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工作报告 > 正文

军民融合发展报告【通用11篇】

2023-06-23 14:23:41工作报告
  • 相关推荐

军民融合发展报告【通用11篇】

  下面是会员“yatongqiangke”分享的军民融合发展报告(共11篇),供大家参阅。

军民融合发展报告

军民融合发展研究院岗位职责 篇1

--WORD格式--可编辑

  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深圳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4 年 4 月,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公司主要从事军民融合政策研究、产业推广、技术创新、咨询服务、资源共享等服务工作,积累丰富的政策资源、市场资源、信息资源、人 才资源,为深圳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军民融合创新服务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指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 度融合 ,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新中国建立以来 不断寻求军民互动发展的最佳路径。,中国

  

  当前 ,探寻适应世界军事,成为中 变革新趋势和中国发展新要求的军民融合发展路径

  国党、政、军、企面临的重要课题 ,更是军工企业迫切郑学定、应宪、张路玉等 12 位人大代表建议加快推进深圳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提出了 加强深圳“十三五”军民融合创新战略规

  划、创办新型高端防务智库、建设军民融合创新思想高地、推动建立百亿规模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基金、制定完善地区性的军民融合政策法规等多条建议。代表们认为,深圳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上,有着显著的创新优势,有着更为优良的创新文化基因,未来 3 年至 5 年,深圳应以“红海战略”为牵引,加快推进“民融合深度发展创新工程”,在军民融合创新思想建设、原始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互联网时代引领军民融

--专业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合创新的战略高地等。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华荣)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深圳的高科技民企如何“参军”,应怎样参与军品市场开拓,当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方针政策有

  哪些新的变化 ?2014 年 11 月 8-9 日,由中国军民融合创新服 务平台、深圳市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工程师

  联合会和深圳市特种产业协会协办的首届深圳军民融 合创新发展推进会在深圳召开。

  会上,来自总装备部的徐

  光裕少将、于安成少将、赵澄谋少将、丁锋大校、魏兰高级工程师,总参谋部杨千里少将,国防大学袁文先少将,海军柳克俊少将,国防科工局配套中心副主任赵小木先后做报告,详细分析了军民融合战略形势,为到会的民企深度解读了目前武器装备采购政策和改革方向,并就军队电子信息化建设需求、民企“参军”的方法与途径,深圳民企如何做好军工认证和军品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座的将军们及专家纷纷表态,希望更多的深圳创新企业参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多场专题座谈会,结合深圳独特的产业与技术优势,领导和专家们对深圳市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作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今后继续开展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据悉,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要指示,加快推动深圳军民融合创新事业的发展。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王学为、市科技创

--专业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新委员会、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等单位有关领导出席,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80 多家高科技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本次活动主办方深圳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从事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和“民参军”工作的专业机构,公司聘请军队和军工资深专家组成军民融合专家委员会,主创团队长期致力于“民参军” 和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具有十余年工作经历和 300 余家成功 案例。深圳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明

  亚表示,愿意以诚信为本、服务至上,努力成为推动深圳乃至全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生力军。该公司目前重点开展战略规划、军工资质认证、专家咨询、技术转移及产品推广、市场开发等工作,已建成“政策研究”、“技术与产业推广”、“资源 共享”、“咨询服务和培训” 和“文化宣传” 五大平台。窗体顶端 聚焦军用技术民用化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强军、壮民双重使命纪实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

  江麓公司的发展道路给予了充分的 肯定 :“这些年 ,江麓的变化很大,关键是我们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就是军民结合。”江麓集团前身是闻名遐迩的 “汉阳造”。从建厂 至今 ,公司坚持“以军为本 ,以民为主”的发展战略 ,充

  分利用军用技术民用成果转换并加快民品产业化 ,实现军民品协调发 展。“十一五”以来 ,公司先后成功突破了汽车无级 变速器、混合动力挖掘机等一系列国内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专业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 成主营业务收入

  62 项、国家专利授权

  110 多项 ,累计完

  239 亿多元。2013 年 ,公司传动机械、工程

  机械和公共安全装备三大军民融合产业板块主营业务收入

  逾 22 亿元 ,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标志着公司迈进了典型的军

  民融合式高端装备制造型企业行列。发挥军品传动 技术优势 ,推动民用传动产业发展江麓是我国重要的军用中 轻型综合传动装置研发生产基地 的研发设计能力和装备制造技术。,在传动机械领域具有先进 窗体底端 月 17 日,深圳市军民融合发展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深圳科学馆一 楼会议厅召开。

  深圳新闻网

  12 月 17 日讯(记者

  刘梦婷)

  12 月 17 日,深圳市军民融合发展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深 圳科学馆一楼会议厅召开。总装备部、深圳市政协、深圳市 民政局、深圳市科协、深圳警备区等有关单位领导专家以及

  117 家单位会员代表和 24 名个人会员出席大会。大会由筹备组组长段 忠主持。会议上听取了筹备组副组长黄明亚作的《深圳市军民融合发展协会筹备工作报告》,表决通过《深圳市军民 融合发展协会章程》、《深圳市军民融合发展协会会

  费收缴办法》、《深圳市军民融合发展协会理事会选举办法》、《深圳市

  军民融合发展协会监事会选举办法》、《深圳市军民 融合发展协会会长、副会长选举办法》、《深圳市军民融合发

  展协会秘书长聘任办法》,审议通过《 2016 年协会工作纲要》。大会选举由深圳南航工业集团等

  42 家企业和 3 名个人会员

--专业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组成的理事会; 选举段忠为会长,马庆祥、刘志方、刘楚成、李创锋、励建立、何彩梅、肖铭、吴涵渠、林文斌、林卓茂、饶陆华、贾孝荣、黄昌华、黄明亚为副会长;选举黄明亚为秘书长。据悉,深圳市军民融合发展协会是贯彻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之际成立的,是推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社会组织。作为专业性的社会团体,协会将始终遵循党和国家军民融合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创造性开展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会员,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军民融合之路,为强军富国贡献做出新的贡献。大会号召各有志与国防军工和军民融合事业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之布局,抓住国防军工深化改革之契机,实施创新驱动,构建全社会协同创新 体系,全面促

  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琅琊新闻网 7 月 27 日讯 27 日上午,临沂市军 民融合发展促进会成立,100 余家会员单位齐

  聚一堂,共谋军民融合发展事业。会议宣读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少军,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先运贺信,市民政局党组成员、民管局局长王月敏宣读了批复决定。市政协常委、市经信委调研员、市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会推进组组长李月国作了筹备工作报告。会议审议表决了《临沂市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会章程》(草案)、《临沂市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会财务管理办法》(草案)、《临沂市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会选举办法》(草案),以及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候选人名单和第一

--专业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届理事会领导班子。山东军星兵器装备集团董事长孙源军当 选会长。

  临沂市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会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军民品企业、社会团体和相关院校组成的地方性、行业性、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和自律性的行业管理组织,由山东军星 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临沂鲁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天宝化工有限公司、临沂市海纳电子有限公司、临沂市拥军 优属协会等共同发起,注册资金为

  50 万。

  据了解,该

  促进会从 3 月 26 日开始筹备,经过市民政局审核及市政府 批准,6 月 27 日市民政局批复核准名称。筹备材料于 日呈送市民政局,并经过媒体公示,公开招募会员企业,截 至 7 月 24 日,吸收单位会员 119 家。

  7 月 6

  该促进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后,该促进会将发挥桥梁作用,进一步整合我市军地社会资源,努力建设军民融合产业服务体系,实现军地资源共享,促进 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

;围绕 化,打造红色经济;继续发扬拥军传统,支援国防建设 提升军民融合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管理 水平、企业家素质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融合促进军民深度

  谈起军促会成立的目的和意义,李月国说,目前我100 余家,并拥有较好的人力资

  市具备军品生产能力的企业

  源和较强的技术力量,然而近几年,我市军工、军民品企业 一直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无发展规划,无责任分工,无政

--专业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策扶持,无发展平台,因此尽快建立一个整合我市军地资源,促进我市军民融合交流的平台显得尤为重要,用以充分发挥 党委政府和军队、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会今后将本着‘服务军地、交流合作、促进融合’的理念,继承发扬双拥传统、传承红色文化、打造红色经济,为促进 军民深度融合发挥积极的作用。实习生陆秋蒙)

”李月国如是说。

(记者付茜

“军促

--专业资料分享--

军民融合调研报告 篇2

  2019军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鲜明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下面是为您准备的2019军民融合发展调研报告,更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执行机关,是国家的权威性表现形式,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滨州经济开发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省、市有关工作部署,调查研究,促进军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融合和军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滨州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19年4月正式启动,辖杜店、沙河、里则三个街道办事处,位于滨州市区西部,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级战略的结合部,版图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有各类优抚对象2019人,境内有消防大队一处。长期以来,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军分区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第 1 页 中央军委以及省市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军地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的,以落实各项双拥优抚政策、互办实事为重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基层,服务大局,全区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推动双拥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部队现代化建设。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有力,工作实现制度化

  我区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始终遵循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做好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始终把军民融合发展工作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加大了工作组织领导力度,具体做到五纳入、四到位。五纳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社会与经济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单位和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与评先树优挂钩;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四到位:一是组织机构到位;二是政策落实到位;三是运行机制到位;四是经费保障到位。

  二、强化认识,丰富内涵,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全民国防意识和双拥意识普遍增强

  针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趋利意识日益增强的实际,区党工委、管委会和驻区部队,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部队战斗力为基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注重从强化认识入手,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双拥宣传教育:

  第 2 页(一)加大宣传教育主阵地建设。全区上下始终把国防教育作为基础工程来抓,把双拥、国防宣传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纳入全民教育规划,党政军领导带头宣讲双拥和开展国防教育,作为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必学内容,作为各级干部培训班的必训课目,作为全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

(二)立足中小学校,开展基础国防教育。区教育局把国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了中小学校教学计划,定期对学生进行国防基础知识教育和军事技术训练。全区15处中小学校全部开设国防教育课,区教育局对教育内容作为单列进行考评,保证教育效果。15处学校还与驻滨武警部队结成国防教育共建单位,8496名学生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军训和国防教育。(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区管委会把渤海革命烈士纪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要组织机关干部职工、中小学生到纪念园参观、扫墓或进行入党、入团宣誓。对革命先烈进行缅怀和悼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居安思危,增强了全区机关干部和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充分利用机关报《开发前沿》、开发区新闻等媒体的导向作用,每年在八一、春节期间推出双拥报道专栏,使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格局。大力讴歌军爱民、民拥军的先进典型,通过宣传报道既激发了广大军民的爱国热情,又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也增进了广大军民在新形式下做好双拥工作的自觉性。

  第 3 页 三、不断加大拥军优属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夯实稳定基础

  在军民融合发展工作中,开发区将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作为重中之重,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及时研究解决优抚政策落实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加强检查监督,确保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切实维护了广大军民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使优抚对象得到国家的关怀。

(一)逐步提高优抚对象生活水平。全区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优待补助标准,在执行省提标文件的基础上再提高10%。目前我区烈属抚恤标准为:城镇元/年、农村8767元/年;因公牺牲军人遗属优待标准为:城镇元/年、农村8371元/年;病故军人遗属优待标准为:城镇元/年、农村8019元/年;调整后的在乡老复员军人生活补助标准为:抗战时期入伍的每人每年8492元,其它时期入伍的每人每年7942元;残疾抚恤金也严格按通知的要求,按新标准发放。2019年上半年共为1095名优抚对象发放优抚款194万元。

(二)按标准及时兑现义务兵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2019年开发区义务兵优待金标准为元/人;伤残军人、三属和老复员军人重点优抚对象为2574元/人。2019年7月19日前,共为89名义务兵及203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优待金万元。(三)按标准及时发放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对2019年11月1日以后退出现役,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义务兵

  第 4 页 和服现役不满12年的士官;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但本人自愿选择自主就业的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标准为4500元/每服役一年。2019年为41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万元。

(四)按标准要求为荣立三等功军人发放慰问金。截止目前,共登记荣立三等功军人7人,慰问金标准每人1000元,发放慰问金总额7000元,由社会事务局主要领导专程到户送达。(五)优抚医疗保障制度规范运行。完善并落实了住院报告、巡查巡访等各项制度,严格操作程序,资助所有抚恤补助优抚对象加入了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对1-6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进行了规范,较好地解决了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

(六)动真情,办实事,扎实做好重要节日的走访慰问工作。每年的八一和元旦春节期间,区管委会都会制定走访计划,以慰问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三属老人以及特困优抚对象为重点,开展帮扶活动,深入村居,送去慰问金。

  四、军地双方互办实事,军政军民团结如一家

  多年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为驻区部队解决了工作生活、训练、执勤等方面的困难。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都要到区消防大队进行走访,送去慰问金,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和训练情况,对消防官兵表示亲切的慰问,并听取了他们对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建议,感谢他们对开发区经济建设、社会安全稳定所作出的贡献。

  第 5 页 同时驻区消防部队视驻地为故乡,把驻地群众当亲人,为群众排忧解难。近年来,消防大队将扶贫助困作为强化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奉献爱心活动。一是每年都带上大米,面,油,鸡蛋等慰问品前往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送去了问候和祝福,表现了驻地消防官兵拥政爱民的良好形象;二是积极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共建美好家园,对驻区中小学校、重点单位和企业开展了消防宣传和防火培训,使人民群众的防火防灾意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军地双方相互交流,密切合作,共同提高,有力的推动了军地和谐发展;三是大力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促进驻地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创建卫生城市工作,抽调官兵,配合地方清理垃圾,美化路面,净化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在队伍内部叫响了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的口号。

