。通过标语、等形式将文明行为、文明理念,文明方式宣传到千家万户,发动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并参与到本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从而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抓重点,整体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积极发动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本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一方面通过组建保洁队、定期发动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等方式,确保条条道路有人扫、处处垃圾有人清。另一方面村委会购置 XX 个垃圾箱分别放置到 XX 个村民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每天清运,将生活垃圾运到本村指定地点进行掩埋处理,确保本村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本村通过推进改路、改水、改厕等工程,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 年本村新铺设沥青路 公里,水泥硬化路 公里,组织实施自来水管道维修 公里,新建富民安居房 座,新建卫生厕所 个。三是加强村容村貌改变。以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巷道硬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100%,砖混结构住房覆盖率达到 100%,村村主干道两侧商铺整齐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村容村貌较以往有明显改善。

四、工作成效

  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清扫,彻底改变了本村的“脏、乱、差”现象,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