  五、军民共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关系融洽

  我区的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始终以渤海革命老区精神为激励,把拥军优属作为单位的重要工作,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建立健全拥军优属工作领导组织,并把跨入双拥模范单位行列作为拥军优属工作的目标,积极参加支持国防建设。

  xx年4月,根据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方案要求,经上级军区批准,山东陆军预备役后勤保障旅修理二营编组地域由德州市调整到滨州市,营部设在了公司,下辖3个修理连、1个制配连预编官兵366人,预征车辆45台。修理二营战时担负汽车、装甲车、高炮、火炮、机械、枪械、雷达、光学仪器、工程机械、第 6 页 防化器材等装备的修理和导弹检修任务以及零部件生产保障任务。公司为提高预编兵员的专业对口率和建设质量,按照成建制、成系统编组要求,依据军民结合、平战兼顾、布局合理、专业对口、注重质量、便于动员的原则进行编组,实行人装结合,做到一兵一职。

  xx年,为了提高部队保障能力,本着平时民用、战时军用的原则,公司领导决定把公司的物流仓库(包括五金、机电、配件三大类、上万品种,总价值上千万的物资。)设立为修理二营通用配件器材仓库,既扩大了战备器材的库存种类和数量,又提高了部队保障能力,还能做到平时不浪费,战时能征用。

  公司坚持将国防教育纳入到公司全员教育体系中,不断增强员工国防意识。公司不但每年都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拥军优属光荣传统为重要内容的国防教育,而且每年都组织队列和射击军事训练,每年都抽调部分优秀预备役官兵参加由山东陆军预备役保障旅组织的冬季野营拉练。从而使公司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军队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风华坚持每年参加公司组织的军事训练,经常参加军地组织的各种预备役活动。2019年6月由山东陆军预备役后勤保障旅提请,山东省军区批准,林风华同志为山东陆军预备役后勤保障旅政治部副主任,并授予预备役中校军衔。

  第 7 页 在领导的带头支持参与下,公司员工也积极支持国防建设。2009年7月公司组织200余人,在黄河以北纸坊控导险段与滨州经济开发区联合进行了黄河防汛演练;2019年10月接到保障旅预备役劲旅-2019保障能力检验性演习抽调命令后,公司克服生产任务重,人员压力大等困难,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挑选30名优秀预备役骨干参加演习,保障了演习任务的顺利完成;2019年山东部分地区发生旱情,6月公司组织12名预备役官兵带着维修工具和机油利用自身所学专长到山东乐陵为抗旱群众维修抗旱机械;2019年12月,山东省军区首长机关拉练到滨州,当晚突然对我预备役修理二营下达进入战备状态,并做好部队在我防区拉练期间遂行作战任务车辆装备的抢修保障任务和安全保卫任务的命令。在接到命令后,公司党委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党委扩大会,党委书记亲自安排部署任务。第二天凌晨七时三十分,修理二营全营已进入战备状态,由两辆牵引车、一辆装备抢修车、一门57防空高炮、各种维修装备和五十名预备役骨干组成的装备维修保障分队已在公司园区内集结待命。公司受到省军区首长的高度赞扬。

  六、军民融合发展工作中的主要体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民融合发展工作面临着许多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为此,我们紧密结合开发区实际,在认真抓好经常性工作的同时,注重进行实践创新,逐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些思路和经验体会,也就是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坚持四个没有的观念。

  第 8 页 一是没有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率先就没有开发区的率先发展。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直对军民融合发展问题高度重视,对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始终坚持认为,做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就是讲政治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是我们执政兴区、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各级党委、政府、广大群众和驻区部队的共同使命。

  二是没有驻区部队的发展就没有军地的共同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植根于军民,服务于军民,做好这一工作最能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权为军民所用、情为军民所系、利为军民所谋,研究决策、制定规划、分析形势,都要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军民根本利益去谋划、去思考、去对照,切实把代表广大军民根本利益体现在为他们谋长远、办实事、解难题上。区管委会领导多次在各种不同的会议上反复强调:部队的事,就是党委、政府的事,争创工作不仅要体现在广泛的舆论宣传和营造氛围上,更要落实到为军地互办实事、共同促进军地三个文明建设上来。

  三是没有思想理念的创新就没有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与时俱进。没有创新的思路,就没有创造性的工作,有了创新的思路,才会有创造性的实践。观念创新和理论创新是做好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基础,实践创新和内容创新是做好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关键。我区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重点,以创新群众

  第 9 页 性活动方式和建立顺畅运行机制为手段,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近年来,我们从开发区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思路,推动我区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签订责任书、颁布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试行货币化安置、积极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以及国防教育创特色等许多方面。这些新观点、新理念,通过实践,从根本上保障了优抚对象的生活,使全区呈现出军民团结亲如鱼水的可喜局面。同时针对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我们把辖区内的所有可能的资源都列入双拥工作的范畴,把双拥的重心下移到各办事处、基层与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把私营个体经济、股份制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列入双拥工作的领域,从而大大拓宽了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活动空间,丰富了创建工作的内涵。

  第 10 页

街道军民融合工作汇报 篇3

  市园林绿化处军民融合发展汇报材料

  我处在住建局领导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创建工作要求,坚持以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教育和军民建设良性互动为原则,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结合园林绿化工作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普及双拥教育,增强双拥观念。

  双拥工作直接关系到国防坚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双拥工作就是军地坚实的纽带工程,要把双拥工作切实做好,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开展双拥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语、召开会议、广播讲座等进行宣传教育,从而增强了全民双拥观念,提高了全民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意识;把形势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处掀起了学习的热潮。

  二、落实双拥活动,开展军地共建。

  为进一步密切军民关系,做好双拥工作,我处结合实际,落实各项措施,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增进军民鱼水情,使双拥意识深入人心。

  1.做好军转干部的安置工作。我处积极开展双拥工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落实军转干部安置工作上,坚决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文件,把双拥工作落到实处。

  2.做好节日慰问工作。在 “八一”建军节,处领导带领工会、办公室、财务科和专业技术人员等,赴部队给官兵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专门为部队庭院绿化病虫害防治、树木修剪等工作。

  3.帮助部队基础建设。园林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园林与部队的联系是紧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工作中,军队队伍以过硬的作风、超强的战斗力提供有力的支援和保障,时刻让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呈现出花红柳绿。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进一步紧密局党员干部和驻军部队的感情,我们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军民互动活动。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参观驻军营地,与部队进行文艺演出、蓝球比赛等文体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我为军营添份绿”植树活动,向部队赠苗木等,还向官兵传授营区树木的绿化养护知识,使全处党员干部与部队官兵建立起深厚的“战友”情谊。在工作中,处领导也十分关心我处转业、退伍军人的工作、生活,关注各项拥军优属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主动同他们交心谈心,了解其工作、生活、学习方面情况,帮助其解决具体困难。我处还积极支持适龄青年入伍。

  虽然我处在军民共建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仍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开展国防教育,进一步提高做好双拥工作的主动性。加大军民共建工作力度,不断充实和完善工作内涵,向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进一步开创我局军民共建工作的新局面。

军民融合工作汇报林业 篇4

  2019年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总结

  2020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指示精神,深入扎实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立足单位实际,服务大局,注重建设,积极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军民共建工作,将交通建设工作与爱国拥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大力度、扩大广度,将军民共建、拥军拥属工作落到实处。现将一年来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争创军民共建先进活动我局把军民共建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在局党委的领导下,结合我局具体工作实际,制定出军民共建工作计划和有关规定,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确保了军民共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深入开展拥军奉献活动,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我局始终把拥军爱国作为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活动,形成大力弘扬拥军优属的社会风尚。我局把为部队排忧解难作为开展军民共建工作的立足点,把为部队办好事、办实事当作共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努力创建一个“军爱民、民拥军”的社会氛围,推动军民共建的进一步开展。

三、立足自身特点,做好新形势下军民共建工作立足市交通局实际,服务大局,注重建设。在局党委高度重视下,从大局出发,急共建工作所急,想部队所想。2020年应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陆航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航校)请求,对通往这两个部队的道路及部队门前广场、院内道路进行维修铺设,以保证部队的出行顺畅和周边环境的整洁。我局会同****区区委、区政府责成***区交通局,要求认真落实,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相关道路的维修铺设。共修补和铺设黑色路面平左右,使用资金近40万元,其中市交通局克服财政资金上的不足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充****区资金上产不足。一年来,虽然我局在军民共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局仍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加大军民共建工作力度,不断充实和完善共作内容,向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进一步开创我局军民共建工作的新局面。

文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5

  完善军民融合的工作机制

  2014年04月18日 10:15 中国社会科学报 顾建一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这一要求明确了加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从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实际情况看,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军民融合式发展已经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成效显著,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进展顺利,军队保障社会化加速推进,平战结合的国防动员体系不断完善。但军民融合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政府与军队有关部门在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上沟通不够顺畅,缺乏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因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把完善工作机制放到突出位置。

  着力构建军民融合协调机制。这是加强军队与政府之间、军队各部门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沟通联络的重要保证。具体包括完善军地双方定期重大情况报告制度,依托国家和军队综合职能部门,及时收集和通报军地双方有关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政策法规、融合需求、项目建设等重大情况,使军地双方对彼此之间的情况做到胸中有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主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军地联席会议,分析军民融合式发展形势,通报军民融合相关情况,就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国防需求、国防建设支持经济建设、军队保障社会化深化拓展等重大事项进行协调,稳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进程。总之,通过建立与完善军地双方委员会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合署办公制度等,形成规范的沟通渠道和工作程序,共同组织、合力推进,努力实现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健全军民融合需求对接机制。这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融合起来的重要保证。具体对接内容包括,军队信息化建设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对接,主要是依托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加强信息基础平台和网络环境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和优化整合信息资源,运用国家信息化成果,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军事科研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对接,主要是把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纳入国家科学技术中长期规划,广泛吸纳成熟的民用先进技术,提高武器装备创新发展能力;军队人才培养与国民经济教育体系的对接,主要是借助国民教育的优势和地方科技优势培养军队人才,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与经济社会保障体系的对接,主要是充分利用市场体系,积极推进军队保障社会化,逐步扩大军队保障社会化范围,在物资筹措、供应、储备、修理等方面,广泛依托市场依托社会力量搞保障;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防要求的对接,主要是把国防战略布局的完善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国家在建设公路、机场、港口、码头、铁路专用线等设施时,要统筹考虑项目的军事需求和国防功能。

  注重完善军民资源共享机制。这是确保国防领域与民用领域的技术、人才、资金、物品、信息等要素双向扩散、交流、融合,逐步形成国家统筹协调、市场运作高效、军民设施共建共享的保证。主要包括对军民融合重点领域、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用规划计划的形式统起来,统筹协调军地双方的力量和集约使用资源,军队和各行业、各地方要根据军民融合的总体建设规划确定具体的发展计划,并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加强及时的沟通、充分的协调,对建设计划进行合理的动态调整,以取得最佳的双重效益;保持政策法规的协调融合,即通过新建、调整、修订经济领域和国防领域的政策法规,使其相互衔接、协调配套,能够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提供完备的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保持技术标准的协调融合,即从根本上扫除军地之间技术标准不通用造成的障碍,统筹军地技术标准,加快军民品标准通用化的进程,形成有机衔接、结构优化、协调互补的标准体系,促进各种技术要素能够在军地之间双向转移和协调运转;形成国家主导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体系,即在国家宏观指导下,有效破除国防体系与经济社会体系之间的政策技术壁垒,军民之间能够有效互通、互动、互补,充分发挥国家、军队、社会资源的多重效益,使民用资源能够发挥国防效益,国防资源能够产生经济社会效益。

  建立军民融合考核评估机制。这是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建立评估咨询机构,由国家和军队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建立由军地相关职能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相关专家组成的评估咨询小组,对发展项目的军事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评估论证,对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确保军民融合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综合评估,即根据军事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原则和标准去判断建设项目的状态或质量,以确定军民融合建设重大项目建成后的好坏、优劣、价值等;要根据军民融合重大建设项目的目标定位,建立科学评估标准,合理选择评估指标,采用先进评估方法,进行程序规范、执行严格、考评科学的综合效益评估,确保国家“一份投入、两份产出”,实现军民互利、双赢发展。

人防军民融合发展推荐 篇6

  军民融合发言稿

  篇一:在区委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专题常委会上的讲话3 在区委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专题常委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专题常委会,主要目的就是要立足于在更高的起点上持续深入的推进我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刚才照奎同志传达了全市军民融合式发展试点现场会精神,大家对市委赋予我区的“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军警民“三位一体”应急联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达到了预期目的。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黄山军分区的领导下,全区各级、军地双方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市委王书记在市委议军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军民融合”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在力量上融合。在执行各类急难险重任务时,部队、民兵一起冲锋在抗洪抢险一线,警察、民兵共同完成重大活动安保;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融合。军地双方合力推动人武部新营院建设,在人力、财力、政策上给予倾斜;三是在科技上融合。在国动委各办公室预留网络接口,在屯溪政府网站上开设国防教育板块,实现民兵政治教育网络化。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军民融合式发展试点现场会上,市委王书记强调:“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加大领导力度,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不断完善机制、丰富融合形势、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 ’的要求,在发挥中心城区优势、抓好‘军民融合’亮点工程上下功夫。”下面,我就贯彻落实王书记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再简单强调三点意见:

  一、切实提升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军民融合”是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自2005年,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 “军民融合”以来,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已经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之一。在今年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我们要深刻领会理解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按照市委王书记的要求,坚持把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列入政府工作职能,统筹全局、实施科学规划调控,统筹好各级、各部门的计划和方案,跟踪检查督导,实施考核评估,牢牢扭住目标任务,强化节点约束,确保各项建设顺利推进。同时,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融合,谋求综合效益,实现双赢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推进我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点 要紧密结合我区实际,按照军需与民用一体、平时与战时衔接、经济与战备兼备的要求,在各方面建设上统筹考虑国防需求,切实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动我区军民融合式发展。一要完善运行机制。按照常态化运行的要求,完善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协调机制、会商机制、检查督导机制、定期通报奖惩等制度,规范工作,提高效率。坚持以破解发展难题为重点,认真研究军民融合式发展新机制,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完善国防动员设施,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构建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在促进社会和谐进程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二要全面落实《规划》。去年我区出台了《屯溪区军民融合式发展“八个融合”总体规划》,作为我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把任务分解部署到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上级的新要求对《规划》进行修改细化,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具体负责人,明确完成时限,用实际行动把《规划》落到实处。三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要逐步建立各类平台,提升信息化指挥控制能力,缩短应急反应时间。人武部要与驻军、驻警加强联系沟通,切实掌握驻军、驻警的应急联动机制。应急办、防汛办、防火办要根据各自职责,掌握区内可能发生的急难险情,与人武部一起研究拟制“联动”机制预案,切实做到遇有情况能快速反应、快速行动。

  三、切实强化对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肩负起责任,努力为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区军民融合式发展领导小组要确实负起领导责任,从大局上统筹谋划我区“军民融合”工作,建立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目标指标体系,与正在进行的“四大会战”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源头上解决同步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的问题。二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军民融合,事关军地双方,各单位要在区军民融合式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正形成齐抓共管促融合的生动局面三要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要发扬“敢、实、高、细、快、严”的工作作风,同心同德、克难而进、奋力拼搏、主动作为,敢为天下先,努力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建设新亮点,以重点项目牵引,提高军民融合完成任务的能力,推动我区“军民融合”向更高层次发展。同志们,巩固和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目标,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为抓手,不断拓展融合领域,建立协调顺畅的运行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为促进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篇二:实施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 文档 实施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鲜明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系统阐述新形势下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系列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充分认清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是强军之策。和平时期,军民融合步伐越快,越能赢得发展先机;未来战争,军民融合程度越深,越能赢得战争胜利。习主席明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对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深谋远虑,体现了对富国强军的整体设计布局。我们要充分认清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使命感责任感。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艰苦探索,不断深化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毛主席早就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邓主席提出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道路。江主席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胡主席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科学把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是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发展,把我们对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和强军,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一方面,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多,体量越大,承受的外部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内部矛盾就会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找到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黄金分割点,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又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战斗力生成模式同步跨越,实现经济实力与国防实力同步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习主席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大局,是各项工作的统领和引领。国防和军队建设,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力量保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实现富国强军的战略抉择,也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把军民融合发展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谋划和推动,有利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进一步提升国家现代化建设整体水平。同时,国防和军队建设又通过自身发展,在为其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的基础上,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只有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建立一个有机统一、良性互动的纽带,使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才能更好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科学把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涵要求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往哪里深、怎样深的重大问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丰富融合形式。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需要不断丰富各系统、各领域的融合形式,实现军地科技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要加速高新技术军民双向转化,推动高新技术在国防领域、民用领域的双向流动和高效利用,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要抓住国家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契机,采取依托式、互动式、嵌入式和预留接口等多种方式,贯彻国防需求,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一体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发挥民营实体运作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等优势,通过科技联合攻关、信息共享等手段,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为部队服务的作用。把行政手段与按市场规则办事结合起来,在保持适度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的同时,积极探索与价值规律、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利益驱动机制,确保军民融合良性发展。拓展融合范围。军民融合是不断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紧密结合的过程,融合的广度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要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继续推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后勤保障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深度融合发展的同时,向海洋、太空、信息网络、电磁空间等新兴领域全方位延伸。要从国有企业向多种所有制企业拓展,由主要依靠大型国有军工骨干企业,向依托国有、集体和非公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延伸,充分发挥不同类型企业各自优势,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生机活力。要从军事领域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拓展,将原来部门、单位“珍珠散落”式的松散格局向有机结合、有序流动、一体运行的紧密格局转变,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都处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经济社会资源的军民共建共管、共享共用。提升融合层次。军民融合事关经济与国防两大体系的重大关系调整,事关国家整体建设结构及重要政策制度的调整,必须在融合层次上向高层拓展。要从领导体制上提升融合层次,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搞好顶层设计,加强宏观管控,建立权威高效、集中统一的领导机构,从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军队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短期与长远,以及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要从协调机制上提升融合层次,着力建立健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军地协调机制,构建职责明晰、分工明确、组织精干、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强军队和政府之间、军队各部门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络机制,完善军地双方定期重大情况通报制度等,形成规范的沟通渠道和工作程序,稳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进程。要从制度体系上提升融合层次,制定完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相关制度,解决制度规范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在制度化轨道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从主要依靠行政向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并用转变。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近年来,我们在军民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篇三: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 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 如果回忆新中国60年来的工业发展历程,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是不得不被提及的重要一环。从上世纪“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到新世纪(,-,-%)载人航天和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共和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已经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要求,军民结合的新道路也使得军工企业重现活力。就在2009年,中国的军工企业更是以首次跃升福布斯世界五百强企业为标志,正式迈入全球经济的最前沿。60年后的今天,如何继续走好军民结合、军民融合的道路,CBN就此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司长屠森林。CBN:能否给我们回忆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领域的军民结合事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屠森林:工业领域军民结合事业的发展,与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进程是不可分割的。军民结合之路,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化、内涵不断丰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国防工业“军民两用”的战略思想。“两弹一星”工程,就是军民大协作的壮举,带动了大批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使我国在部分尖端科技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对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作出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战略方针。此后,国防工业战线开展了大规模的“军转民”,为国防工业民用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着眼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提出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思想。这个阶段,国防工业领域朝着“提高军民兼容程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的方向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几十年探索的实践经验和宝贵成果,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党的十七大上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提出,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顾6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军民结合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矢志不移地推进军民结合,是中央一贯的指导方针,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中,都致力于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军民结合发展道路,这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CBN: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走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这一字之差有什么内涵上的不同? 屠森林:作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军民结合是“物理”上的结合,军民融合更像是“化学”上的结合。军民融合是军民结合的更高阶段。就工业领域而言,军民结合强调国防科技工业、国家科技和工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体系结合;军民融合则更进一步,强调两者之间有机互动,融为一体,是系统融合。今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问题,进行了第十五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大意义、战略任务和总体要求。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就是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一个相互兼容的经济技术基础和平台,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发展道路。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军民结合思想的深化和升华,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一次理论上的飞跃,也是一次实践上的突破。CBN: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何关系? 屠森林:我国的发展实践和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都表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究其原因,一是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一般来说,先进的科学技术往往首先满足军事需求,再逐步扩散应用到民用领域。激光、雷达、网络、卫星导航等大量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进程,无不遵循这一规律。二是可以实现“一份投入、两份产出”,经济效益好。军事技术转移到民用领域,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上世纪垄断国际航空市场的波音707飞机,90%的技术由军用飞机技术转移而来。反之,民用产品和技术应用到军事领域,可以有效降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成本,提高装备采购和使用效益。三是可以带动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牵引作用突出。推进军民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和军民两用技术的特点,不断扩大我国在核能开发、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的产业规模;可以发挥渗透和扩散效应,有效带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CBN:你能否描述一下当前军民结合发展状况,是否还面临着一些困难? 屠森林:在军民结合推进司成立之初,我们就深切地认识到,全面调查掌握军民结合发展状况,找出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从2008年10月开始,我们组织有关方面力量,集中3个月时间,对全国近1500家承担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的单位进行了军民结合发展现状调查,深入走访调研了全国11个省区市的有关部门和单位。调查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防科技工业经过调整、改革和发展,完成了由主要依赖军品发展向军民结合复合发展的战略性转变,民用科技工业单位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军工行业已初步形成军品为本、民品兴业的发展态势。目前,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达70%左右。二是“民参军”的范围不断扩大,层次有所提升。如载人航天工程中,承担协作配套任务的民用科技工业单位达到了数千家。三是军工技术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军民结合产业不断壮大。除核电、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船舶等优势领域外,军工技术快速转移转化到新材料、光机电、新能源等领域,一批高技术企业快速成长。四是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加速推进。各地积极将军工民用产业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轨道,促进了军民结合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工业领域的军民结合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军工体制相对封闭,军民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军民结合产业规模不大,政策法规和公共服务体系急需完善等。这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下大力气解决。CBN:当前,全国上下已进入对“十二五”规划的前期调研之中,请问在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军民结合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屠森林:为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对于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推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工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思路》,得到了李毅中部长和陈求发副部长的批准。这个思路,明确了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其主要任务包括: 一是建设开放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格局。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利用国家工业基础,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二是打造军民共用的科技资源基础。深化国防科研体制改革,发挥国防科技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国防科研机构与国家其他科研机构的开放与合作。三是完善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技术转移服务,开展重大军民两用技术推广及成果转化;拓宽军民信息交流渠道,建立军民资源共享平台。四是发展壮大军民融合产业。鼓励、引导军民优势资源向军民融合产业领域聚集;发挥军工技术优势,积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牵引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五是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在具备基础条件的地区,培育和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和区域经济资源优势,促进军民互动,实现有区域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六是健全军民融合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宏观筹划和顶层设计,强化对军民结合发展的指导;调整完善投资、财税、金融等政策,营造有利于军民结合发展的制度环境。为做好“十一五”后期到“十二五”过渡阶段的宏观指导,我们研究提出了《关于工业领域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现已征求了多方意见,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预计年内印发。已有COUNT条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项目 篇7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知道教师:

  2016年月日

  摘 要

  2015年,我国军民融合工作全面提速,向深度融合的方向大步迈进。军地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各项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当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军工科研院所深入改革,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良性发展,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模式构建,民参军渠道畅通等。预计2016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是国家及地方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类利好政策将会继续推出,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民技参军、民资参军、民智参军的深度将加大,军民融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目录

  第1章 引言………………………………………………………………………………………………………………………….4 第2章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和环境分析……………………………………………………….5

   军民融合工作继续扎实推进……………………………………………………………………………5

  2. 针对军民融合的专题调研工作延续开展。……………………………………..5 2.借助各类公开性活动扎实推进具体工作的落实。………………………….5 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取得新突破。……………………………………………………5 政策法规建设将不断完善 …………………………………………………………………………………6 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趋于理性发展 ……………………………………………………………………6

  .1 民用核能……………………………………………………………………………………………………6 .2 民用航天……………………………………………………………………………………………………6 .3 民用航空……………………………………………………………………………………………………6 .4 民用船舶……………………………………………………………………………………………………7 .5 军工电子……………………………………………………………………………………………………7 .6 民爆行业……………………………………………………………………………………………………7 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7 第3章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9

  关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问题……………………………………………………………………………….9 关注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问题………………………………………………………………………9 关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问题……………………………………………………………………………….9 关注民参军体制机制等问题……………………………………………………………………………..10 第4章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11

  通过法治方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11 稳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制……………………………………………………………………………..11 促进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升级……………………………………………………………………………..11 尽快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12 继续推动民参军相关制度改革…………………………………………………………………………12

  第1章 引言

  2013年3月11日,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主席指出,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他还强调,“要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

  围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统筹建设,习主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对党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为新形势下统筹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时代科技的制高点,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发展潮流,是军民深度融合的重点。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还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在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我们要抓紧转变国防科技成果消机保密理念,尽快转化为民用科技成果,使其在经济建设中迅速转化为国防综合实力。同时,要勇于打破利益藩蓠和垄断,我国目前有13万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只有500多家民营企业进入了军工行业,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都不输于传统军工企业,有的技术水平甚至还领先。如果不能出台相应的政策,从信息沟通、税收优惠、融资投资、风险补偿等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监督,就很难使其融合、深入发展。

  融合式发展不仅是要引导国家经济社会资源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建设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实现利益共享,追求双赢乃至多赢,这是军民融合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军地结合产业受到“热捧”。用军工行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政府转型,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共同选择。截至目前,在北京、陕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已有24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专家认为,发展高技术的军工产业,通过航空、航天、船舶、核能和电子等产业的带动,逐步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提高信息化时代的国家核心竞争力,这是利国利军利民之举。

  自2014开始年,军民融合工作全面开展,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军地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加快了融合步伐。展望2016年,军民融合各项利好政策将会进一步出台并落实,为推进军民资源共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协同创新等营造较好的发展环境,逐步形成全军全民大融合的发展态势。第2章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和环境分析

   军民融合工作继续扎实推进

  2014年,国家高层对军民融合保持高度关注,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以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都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式创新之路。预计2015年,中央及各相关领导将继续关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并将其作为国家及地方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军民融合相关工作将扎实推进。2.针对军民融合的专题调研工作延续开展。

  2014年,围绕军民融合工作国家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密集的专题调研。7月2日至5日,马凯副总理先后到洛阳、武汉等地调研,考察军工及民口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6月29日至7月1日,许达哲副部长在黑龙江省开展调研;9月1日至5日,万钢部长等相关领导在湖北就“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专题视察。所有调研的核心议题均指向军民融合。预计2015年,在调研基础上,相关部门将深入分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全面研究并落实军民融合的战略部署。

  2.借助各类公开性活动扎实推进具体工作的落实。

  2014年,围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军地双方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各类活动。5月26日,总装备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了首届“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暨军民融合高层论坛”,160余家民营企业参展。10月16日,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举行,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上,分享并探讨了“军民融合”成功经验和发展新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国性的军民融合相关论坛、学术交流、座谈会各类学术会议15余次。预计2015年,针对军民融合的相关活动将继续举行,切实推动具体工作的落实。

  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取得新突破。

  2014年,国家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运行良好,为社会各界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总装备部正在建设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站,计划做两套系统:对于涉密信息,将在涉密系统中通过分级分类进行定向发布;对于非涉密的采购需求、公开招标、军品配套要求等将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并提升平台互动功能,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预计2015年初,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站将进入运行阶段,与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顺畅的交互机制,共同助力军民融合。政策法规建设将不断完善

  2014年4月,为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针对军工开放、民参军、军民资源共享、军民科技成果转化、军民结合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等提出了针对性意见,是对前期军民融合相关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利于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5月,针对民参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和国家保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八项主要措施,为优秀民企参军构建起协调顺畅、简明规范、高效有序、安全保密的准入管理制度打下良好基础。10月9日,国防科工局组织召开的座谈会,讨论《国防科技工业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建议(征求意见稿)》,并提出意见建议。预计2015年,在强军战略和深化改革的推动下,相关部门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针对军品采购定价制度、合同管理的相关细则以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有望年初出台。

  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趋于理性发展

  国家和地方政府借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加速军工先进技术、产品向产业化发展。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军工大省以及民用高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军民结合产业尤其是具有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军工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国家及地方一系列政策引导下,保持了稳速发展态势。

  .1 民用核能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用核能体系,相关技术不断提升。我国三代核电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部分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电设备制造国产率得到提高,如中广核位於阳江的机组国产化率最高可达85%。预计2015年,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前提下,设备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开发海外市场力度将加大,国内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也将提速。

  .2民用航天

  航天技术应用已辐射到新材料、新能源、精密制造等民用领域,民用航天产值已占到航天总产值半壁江山。其中,北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核心技术取得较大突破,部分芯片的主要指标已接近国际水平。北斗产业园也逐步覆盖全国各大区域,基本形成了基础产品、应用终端、系统应用、运营服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预计2015年,航天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将持续加快,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卫星应用向业务服务型转变的趋势凸显。

  .3民用航空

  我国民航产业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继续 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4年,C919大飞机、ARJ21涡扇支线飞机项目不断取得新进展,充分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但不可否认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国际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通用航空领域,我国虽然尚处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较猛,全国已建成140多个通用航空产业园。预计2015年,国家将在航空动力、材料等方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C919大型客机或将完成总装并首飞,通航产业规模将保持低速增长。

  .4民用船舶

  2014年,船舶工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船舶出口额、主营业务收入整体上保持增长。尤其是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增长加快,接单占比保持全球第一,其中,上半年新签各类海洋工程装备81艘(座),占世界市场份额提高到32%,居全球第一。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迄今下潜最深、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海马号”通过了海上验收。预计2015年,船舶行业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经济效益以及船舶出口将延续增长态势。

  .5 军工电子

  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已居全球前列,但国防工业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如芯片等核心元器件距离国际领先水平差距依然非常大。在未来装备信息化趋势下,通信、探测识别、精确制导等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预计2015年,将持续加大军事信息化建设投入,进一步提升军工服务器、电脑CPU等核心功能器件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6 民爆行业

  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能源需求持续旺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的拉动下,2014年民爆行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上半年,行业累计实现经营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同时,产品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预计2015年,下游的基建行业将继续拉动民爆行业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也将加快,产业布局将日趋合理。

   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经济及资本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2014年也因此被称为深化改革元年。6月28日,首届中国军工产融年会举行,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科研院所、军工集团、民口配套企业、投资机构等200余家单位参加,探讨如何通过资本市场更好地推动军工行业改革。7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制定印发了《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2015年工作要点》,大力推进“无禁区”改革。同时,军工行业中被认为科技实力最为雄厚、具有最优质的资产的科研院所改制试点方案已上报有关部门。10月13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明确披露,旗下科研院所已经完成了“一所两制”改革,将成立四大科技产业控股公司作为平台公司,方便科研院所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预计2015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与军工行业相关的配套政策,如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总体方案、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方案等将陆续出台,军工行业将迎来新的改革高潮。第3章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关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问题

  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已是大势所趋,从目前正在论证实施的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情况看,还存在诸多难点。一是目标的清晰界定。正在论证实施的改革方案,主要参照地方事业单位改革模式,简单地对军工科研院所按照统一分类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分类,院所的改革目标和规划尚未从根本上全面论证清楚并加以界定。二是院所的分类。军工科研院所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与调整,许多单位已与最初定位有了很大不同,综合型院所明显增多,职能任务可能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演示验证、型号研制和试验鉴定、技术基础等一个或多个领域,很难按照统一分类的原则和标准将其简单地划分为公益一类、二类或企业。而且未来院所应划为哪一类,由国家还是院所自身来定也有待进一步科学论证。三是相关配套政策跟进。院所改制后科研任务管理如何调整,国防基础研究任务如何保证,军工技改资产如何管理,事业费取消或大幅度减少后如何扶持和激励人才,等等,都需要有一整套新的系统完善的配套政策。目前军工院所改革论证中大家观望多、取舍难。

  关注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问题

  随着军民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军民结合产业覆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既包括传统的“四民”(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船舶),也包括利用国防科技优势发展的、与军工技术同源或工艺相近的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安防产品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不同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不能一概而论,部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合理引导,致使产生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众多问题。如船舶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就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表现在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等;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尽管发展空间巨大,园区建设异军突起,但大多园区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地理位置分散,行业排名前10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全国6%,且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式发展;通用航空产业,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地方政府及民间资本对通航领域的投资热情高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通用航空项目,通航产业园遍地开花,但是依然缺乏规划,同样出现了产品结构雷同、投资单

  一、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低、产业集中度较低等问题,产业集群建设和市场发展环境都远未成熟。

  关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问题

  协同创新作为一种高效的创新组织模式,对于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发挥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指出“要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但是由于技术创新主体、自主创新层次、军民通用标准 等的不协同,我国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体系还未完全建立。首先,我国军民科研任务管理缺乏顶层统筹,尚未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领导体制。民口科研管理机构有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军口科研管理机构有总装备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发改委等。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在国家层面存在的多头分散、政出多门等现象,无法实现军、民科技创新活动的统筹协调。其次,军民分割、行业分割、自我封闭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类创新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组织壁垒,不利于政产学研协同攻关局面的建立。此外,国防重大科技难题的研发投入方面,由于受国防特殊性要求、知识产权制度等的影响,尚未建立起政府、军方、企业、社会资本协同投入的多元化国防科技投资模式;信息交互方面,具备较强专业水平、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服务平台相对较少,特别是体现军与民特质的要素融合平台更加缺乏,信息交流不畅通、不对称较为突出,相关主体对接不畅。多种因素交互,致使科研生产重复、浪费现象严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格局难以形成,影响了国防研发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创新效率。

  关注民参军体制机制等问题

  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尽管取得了不小进展,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民参军过程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上,准入程序严格,民企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所需资质的审查论证及管理涉及到政府和军方多个部门,虽然《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今年已出台,但是申请流程长、牵涉部门多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而且在“四证”办好后,企业在后期维护上也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在机制上,面临信息不对称、交流机制不畅等问题,尤其是民企获取军方需求信息难度较大,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多数民企参与程度还不是太深,长期以来基本只能承担三级以外的配套任务,很难从军方或总承单位及时获取技术产品的需求信息,导致自身技术产品与军方需求不能很好的对接;在政策上,军民用标准、投融资、知识产权等政策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亟待更新完善。受上述多重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目前民参军的深度和广度尚显不够。

  第4章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通过法治方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明确讲到“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保障”。未来要积极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统一思想,科学把握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切实形成合力。其次,相关机构协同,主动作为,建立健全法规制度。通过全面梳理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制约军民融合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问题,在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的基础上紧密围绕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抓好军民融合相关法制建设,出台针对性地的意见和建议,如改进技术

  保密制度、军民技术统一标准等,确保高层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稳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制

  在研究和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过程中,可借鉴和学习美国和俄罗斯的成功经验,将基础性、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与企业分开,但始终要保证一支强大的国防科研“国家队”。首先国家需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型号研制等不同阶段科研特点,对军工科研院所进行科学分类和界定,然后明晰改革思路和方案。对于从事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军工科研院所,继续作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统归政府直接管理,并由国家建立稳定的科研支持机制,专门从事该类国防科研。而应用型的工程类、工艺类军工院所走市场道路,进行转企改制。其中,以先期技术开发、演示验证和型号研制为主的科研任务,统一划归为转制企业或军工企业进行管理;而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科研任务,根据不同情况由国家相关单位和企业分别或共同管理,促进产研结合。在明晰思路的基础上,再选定部分针对性科研院所进行先行试点。

  促进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升级

  首先,国家需要加强全国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对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全国一盘棋式的规划管理。然后,针对军民通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台规范管理的相关政策加以支持,引导并加速其成长和推广应用。此外,对于重点关注产业,未来还要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夯实基础,着力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如船舶工业重在创新驱动,大力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工业重在加快培育和发展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大型飞机等,解决动力、材料发展等滞后问题;航天工业重在推动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军民用卫星的统筹;核工业重在解决核动力关键软件自动化、后处理、核安全等瓶颈问题,大力发展民用核材料产业;军事电子工业重在突破芯片、关键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服务器等核心 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产化替代水平。

  尽快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机制,首先必须结合实际,在国家层面强化统筹规划,在科技研发活动及生产制造活动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网络,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发展创新链路合理有序的全过程管理。其次,国家在政策上也要积极鼓励协同创新。如完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强化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使得民口科研生产单位能“放心”参军、“全心”合作。再次,提高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借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科研模式,成立专门部门,全世界、全领域、全方位扫描高端技术和人才,建立森严的项目决策体制和宽容失败的管理理念。此外,协同创新过程中要高效利用好国防科研投入,提高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关键原材料、核心元器件、军用动力、先进制造工艺、计算机基础软件等技术瓶颈。

  继续推动民参军相关制度改革

  首先,加大前期政策的落实,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其次,深入贯彻新一届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思路与要求,政府在许可申请指导和军品市场监管方面加大力度,努力营造适度竞争、规范有序并充满活力的军品市场环境,全力推进军品市场有序开放。第三,在“四证”申请办理方面,探索合并、简化的可行性,审查机制上进一步优化相关程序。一是建立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与军队装备管理部门联合审查制度,审查论证结果双方予以认可。同时,加强二者的沟通协调,探索解决双重认证的问题。二是采取“多证联审”,划分审查论证机构责任区域,赋予部分有能力的中介组织承担审查认证职能,减少现有审查机构的工作量和企业负担。

军民融合发言稿 篇8

  军民融合潮涌鹏

  2011年08月01日07:20 深圳特区报

  昨日,深圳市“艺优时尚传媒”的员工及模特们来到广东边防总队深圳武警医院卫生员训练大队,学习急救技能,并与官兵们一起开展“庆八

  一、迎大运”警民联谊活动。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耀波 通讯员 黄江钟 摄

  盛夏的鹏城星光灿烂,盛夏的鹏城红歌似海。驻军多、兵种齐全的深圳,虽然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但作为孙中山先生庚子首义的发源地,八年抗战东江纵队的根据地,鹏城深圳一直有着光荣的双拥传统。在1997年1月15日首度捧回“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光荣牌匾后,深圳连续四届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光荣称号。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已成为深圳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市民都会倾注一份对子弟兵的关爱,每一个在这里服役的军人都对第二故乡充满着无限深情。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4周年之际,又恰逢举世瞩目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将在深圳隆重开幕,军民团结,服务大运、奉献大运,鹏城上下再次掀起了双拥工作的热潮,“双拥之花”在深圳湾畔绽放得更加靓丽多姿。借助大运双拥工作的契机,深圳将在争当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排头兵的征程中继续书写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光辉篇章。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孙锦

  军地合署办公、走访慰问、现场办公、信息通报、党管武装述职报告、命名表彰等制度,形成了军队提需求、双拥机构抓协调、政府部门抓落实的运行机制,有力推动了双拥工作的创新发展。市、区政府及时将双拥共建中的较大事项列入议事日程,双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了逐年增长机制。深圳市注重完善双拥优抚规章政策,近几年先后制定、修订了二十几个双拥政策法规,基本涵盖了双拥工作的各个方面,实现了双拥工作由依靠行政领导向依靠法规政策促进转变。

  深圳各级党委、政府把优抚安置政策的落实摆到了重要位置,采取多部门联动,努力帮助优抚安置对象排忧解难,努力提高优抚安置对象的“幸福指数”。一是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多举措解决优抚对象生活困难。早在1999年就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2009年又将全市失业重点优抚对象列入就业困难群体,由就业保障基金发放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和400元的灵活就业补贴或800元的岗位补贴,并建立扶贫帮困资金对优抚对象优待机制、居家养老政策为优抚对象提供家庭服务机制。积极落实优抚医疗政策,将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综合医疗保险和地方补充医疗保险体系,并建立优抚对象医疗补助机制,坚持每年组织重点优抚对象、无军籍职工及参战退役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较彻底地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加强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社会优待工作,为户籍26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办理了优待证,凭证享受优

  了无数颗深圳心共同托起的双拥群雕。

  武警深圳市支队五中队和上梅林社区的东江纵队老兵、现年88岁的黄云香结成关爱对子,老人和官兵之间缔结起不解情缘。每年新兵入伍、老兵退伍、“八一”等重要日子,老人都会到中队看望慰问战士,跟战士们讲自己的战斗经历和军队的光荣传统,战士们亲切地称老人为“爱兵爷爷”。战士们把照顾老人,当作自己的义务。逢年过节,中队官兵都会送去米油看望老人,每个星期中队官兵都会轮流到老人家里帮助他打扫卫生,每年中队还要为老人进行一次体检。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出现边防官兵的身影。长期海上作业过程中看病难已经成为蛇口港渔民一大心病,每次出海捕鱼前,渔民家中的妻儿老小都非常担心,生怕家里的顶梁柱在海上作业途中身体不适又缺医少药。蛇口边防官兵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组成一支海上义务巡诊小分队定期为渔民提供医疗服务,医疗小分队乘坐快艇上渔船、进渔家,采取发放宣传册、免费送医送药,为辖区贫困渔民提供义诊和健康咨询,并免费为他们发放常用药品。驻守在蛇口边防工作站的官兵们自从2009年开始打造“爱民固边模范渔港”以来,挽救了很多垂危的生命。

  深圳积极拓展双拥领域,不断完善军民共建工作网络,努力推动双拥工作进机关、进工厂、进社区、进学校、进连队,全市军民共建对子410对(其中与街道等政府机构结对187对,2010年8月20日,深圳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和深圳警备区联合举办“百名企业军事日”活动,共有110多位拥军企业家参加了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参观国防教育展和实弹射击,并对深圳安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23个“拥军模范企业”和“拥军先进企业”进行了颁奖。2011年5月14日,深圳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与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军事日”活动,让企业家们深入军营,充分体验军营生活。“军事日”活动大大增强了军地友谊,多名地方党政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对部队各项建设表示了郑重的支持承诺。通过类似活动,基金会为军地实施共建起到了实际推动作用,受到军地双方的共同推崇。此外,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宝安区社会拥军联谊会、深圳市老战士口述历史研究会等双拥民间组织也在各自领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圳各区在双拥政策的传承和创新上,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罗湖区以开展军警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主题,构建了双拥特色模式,涌现出了实践拥政爱民的模范典型武警边防深圳医院,并推出了东门文明商业街特色拥军品牌。福田区推出“军警民齐行动,千户送温暖”、“军警民携手,扶贫帮困,关爱民生,共创和谐”等双拥民心工程,并实施军警民共建福田区“红树林生态圈”、“夕阳增辉”敬老、“我爱国防绿色教育基地”、“军(警)徽闪耀文明街(路)”、“情满第二故乡”、“战斗力升级”等“六个一工

  军民融合 鱼水情深

  在共建中融合,在融合中和谐,在和谐中受益。在重大项目建设和任务目标上相融合。深圳以军地互办实事机制为抓手,为驻地部队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大力推进拥军实事工程。2008年至2010年,市、区两级政府先后投入双拥经费9.1亿元,支持部队建设项目495个,改造了一批部队营房,帮助解决营区的绿化工程,逐年分批、分类、分层次解决了部队吃水难、洗澡难、看病难、用电难、文化娱乐难等生活难题。深圳市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充分考虑军事工程建设需求,积极保障和落实军事工程建设用地。在过去的三年里共落实军事工程建设用地14.5万平方米。

  在互办实事和社会化保障中相融合。深圳各级充分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教育拥军、智力拥军等活动,为驻军部队“送技术、送知识、送人才、送设备”,推进知识培训进军营、科普进军营、文化娱乐进军营、文体设施进军营,法律援助进军营。如2010年组织开展“市民文化大讲堂”进军营和“木棉花文化科技大讲堂”活动,提升部队官兵的文化和科技素质,同时还开设军校招生考前辅导学习班,组织地方教师为报考军校的战士补习文化课。2008年至2010年,全市为驻军基层连队赠送各类文体设施,捐赠图书15.22万册,援建军营数码图书室64座。认真做好双拥宣传和节日慰

  发挥带头作用。

  近年来,驻深部队捐赠扶贫帮困资金58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67人。武警边防七支队主动安排营区帮助汶川阿尔寨84名羌族小学生复课。武警医院开设“外来工门诊”、“科技支边”、“无假日门诊”、义诊进社区等活动闻名全国医疗系统。蛇口边防工作站打造“爱民固边模范渔港”,组织海上义务巡诊小分队定期为渔民提供医疗服务,为辖区贫困渔民提供义诊和健康咨询,免费为他们发放常用药品。

  军地联动 共办大运

  紧扣“服务大运大局,共筑军地和谐平安”的主题,大运双拥成为今年深圳双拥工作中的主题词。深圳双拥部门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大运双拥”的概念,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大运会期间双拥工作的意见》,努力探索“军民共建办大运”的活动机制,紧扣“服务大运大局,共筑军地和谐平安”的大运双拥主题,谱写我市“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双拥工作新篇章。市、区双拥部门制定了完备的拥军计划和方案,拓展军地互联、互动、互建平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联谊座谈、慰问演出、群众性拥军等活动,在资金、生活等方面全力配合大运安保任务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通过认真、过细、务实、高效的工作,为大运安保任务部队遂行任务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

  大运会的成功筹办,凝聚着部队同志的汗水;全市军民携

  部队和驻地街道、社区、场馆和相关单位,共同开展以“共树文明新风、共建和谐社区(街道)、共保平安大运”为主要内容的双拥共建活动。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子弟兵奉献的身影,这是鱼水深情的写照,令人感动,让人感奋。地方经济发展到哪里,部队就支持到哪里;部队执勤到哪里,地方就服务到哪里,这就是双拥工作的新理念、新路径。深圳将努力提升双拥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把双拥工作打造成推动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的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平安稳定的政治工程,凝聚军心民心的和谐工程,以优异的双拥工作成绩,努力争当全国、全省双拥工作排头兵。

军民融合范文 篇9

  2012年11月20日《国防科工局

  总装备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

  业领域的实施意见》

  政策要点:

  一、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原则和领域: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军工企业改组改制、军民两用技术开发。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允许民营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参与

  1)推行竞争性装备采购,修订许可目录,许可证制度和资格审查制度相互协调,缩短审查认证周期。

  2)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与军工企业合作承担研究也可以独立承担武器研究,也可以独立承担武器装备科研任务。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使用公开招标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竞争。

  国防科技投资建设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1)符合指导目录的,均不限制投资比例

  2)完全由民间资本投资的,上报备案申请表,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的,按照《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有序参与

  1)允许民间资本根据相关规定,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2)军工企业改制改组引入民间资本涉及武器装备及其科研生产能力的,需征求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的意见,军民两用技术开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1)对于政府组织的军工技术转民和军民两用技术开发科研项目,需向国防科工局提出申请。

  2014年4月3日 工信部组织制定并印发了《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式意见》

  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健全的军民融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军工与民口资源的互动共享基本实现,先进军用技术在民用领域的转化和应用比例大幅提高,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取得新进展,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同时,针对当前存在的融合机制不尽完善、融合方式不够丰富、融合范围尚需拓展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导意见》突出了建立军工和民用一体化国家工业基础这一重要抓手,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军工开放式发展这一工作重点,强调了军民资源共享、有机互动、有效转化这一迫切需要,明确了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这一有效支撑。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

  2010年11月

  发展目标:建立起分工协作、有机衔接、运转高效的军民结合部际协调机制,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的互通、互动、互补;基本实现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在财政投入、税收政策、市场准入、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公平化,军品市场退出制度健全完善,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培育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装备竞争性采购、集中采购、一体化采购工作稳步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快速发展,武器装备发展的产业基础明显增强。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5年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条件。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

  二、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

  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六)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非公有制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

(七)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非公有制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参与其分离办社会职能和辅业改制,在资产处置、债务处理、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参照执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应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并购集体企业,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应政策。

  国防科工委 发展改革委 国资委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2007年

  三、分类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七)军工企业关系国家安全,必须严格界定股份制改造的范围和程度,科学区分企业类型,统筹规划,选择试点,精心组织,分步实施。

(八)对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少数核心重点保军企业,应继续保持国有独资,在禁止其核心保军资产和技术进入股份制企业的前提下,允许对其通用设备设施和辅业资产进行重组改制。

(九)对从事关键武器装备总体设计、总装集成以及关键分系统、特殊配套件生产的重点保军企业在保持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可以实施股份制改造。鼓励境内资本(指内资资本)参与企业股份制改造,允许企业在行业内部或跨行业实施以市场为主导的重组、联合或者兼并,允许企业非核心资产在改制过程中租赁、转让或拍卖。

(十)除上述两类企业外,对从事重要武器装备生产的其他重点保军企业,根据承制武器装备的重要程度,可实行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改造,鼓励引入境内资本和有条件地允许外资参与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十一)鼓励和支持以民为主,从事军民两用产品、一般武器装备及配套产品生产的军工企业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实施股份制改造,具备条件的军工企业可以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融资。

(十二)国有独资的军工企业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逐步建立董事会制度,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鼓励

  十八大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些对我国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提出了在法制政策上不断完善的要求。

加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篇10

  人防军民融合发展

  推进人防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在工作中,市人防办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推动去产能、去库存等政策贯彻实施,认真做好人防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结合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编制完成《攀枝花市人民防空“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攀枝花市人防建设规划(2015-2030)》。并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专项规划统筹衔接,抓好规划审查、审批和落实工作。城市地下交通、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防护要求,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兼顾人民防空需要,实现人防建设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努力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积极推进人民防空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一是严格执行人防易地建设费征收法律法规,不断推进城市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工程建设,扩大人防工程总量、增加人均掩蔽面积。“十二五”期间,全市结合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新增人防工程建筑面积平方米,相比“十一五”时期增加了约240%;人防工程竣工面积平方米,年均新增面积5万平方米,“十二五”末全市人防工程累计使用面积达到平方米,全市市级累计收取人防易地建设费达1亿元。2017年力争收取人防易地建设费2000万元以上,实现社会资金投资人防工程建设8500万元。二是把继续探索人防工程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将人防工程日常管理融入东区炳草岗街道阳城社区综合治理体系,确保人防工程始终保持较好的使用效能和战备状态。

  充分开发利用人防工程作仓储、物流、商贸、蘑菇种植、车库等,增强经济活力和人防发展后劲。利用人防资源积极服务民生,特别是近五年来全市新建小区地下车库主要由人防工程提供,有效缓解地面车位紧张情况。同时积极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让人防建设真正惠及民生,造福于民。预计“十三五”期间,将新增停车位2500个,安排就业3000人,直管人防工程开发利用率达70%,平战结合净收入450万元以上,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着力抓好攀枝花市人防基本指挥所、民防宣教中心两个PPP项目的建设,继续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人防建设,积极探索推广人防工程建设PPP模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方式多样化,不断增强人防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在已有的竹湖园地下商城、市中心广场地下宫商城等一批项目的基础上,以社会资金为主投资上亿元打造市中心广场人防商业项目,建成后既可起到疏散交通、人车分流的作用,还可增加区域商业设施,提供数百个的就业机会。同时城市人民防空综合防护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邵阳传媒网9月9日讯(供稿 邵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夏日的爱莲文化广场环境幽雅,花木掩映,游人如织,已成为我市一处不可多得的城市亮点。这是我市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在人防建设领域的生动实践。

  实践证明,只有把人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防工作才有生命力。近年来,市人防办立足人防建设基础差、底子薄的市情,全力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按照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建设原则,充分发挥人民防空独特优势,不断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高起点规划,引进全国人大代表邓国强投资建设了人民广场人防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承建了爱莲文化广场人防工程,启动了疏散基地项目建设,并科学安排好其他各类人防工程,人民防空真正成为护民工程、利民工程、惠民工程、发展工程,较好地实现了战备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融合统一。增强人防实力。市人防办坚持以经济建设带动城市建设,以人防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在城市建设中落实人防要求,科学安排各类人防工程,加大了对人防工作的投入力度,人防事业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人防工程体系更加完善、合理,人均人防掩蔽面积大幅增加,在为我市城市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使人防建设规模、速度和效益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些指标步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人防事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人民广场、爱莲文化广场两处单建式人防工程拉动投资9亿余元,疏散基地将拉动投资6亿余元。其中人民广场项目平时开发作为金百汇商业街,引进步步高超市作为旗舰店,共800多个地下商铺,已成为我市一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间接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每年创造利税1000多万元。爱莲文化广场建设了两处下沉式广场,为平战结合发展小商业创造了条件。

  改善城市面貌。人民广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按旧城改造的最高标准,完成了区域内10余种市政管线管网迁改施工和提质改造,同步对人民广场、东大路、东风路、五一南路进行了提质改造,完成城市配套改造面积万平方米。使人民广场从原来的“乱窝子”变成了市民过街、购物、停车、创业、休闲、避暑的重要平台。爱莲文化广场项目配套完成城市改造面积万平方米,将行政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地面爱莲文化广场已经成为邵阳的新地标。人民广场、爱莲文化广场两个项目均设计建设了大型地下车库,建设地上地下停车位2000余个,有效实现了人车分流,缓解了城市停车难问题。疏散基地将规划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市民公园。

  锤炼人防队伍。市人防办将自建项目当成战场、考场和舞台,通过项目建设,着力促进人防干部职工提升能力本领、锤炼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效能,让人防干部职工在项目建设一线成长。人防干部职工们凭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险阻、聚力攻坚”的奋斗精神,用智慧和汗水,克服了施工环境不佳、地质条件复杂、建设资金短缺、施工条件艰苦等重重困难,努力把每一个人防项目建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融合工程,在为人防建设、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为自己的人生写下精彩的一笔。

  二、荆门人防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建立了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荆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积极主动作为,成立了由军分区司令员任组长的军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军民融合项目工作办公室,由市经信委国防科工办专门负责全市军民融合工作的推进,加强与省国防科工办、省市军分区、省市人防办、各军工集团的沟通联系,以项目工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军民融合取得实效。

(二)强化了规划引领和政策推动作用。2015年编制出台《荆门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三五”规划》,高起点谋划荆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6年市经信委从推动人防工程项目对接和落地建设、推进民品参军拓展市场、促进军民技术交流合作、加强要素保障等四大方面出台了《荆门市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为我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荆门人防主动作为,协调市发改委、住建、规划、交通、卫生、文体等部门,在全省率先编制《荆门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将城市地下空间的防护、交通、商业、医疗、文化娱乐、公共停车场等各种功能优化布局,深入落实“平战结合”建设方针,促进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三)拓展了人防工程的公共服务功能。今年10月,双喜片区公共人防工程兼顾市民广场地下停车场项目已竣工验收,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战时能够掩蔽人员6500余人,平时功能为停车场,可为社会提供442个停车位。从今年2月份开始,荆门人防强力推进天龙公共人防工程,工程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战时功能为人员掩蔽部和综合物资库,平时主要功能为地下停车场、运动休闲及商业经营,建成后将成为省内规模最大的单建掘开式公共人防工程,2000个停车位将有效解决象山大道停车难问题,同时将为社会提供就业800多个,运动休闲和商业经营将为我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牌楼、泉洼、周河三个人防疏散地域相继建成,不仅提供了人口疏散和安置保障能力,而且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融入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人防发展要与时俱进,首先要转变人民防空建设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化改革,推进军民融合,努力实现更好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发挥人民防空的公共服务功能,把人民防空工程用作公共服务设施和用于搭建“双创”平台,发展新业态。充分利用现有人民防空工程,最大限度服务交通、停车、商业、仓储、休闲、宣传教育等。建一个工程之初不仅要考虑其战备效益,还应充分调研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只依靠政策性收费来筹措人防建设资金,而是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采用PPP模式利用社会资本投资人防工程建设。

  三、主动作为,将融合式发展落实到位

  第一、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范性文件。随着襄阳市“两个中心”(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迫切需要有一个指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范性文件。但目前我国有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性立法却十分薄弱。《人民防空法》、《物权法》、《城乡规划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等法律、规章明确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但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未作具体规定。地方立法现状也比较滞后,仅广州、深圳等地出台了一些政策性文件。因此,制订可操作性强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指导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非常必要。2012年,市民防办按照市政府领导的批示,迅速成立专班,组织精干力量赴广州、温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考察调研。认真搜集资料撰稿,查找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参考借鉴了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襄阳实际,代市政府起草了《襄阳市市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向市政府报送了《关于我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和《关于〈办法〉起草说明的情况汇报》等文件材料。在市法制办的指导审核下,与上位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比对,进行逐条梳理和斟酌,两次召开政府协调会,充分吸纳了市直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反复修改,几经易稿,经过7个多月的精心打磨,2013年6月,该《办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襄阳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出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范性文件的城市。

  第二、把人民防空规划纳入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市民防办根据城市所处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结合城市防空袭预案、人口密度、水陆交通及行政管理区划等现状,通盘规划城市建设与人防工程、通信警报、应急机制和应急平台、人防宣传等项建设,确保从源头上合理规划布局人防项目建设,形成完整的城市人防综合规划体系。2013年市民防办聘请清华同衡城市规划设计院公共安全研究所编制了《襄阳市城市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规划》,2014年9月通过专家评审,目前已报市政府审批。

  第三、切实将人防建设主动融入城市建设大局。首先,把人防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从源头上落实了人防工程建设要求,贯彻人防标准规范。切实将规划内容落到实处,不论新区开发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依法修建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民防空建设,确保城市发展到哪里,人防工程就建设到哪里。统筹规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人防工程在节约城市建设用地、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在东津新区规划建设中,至始至终都贯彻了人防要求,落实了地下空间与人防工程规划,确保了新区建设与人防工程建设的同步推进。

  其次,主动融入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人防工程结建。近三年来,襄阳市人防结建工程审批量、竣工量以及易地建设费征收都实现了大幅度的同步增长,是这多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其三,充分开发利用人防工程。利用人防工程作仓储、物流、加工、商贸、车库等,增强经济活力,增强人防发展后劲。利用人防资源积极服务民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购物、健身等场所,积极努力多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让人防建设成果真正惠及民生、造福于民。同时把落实防护要求作为建设质量的抓手,提升人防工程建设质量,在规划设计、审查审批、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全过程都主动融合,严格落实防护要求,确保人防工程建设质量关,为“两防一体化”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同时加强人防工程的日常监督管理,如:消防安全管理、市场管理、工程维护管理等,也已成为人防工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四、切实将人防建设主动融入应急管理体系。一是积极主动参与。市民防办以人防战备资源积极参与政府抢险救灾、应急救援为切入点,将人防建设全面融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人防部门作为应急管理成员单位,承担了相应职能。二是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人防战备资源为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服务。三是完成指挥平台对接。加强基本指挥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保证各级指挥中心之间及其与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部之间的互联互通,为应急救援提供指挥保障。四是抓好人防专业队伍建设。要把人防专业队伍纳入政府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突出抓好人防特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训练,将其作为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有生力量,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五是实行联合训练。与湖北省机动通信局联合开展训练,互相学习观摩,开展现场培训,相互交流提高。

  同时,为进一步融入应急管理,市民防办重点推进人防信息化建设。人防信息化建设是人防工作的重头戏,是战时人防部门组织指挥的根本保障,也是大力推进融合发展的根本保证。首先,抓好指挥所建设。人防机动指挥所和固定指挥所的建设,实现地面与地下、固定与机动、上级与下级互联互通。其次,抓好信息系统建设。健全完善各级各类指挥信息系统,合理配备设备设施,提高科技含量,优化结构关系,拓展指挥功能,全面推进多模式,多手段的相互融合,建成统一高效,快速灵敏的信息传输平台,确保战时指挥机关和平时应急救灾指挥部的命令畅通,情况及时掌握。积极利用人防信息网络资源,按照平战结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要求,把人防指挥体制与政府处理公共突发事件体制有机衔接起来,把人防各类专业队伍纳入地方应急救援队伍,将其作为政府防灾救灾的重要力量;把人防指挥设施、信息传输网络和警报设备设施用于保障平时应急救援行动

  第五、切实将防空知识宣传主动融入社会科普教育。把人民防空知识与社会科普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种科技资源,大力推进科学普及,推动人防教育与防灾应急教育相结合,要通过完善体系、建立阵地、改进方式,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开展城市防空防灾演练,深化防空防灾教育培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国防观念和防灾避险防护意识。普及防空防灾知识,提升群众防灾技能,是避免灾害、有生力量减员的重要环节。因此,人民群众的防空防灾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仅人防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走融合式发展模式,动员社会的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做到电视有影、电台有声、报刊有文等宣传教育效果,让群众充分了解防空防灾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防护能力,实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在灾难来临时得到有效保障。这几年,市民防办通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防空防灾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训练,提高了大、中、小学生的防空防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每年的防灾减灾日、科技周、科普日、国防教育月、国家宪法日,该办都通过新闻媒体、各种新媒体和现场宣传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普法活动,提高公众的防空防震意识,同时也扩大了民防工作的社会影响和认知度。

  人民防空训练军民融合式发展问题研究 时间:2017-02-23 中国论文网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加快推进人民防空建设事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人民防空训练作为人民防空建设中最具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着眼于军事斗争人民防空准备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在人民防空训练领域,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民防空训练保障现代化水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深刻理解人民防空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本质内涵

  人民防空建设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指把人民防空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入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训练、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把人民防空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人民防空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的后劲,实现“1加1大于2的效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为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其本质是将人民防空建设有机地融入经济社会建设,谋求人民防空事业的创新发展,提升综合效益是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不断完善人民防空战备训练军民融合式保障机制

  在当前和平时期,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防空战备训练工作难落实的重点对象是建立在有关行业、单位的专业队伍。目前,人民防空领域自身掌握的专业队伍仅为信息保障、生化救援方面的少量人员和工程设计、抢修方面的部分技术人员,换言之,专业队伍多数组建在有关行业、单位之中。对此,我们要建立完善各种训练保障机制:

(一)加强专业队伍编成和应急使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主导,与有关部门、单位协商协作构建,采取基于任务需求的模式,对各种专业力量进行统编混配,以满足联合行动的需要;应急使用机制的建立结合防空防灾一体化实践的探索适时促成,人民防空部门承担什么样的平时应急救援职能任务,即应有调度使用相关专业队伍的权力;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添置、更新和补充机制,以专业队伍所在行业、单位负责为主,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和负责战时防空袭特需器材工具的模式建立。

(二)与当地省军区(警备区、卫戍区)各级军事机关协调建立与民兵训练相结合的训练保障机制

  将人民防空专业队伍训练纳入到民兵训练之中,混合或各自编组,共同安排训练计划,统一组织施训,训练设施、教员等保障共享,训练经费从民兵训练经费、人民防空训练经费和专业队伍所在单位有关经费中支出。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机制与各自专业队伍的战时编成和使用无关,仅仅是解决平时训练问题。

(三)与有关行业、单位单独建立人民防空专业队伍训练保障机制

  围绕在职在岗训练、分队合同训练和城市人民防空综合演练,在科目、内容、时间、人员、经费、考核等方面的安排上,针对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制度规定,日常训练机制主要是结合专业队伍所在单位生产、业务等平时工作,形成以在职在岗为主练技术、以短期大分散小集中教学培训为主练战术、以结合本单位组织的平时应急处突训练为主练协同、以训练计划和检查考核为抓手的训练机制,促进训练任务的落实。

  三、逐步构建人民防空网络化训练军民融合式保障平台

  网络化训练是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基本形式,也是目前人民防空训练的“短板”,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联合、集成不够,与地方相关部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网络联动不够,有些省市的建设发展也比较滞后,应适应需要,区分类别,加大投入,强化统管,积极加快推进。

(一)建立网上训练平台

  省级以上人民防空部门,应建设能够融合的广域训练专网,架起“信息高铁”,进一步走开网上训、网上演、网上考、网上研的训练路子;具备兼容交链条件下的各级人民防空指挥机关,应以一体化指挥平台为核心,研发移植各类指挥、防护目标、疏散救援模拟仿真、态势生成、导调传输、教学授课、训练管理等软件系统,充实完善各类数据库,构建具有区域异地授课、多级同网联训、联演、联研、联考等多种功能的训练综合信息平台。

(二)广泛开展网络运用训练

  在使用管理中发现问题,进而完善、丰富和拓展功能。相互存在“烟囱”和“隔断”的单位,应按照统一数据格式和交换协议,自上而下总体设计、由下而上逐级集成,尽快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形成通联链路。信息化建设落后的单位,应集中力量,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推进训练信息网络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建设发展,特别是要注重充分利用指挥所信息系统,日常办公系统和其它可资利用的党政机关网络系统,通过加注训练功能,提供训练保障平台。

(三)积极推进城市各类信息网络资源共享共训

  紧贴人民防空的职能任务,把最大限度的利用城市网络信息资源,开展人民防空训练演练,作为平时人民防空训练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多赢的局面。

  四、积极探索人民防空基地化训练军民融合式保障模式

  建设发展以信息化为主体特征的现代化人民防空训练基地,是提升人民防空训练质量效益,保障人民防空联合训练、集成训练的重要依托。各级人民防空部门应本着兼顾兼容的思路,与城市相关训练培训机构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训练场所,同时,充分利用人民防空指挥所、应急指挥中心、疏散基地、办公场所等环境和条件,构建人民防空训练基地。

(一)建立集中训练基地

  国家层面,应在各战略方向,与有关军区、省市合作,建立一定数量的国家级人民防空训练基地。

(二)建立区域性训练基地

  各省市应搞好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和力量,统一组织建设本地区人民防空训练基地。

(三)建设本级训练场所

  市、区、县人民防空部门要根据本单位实际,结合工作任务,建设本级的集成训练场所。

  通过三级联建,进而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配套化和布局合理、系统强大、手段先进、功能完备、多场联动、军民融合保障的新型基地体系,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各级一体、跨区支援保障,联合训练的总体训练保障需求。

  五、努力提升人民防空模拟仿真训练军民融合式保障层次

  信息化条件下人民防空训练,很多训练内容都可以通过模拟仿真来实现,因此,加强人民防空模拟仿真训练环境和条件建设,是提高模拟仿真训练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军地联合协作攻关机制

  通过组织产学研用一体化科研力量,联合协作攻关,多途径改造、研发信息化程度高的模拟仿真训练软件系统和训练装备器材。

(二)集中建立人民防空模拟仿真训练室

  在各级各类人民防空训练场所和专兼用训练系统,训练中心,嵌入、安装模拟仿真训练软件,提高人民防空训练实战化的逼真程度。

(三)加强人民防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模拟仿真训练

  着眼信息化战场的复杂电磁环境,最大限度运用信息化手段,构设种类多样、动态交迭的电磁环境,以建实战化背景为目标,提高模拟仿真训练效果。

  人民防空是一项全民的事业,是一项为民造福的事业,人民防空训练作为人民防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紧密相连,因此,加强人民防空训练,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民防空训练保障现代化水平,是人民防空建设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市人民防空会议强调:加快构建人民防空体系 创建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2016年08月31日

  8月30日,全市召开人民防空会议,认真总结我市“十二五”人防建设经验,安排部署“十三五”人防建设任务。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强化使命意识,充分认识加强人民防空的重大意义,加快构建人民防空体系,努力形成人民防空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市委副书记、市长邢国辉,市委常委、石家庄警备区司令员鲍际国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石家庄作为国家一类人防重点城市和首都的南大门,在维护首都安全维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护城河”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切实增强推进人防建设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强化举措,最大限度把人防工程建设的潜力挖掘、释放出来,把人防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要求,强化融合意识,在城市建设中统筹规划人民防空建设,坚持规划引领、重点突出、多元投入,把人防工程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抓好重点区域公共人防工程建设;在经济建设中强化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能力,加强数据管理,强化安全监管,提高防护能力;在社会服务中充分发挥人防潜力,全面提升现有人防工程的服务能力,积极拓展新建人防工程的公共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人民防空在应急指挥中的作用。

  会议强调,人防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快形成人防建设的巨大合力,各县(市)区要把人防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政府任期目标,健全机构,配齐人员,确保工作有效开展。要加强宣传,营造环境,提高全社会的人防意识。各部门要加强配合,有序推进,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盘活资源:人防工程“住”进大产业——吉林省发展人防经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

  子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8-25 来源:中国军网

“等闲”之处莫等闲

  近年来,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版图上,曾经以“共和国长子”闻名于世的东北地区一度暗淡下来。面对去产能、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东北地区“保增长”压力巨大。压力亦动力,思索亦探索——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这块黑土地上的人们在思考:如何让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与军民融合两大国家战略相互衔接形成合力?如何立足优势、顺势而为,在双重变奏中找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机?

  吉林省军地各级在探索中发现,挖掘人防工程的潜力,把“闲置”的人防工程利用起来,此举不仅满足了安全需要,更催生了裂变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融合眼看到两面:把闲置工程用起来 “地下长城”应运而生

  5月16日,吉林省首家战备级大数据灾备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全国首家利用人防工程建设的战备级大数据灾备中心。

  如何对重要经济目标进行防护,又不给经济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这曾经是让吉林省人防办主任王涌慧特别犯愁的一个课题。

  放眼当今社会,数据既是经济建设的血液,更是未来战争的命脉。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重要经济目标,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水源、电站及市政基础设施延伸到如今的网络大数据中心。2016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提出:要把网络信息数据安全上升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

  当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赶上千载难逢的大机遇,人防工程作为曾经的闲置工程也被重新纳入吉林省党政领导的视野:“地下长城”应运而生,省去了征地、建设和维护等费用,大幅减少了数据中心的建设投资,还保护了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人防建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专家考察认为,与传统的地上数据灾备中心相比,这一有益探索的重大意义在于积极推动人防融入军事斗争准备、融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

  融合手热情召唤:把闲散资金聚集起来 “民间资本”用得其所 记者在灾备中心看到,人防工事内温度恒定,可控制在8至14℃。一排排机柜摆放整齐,各种供电、制冷机器高速运转。“灾备中心具有防核、防化、防磁暴、防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使数据真正实现了‘高枕无忧’。”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大产业“住”进人防工程,充分发挥了人防工程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能使命。现在看,利用人防工程建设战备级大数据灾备中心,有两个“好”:第一好是总体运营费用较地面节省60%;第二好是具备防核、防化、防磁暴、防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战争级防护能力。

  这两个“好”能够呈现在世人面前,还要归功于“民间资本”的巨大贡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凝聚各方力量。探月工程都能向民间资本开放,人防工程为什么不能?“我们就是要让‘民间资本’上天入地!”决策者的豪迈激活了“民间资本”的热情。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吉林省人防系统降低民间资本建设人防工程的门槛,全省民间资本投入24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130%。

  北部战区一位领导说,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就得像发现人防工程一样,不断发现潜在的“富矿”;就得像吸引“民间资本”一样,善于凝聚各方力量。

  融合策务实求真:把等闲优势发挥出来 告别“老三样”时代

  在全国首家战备级大数据灾备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发布会上,中国联通、国科量子、中交信通、世纪互联等十余家企业争相签约。

  过去,这些人防工程被不少人认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包袱”。而今,丰富的人防工程资源无疑成了吉林发展的“财富”。从“包袱”到“财富”,变劣势为优势,中间的“路径选择”就是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省领导介绍,吉林在巩固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老三样”的同时,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条新路。

  已经正常运行的大数据灾备中心,可为各行业提供优质的数据处理、存储和灾备服务。而今,打造成国际化的数据处理与数据灾备产业基地,已成为中心上下齐心协力努力的一个方向。

  从经济建设的跟跑者到大数据产业的领跑者,吉林省新兴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经济观察家认为,这归功于军民融合与老工业基地振兴两大战略的相互衔接、相映生辉。初尝甜头的东北人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们在思考:东北地区还有哪些优势资源可以挖掘?哪些领域可“复制”人防工程的现成经验?军民融合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去产能、调结构的过程中,究竟还能扮演什么角色?

  记者感言 ■刘建伟

  用好这个“超级杠杆”

  一个小小的思路转变,从一项满足安全之需新举措做起,到形成发展合力,激活整个大数据产业,再到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活力动能。这的确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之所以能激发如此大的动能,是新举措背后的大战略。如果说人防工程如一个支点,军民融合就是一个蕴含巨大能量的“超级杠杆”——找不准位置,就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而拿捏得当就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效益。

  用好“超级杠杆”,一要敢用,二要会用,三要善于做好示范。一人一地用好“杠杆”,满足的只是局部需求;大家都能用好,迎来的是满盘皆活。

  谢伏瞻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做好人防工作有备无患。要准确把握人民防空的新定位、新目标、新使命、新要求、新路径,深刻认识人防的战略性、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人防工作真正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大局中统筹安排、同步推进,把人防工作做好。二要明确目标任务。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建设强大巩固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的奋斗目标,认真落实我省关于深入推进人民防空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人防建设“十三五”规划,推进重大工作专项和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推动河南人防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为建设强大巩固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作出积极贡献。三要坚持融合发展。转变人防建设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坚持人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注重人防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衔接,统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规划建设,把人防工程建设与市政、住建、交通、环境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满足防空袭、防灾害、防事故、防恐怖袭击等需要,服务于交通、停车、仓储等民生领域,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能使命。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人防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实好人防军政共同领导体制。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要高度重视人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人防建设重大问题。要加强人防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调动人防战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努力把河南的人防事业做好。

  山东省推进人防工程军民融合式发展建设纪事(2012-06-29 16:54:08)转载▼

  标签: 分类: 山东人防 杂谈

  今年5月3日,是济南“五三惨案”84周年纪念日。这天,随着防空警报拉响,由山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组织的城市防空袭演练,在济南市天桥区、济阳县等地拉开帷幕。记者在山东物业管理学院看到,参演师生快速从教室跑出进入地下防空设施,演练秩序井井有条。

  新形势下,山东省把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应急建设结合起来抓,走出了一条人防工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路子。如今,人防工程已成为齐鲁大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人防工程利用——年产值达22亿元

  站在青岛中央广场规划图前,感受到的是青岛人对人防工程谋篇布局的大手笔:中央广场有三层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规模较大的地下商业中心。

  地下空间开发程度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也考量着这座城市决策者的人防观念。“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各地认真开展人防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截至目前,该省已有81个县市区完成了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工作,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付诸实施。德州市推出的“地下德州”战略,明确提出“建地上必须先建地下,建地下必须兼顾人防”的要求,制定出台《德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逐步建立以地下商业中心、停车场、过街通道、商业街为主要内容的地下人防工程开发利用体系。

  与“十五”末相比,山东人防工程平时开发利用面积增长189%,利用率达到70%,创造就业岗位万个,年产值达到22亿元,增长33%,年创利税达到8334万元,增长46%。

  人防工程建设——五年增加130%

  着眼人防工程与城市建设同频共振,山东各地积极利用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道路拓宽、广场建设等机遇,提高人防建设与使用的效率。近年来,山东省每年建成的人防工程,相当于增加了2000亩土地。

“十一五”期间,针对人防工程防护体系不健全、专用人防工程不能满足城市防空需要的问题,在健全省市县三级防空指挥所建设的同时,该省大力推进医疗救护工程、专业队工程建设,提高各种专业工程的比例,为战时防空袭、平时防灾救灾提供了配套完善的防护工程。记者了解到,较之“十五”末,目前该省人防工程总量增长达130%,城市人均掩蔽面积增加平方米,同时,各类专业救护防护分队相继成立,各类应急应战设施不断完善。

  从远处眺望山东省立医院东院,令人惊叹的是船式楼群设计,4座大楼犹如一个个展开的风帆在远航,而看不到的景观在地下。这座医院在规划之初,济南市人防办就与工程方积极协商设计,建成了战时救护所、医疗救护器材库、医疗救护车车库等地下人防工程,满足了战时防空袭、平时救灾医疗救护需要。

  人防工程资金——社会筹集300多亿元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石油、化工等战争潜力工业和城市供电、供气、供水、通信等生命线成为空袭重点目标。这个残酷现实让满怀忧患意识的山东各级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战争中城市人防建设任务更加繁重。

  以前,人防工程建设投资主体单

  一、建设数量少。为解决人防工程融资难问题,山东省人防办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政策,明确法定义务之外建设的人防工程产权归投资者所有、将地下空间使用权纳入土地拍卖市场等举措。这些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近几年来,山东省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建设人防工程,走出了一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路子。在2011年“鲁港合作招商周”活动中,该省有75个人防工程建设项目签订社会化合作协议,总建筑面积达213万平方米。济宁市的太白楼路、临沂市的人民公园、青岛市的海琴广场等地下人防工程都是通过明晰产权、招商引资、利用社会资金建成的。

  近5年来,山东省共吸引300多亿元社会资金投入人防工程建设,有力地推进了人防建设的科学发展。山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改革战略全局,作出战略部署,为深化人防改革指明了路径。人防是国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人防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形成推进人防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

  1、深化改革是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35年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革命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

  2、深化改革是推动人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60多年的人防建设发展历史表明,人民防空始终与国家安全形势息息相关,与战争形态巨变同影相随,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因此,人民防空必须乘势而上,抢抓机遇,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人防建设发展质量效益,有效履行好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救援的历史使命。

  3、深化改革是破解人防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是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经过60多年来的建设,人民防空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比如机制体制与完成人防工作需要不相适应,现代化水平与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不相适应,专业队伍与完成应急任务不相适应,管理方式与市场配置不相适应等。要破解这些难题,只有深化改革,别无路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思,坚定信心,时不我待,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不断开创人民防空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进人防建设融合发展,既是新时期人防建设科学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也是人防建设领域的一场深刻改革。第六次全国人防工作会议提出融合发展以来,各级人防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人防加快发展,加快转型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但融入范围还不够,融入深度还不深,融入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有许多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因此,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实践,彻底打破人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相互分割,不相适应的格局,笔者认为应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上下功夫。

  一是要在完善融合机制上下功夫。完善融合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人防军政共同领导的这一特有体制机制,健全建立推动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工作协商,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等制度机制,畅通融合发展渠道,努力形成职能明确,责权一致,领导履职,协同到位,运转顺畅的互动格局,做到有位到位,有名有实,履职尽责,为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要在提升融合层次上下功夫。提升融合层次,就是要实现在顶层设计上融合,切实把人防建设真正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军民融合式发展规划,纳入相关部门工作计划,纳入各级领导述职内容,在制定政策法规,筹划重大项目,安排建设投资等相关活动时切实落实规划任务,真正做到同规划、同建设,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权大于法的倾向,始终做到一旦规划确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规划,监管规划,真正在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上做文章,推动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三是要在拓展融合领域上下功夫。拓展融合领域,就是要紧紧抓住经济和社会发展大繁荣的有利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积极推进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中落实人防要求,把融合深度发展贯穿到人防工作全过程。要抓住当前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国防建设转型期,经济发展增长期,城市建设推进期,全面推进人防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城镇化建设,公共安全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真正建设成为功能齐全,配置合理,管理有序的人防综合防护体系。第一、在应急管理上拓展。要进一步融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人防信息网络、人防指挥所、疏散地域、物资储备、专业队伍等战备资源,为防灾救灾和重大安保行动提供支援,并在实战处突中锤炼队伍,检验装备,提升能力。第二,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上拓展。要充分发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力军作用,主动参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落实人防要求,为完善城市功能做出积极贡献。第三,在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上拓展。要强化防护目标监管,防护手段完备和防护行动组织上的主导作用,协调推动相关部门建立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监督指导重要经济目标单位落实防护要求和建设任务,落实目标考核,推动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第四,在市场资源配置上拓展。要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求真务实,按照“环节最少,程序最优,效率最高”的要求,简化审批程序,创新审批方式,做到放权、分权,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到位,凡是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和部门自行设定的前置条件一律取消,凡是能交给市场和社会的全部取消,凡是能下放的全部下放,更多、更快释放改革红利;要以市场为导向,放宽门槛,反对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组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人防投资公司,参与城市基础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参与人防工程设计、监理,创办人防设施设备厂等(除保密要求外),对社会投资兼顾防空需要的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在税收减免,资金补贴,贴息贷款和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努力把人防建设置于全国和战区大局,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经济发展,打造新的人防增长极;坚持平战结合方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确保战备效益的前提下,充分激发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活力,参与人防投资建设,参与市场管理,以市场带动人防产业,以人防产业促进人防建设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第五、在推进人防事业单位改革上拓展。要加快推进人防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力度,切实剥离与人防部门有关联的企业,切实解决好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管办不分,混岗安置等问题,在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做到该分流的分流,该合并的合并,该撤销的撤销,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使其身份清楚,职责清晰,岗位明确,更好发挥作用。

  盘点2017年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十大历史性事件 2018-01-01 泓泉淼淼

  编者按:2017年,注定是载入军民融合光辉史册的战略性元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一年,把军民融合作为必须坚定实施的国家战略并写入党章,成立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统领全局工作,将军民融合与创新驱动结合提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审议国防科技工业、军事后勤、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军民融合指导性文件等等,无不体现了领袖对于军民融合的重大关切和战略定位。

☆按重要程度排序 事件一:高规格领导机构和高层次办事机构成立

  2017年1月22日,为了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总书记担任主任,作为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对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副主任包括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三位时任常委,四位常委在一个新设立领导机构任职的在十八大以来只有2个,除了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就只有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了。细心的网友细数了委员会成员,除了前面提到的四位常委外,还有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军委2位副主席、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时任职务,现在有得已是常委)。办公室为中央序列,由时任常委的一位副总理兼任,金壮龙担任常务副主任(正部级),金壮龙曾在国防科工委部门任职,有军工背景也有民用背景,特别是直接领导下C919大飞机的成功足显其领导才干。网上披露的四位局长是来自发改委、工信部、军委战略规划办等部门的核心岗位领导。这样的豪华阵容,这样的高职配备足显中央对于军民融合办事机构的重托和厚望。事件二:党的十九大正式将军民融合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并写入党章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军民融合的新论断新要求,作为五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五个更加注重”之一,明确了军民融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在强国强军中的战略地位,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同作为必须坚持的国家战略;明确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以及战略任务,要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特点规律的认识升华,是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最新成果,具有长期指导意义。事件三: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2017年6月20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这个机构正式运转,更重要的是领导架构首次对外披露。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扬帆起航。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吹响了迈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号角。事件四:军民融合创新体系首次提出

  2017年3月12日,总书记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深厚土壤,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要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军事战略,加强同国家战略规划对接,积极促进军地各个创新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有效推动国家和军队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全面互动。推动融合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布局。事件五: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2016年9月22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标志着这个机构步入正轨。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十三五”期间推进军事后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施意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管理办法(试行)》,向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明确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确立了现代后勤就是军民融合后勤的理念,主动把军事后勤保障的力量之源扎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壤之中,努力构建现代化的军事后勤军民融合体系。要求加大经济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力度,促进军地资源共建共享,是利国利军利民的大事。事件六:省级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相继成立

  2017年10月11日,一则新闻,河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共河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河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是省委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全省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向省委常务委员会负责。同时设立中共河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列省委工作机关序列,负责全省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导落实。这揭开了省级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序幕,从发布的新闻看,后续黑龙江、四川等省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相继成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据本区域军民融合特点和规律,建立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逐步形成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统一领导,各领域分工协作、各地区具体落实的工作运行格局。事件七:军民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初成体系

  2017年12月26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7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筹划,可以看到全国军民融合大体面貌,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编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军委战略规划办提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去年中央还发布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再加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披露,当前人防、交战、国民经济动员等专项规划已发布实施,20个省份出台军民融合发展规划。由此可知,将逐步形成由顶层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到各领域专项规划,再到各地区发展规划,形成军民融合发展顶层设计体系,值得拭目以待。事件八:《“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公开印发

  2017年8月24日,科技部、军委科技委联合印发《“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部署“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有关工作。之所以作为重大事件,不仅是科技兴军、科技创新的引领地位,更是为科技领域的开放姿态,专项规划全文公开印发,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军民融合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发挥了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瞄准2020年基本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规划部署了7个方面16项重点任务,推出强化科技军民融合宏观统筹,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共享,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等任务。事件九: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展览如期举行

  2017年9月18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中国科学院、全国工商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开幕。为什么说重要,是这个展览上一届总书记亲自出席。这一届首次由新组建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领衔第一主办方,成为当前国内武器装备军民融合领域最具权威性、综合性、示范性的一项国家级战略和论坛活动,可谓大手笔。这次展览,聚焦信息技术领域,分设室内展示和网上展示,共354家企业422项技术成果参展,同期举办政策辅导、机制创新、信息技术等专题论坛。活动主题集中,参展广泛积极,内容丰富多样,发挥了展示技术成果、搭建交流平台、推进相互合作的积极作用。事件十: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成功举办

  2017年9月2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全国工商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颁奖。这次大赛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大赛以“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7个重点领域,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1个军工集团公司选送816项创新成果参赛。经过初赛、半决赛和决赛,42项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分获金银铜奖,78项优秀成果获得优胜奖。大赛搭建起了跨军地、跨领域、跨所有制的展示交流平台,加快推动军民两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事件,如中央发文规范以军民融合名义开展活动、各部门实施军民融合探索活动、各地成立军民融合示范产业园和智库、各大学会组织成立军民融合专业委员会、各大企业和机构成立军民融合研究院等等,尽管没有列入十大历史性事件,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回顾2017年,可以称之为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元年,展望2018年,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将在全党全军全国全面展开,战略规划深入实施,重大项目持续推进,示范带动探索建设,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习近平指出,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人防事业取得新的成就,为维护国家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新形势下,希望人防战线的同志们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国防意识、责任意识,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建设强大巩固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要提升履行使命任务能力,提高防空袭斗争能力,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使命。要转变人防建设发展方式,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推进军民融合,努力实现更好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发挥军政共同领导优势,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军事机关要加强组织领导。

  李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人民防空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坚持人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断提高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要从国家发展和安全高度深刻认识人民防空工作的重要性,构筑好人民防空的“地下长城”,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二要在新型城镇化中统筹推进人民防空建设。把人防工程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更好发挥地下资源潜力,形成平战结合、相互连接、四通八达的城市地下空间。三要增强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功能。建立分级分类防护机制,对已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实施防护改造,对新建目标同步落实防护措施。推动部分重要经济目标逐步转入地下。四要开发利用人民防空资源。既要发挥人防的公共服务功能,从实际出发,把人防工程用作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搭建“双创”平台,发展新业态;又要发挥人防应急救援支撑功能,纳入城市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增强公共应急能力。五要积极推进人防市场化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人防设施建设、经营和管理。六要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把人民防空建设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各级人防部门要主动做好军地沟通协调,促进形成人防工作合力。

浅谈航天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策略 篇11

  关于航天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9日】 【军民结合推进司】 【字号:大 中 小】

  要点提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现状的分析,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军民融合发展为例,从理念、思想、方向、方法、内涵和基础等六个方面入手对军民融合发展的一些思考。

  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现状

  纵观世界各国军工企业的发展历史,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一种潮流和趋势,也是军工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大力发展民用产业,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已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外很多军工企业都跻身世界500强,销售总收入在百亿美元以上。其中,民品收入已成为销售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快速推进,2005年~2007年,很多军工集团的民用产业都有较大发展,民用产业比例突破50%,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

  从国内外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特点来看,主要体现在军民技术关联、军民资源关联和军民产品关联等三个方面。

  当前,航天企业军民融合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思想,国家宏观政策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强劲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看到机遇,我们增加了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信心,但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曲折、挑战和各种各样的困难。“重军轻民”观念依然存在,思想认识亟待深刻转变;市场化运作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经营管理模式变革迫在眉睫;产业化、规模化尚未形成,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力量薄弱,全产业链发展能力亟待提升;军工优势没有充分显现,军民融合互动发展格局尚未形成;民用产业竞争力不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任务紧迫艰巨;经营管理、营销人才严重缺乏,民用产业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军民融合发展要理清大思路

  所谓思路可以归纳为12个字,即理念、思想、方向、方法、内涵、基础。

  理念:用整体式发展理念指导军民融合发展,就是要把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职工的价值观,形成价值观体系,用整体发展的理念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评价工作。

  思想:在用整体发展观来认识和分析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广泛的共识,共同的认识、价值、理想,共同的对企业发展的信念、目标、视野。

  方向:实现军民融合发展要有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三院作为我国唯一集科研、生产、试验、服务于一体的飞航导弹研究院,成立50年来,先后研制成功了多系列飞航产品,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三院在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探索上,提出了打造整体式、创新型、能力型高科技产业集团的总目标,明确了军品基业、民品主业、外贸产业互动发展的三足鼎立产业格局,强调军民融合互动、内外互动、军民贸互动,实现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互动发展、军民科技资源共享、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核心能力也是三院军民融合发展的方向之一。企业的核心能力表现在七个方面,战略决策、创新、组织管理、科研生产、营销、学习、快速反应能力。在核心能力提升方面,三院将重点关注项目培育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风险防范能力。

  方法:军民融合发展要关注四点———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开放性的全局视角、市场化运作、差异化管理。系统性的思维,强调要从企业的整体,从全局的工作来看待问题。开放性的全局视角,强调视野的开阔,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件事情,要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思考。市场化运作、差异化管理,强调要按照不同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管理军品和民品,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来管理民品、发展民品。只有实现差异化,才能实现对市场快速反应,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快速实现研发生产转化,实现军品和民品的互相促进。

  内涵:三院按照整体式发展理念,系统分析自身实际,制定了军民融合发展的“三三三一”产业发展格局,即建立三个百亿园区、发展三个百亿产业、打造三个百亿企业、培育一个现代服务业。重点加强在航天防务、装备制造、光电信息三大产业领域的发展,发展以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工程服务、工程咨询、文化创意产业、高档餐饮住宿、商贸等产业为主的高端现代服务业。

  基础:基础指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现有的各类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和优势。航天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总体优势、专业优势、技术创新优势、资源优势、队伍优势、品牌优势。以三院为例,其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核心技术、支撑技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四个层次构成的较为完善的专业技术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取得了1000余项专利和近1300项国家级和部委级科技成果;具备了先进的生产条件和跨越6个省市的区域布局;拥有一支素质优秀、技术精良的高端人才队伍以及多年来航天高技术品牌形象造就的品牌影响力,这些都为军民两业融合、两业良性互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关注和把握几个关键环节

  坚持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动军民融合跨越式发展。三院军民融合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思想认识上的根本转变。在思想认识上,要把民用产业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做,要变成几代人,代代人相传努力的事情。二要坚持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推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三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差异化管理,不断推进管理体制机制的根本转变。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配套的运作模式,体制机制、组织机构,制度体系、运营管理,激励机制要跟上。

  坚持以市场为龙头,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剂与产业发展中的牵引作用。一是要时刻关注市场的需求。任何一项投资或研发,一定要符合市场需求,不能闭门造车。市场需求除了现实需求外还包括潜在需求。二是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市场意识。只有始终抓住市场这个龙头,围绕着市场,进行资源的配置,生产要素的分配,包括资金、资源、土地、劳动力和人力资本,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要不断提升拓展市场的能力。它对航天企业的发展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各级领导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开拓市场,充分利用航天企业优势,培育新型市场,提升产品向商品的转化能力。

  坚持以营销为主线,加大市场开拓和用户培育,实现民用产业规模化发展。要实现航天企业的民用产业规模化发展,就要构建上下互动、内外互动、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营销体系。按照“市场化运作、差异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三院搭建了两个平台:营销中心和进出口外贸营销平台。两个平台构成三院的整体营销体系。采用厂所公司与院并存的两级立体营销模式,实现了营销渠道、营销队伍、代理机构、品牌形象等资源的全方位整合,树立全局意识、实现整体营销。院营销中心是全院整体市场推广、重大和重点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的统一平台,与厂所公司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相连接,开展技术项目、营销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坚持以厂所公司为经营和研发主体,实现研发与产业紧密结合互动。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就军品和民品的经营主体来

  讲,二者是不同的。军品的经营是以院为主体,院要对每个武器型号实行整体经营管理,对每一个质量问题负责。但是在民品的经营上,院不应再是主体,而应以厂所公司作为民用产业发展的经营主体。院主要作为投资决策主体,履行宏观管理职能。研发作为产业链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民品的研发也应以厂所公司作为主体,与产业紧密结合。经营与研发工作,要特别注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龙头、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航天企业要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推进自主创新。实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形式很多,有股权式的、合同式的、虚拟运作方式的都可以进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一切围绕着用户开展产学研工作。

  坚持产业发展和资本运作并举,整合资源提升效益,推动军民互动发展。目前,军工企业内部产业整合以及谋求外部发展战略已迅速提上日程,酝酿已久的上市公司资产整合、资产注入等已经在各个军工企业启动。在国家积极推行产业结构调整、资产整合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军工集团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都将增强军工产业借助资本市场的整合力度。三院确立了民用产业发展以培育“石油装备产业、电力装备产业、光电信息产业”三大产业为目标,鼓励军品单位以技术成果或资产入股民用产业提升民用产业发展能力,鼓励各单位及下属公司之间互相投资,实现军民产业以资本和项目为纽带的有机结合,鼓励各单位基于专业能力和产业链条,围绕主业开展外延式兼并扩张,并准备了专项发展基金,支持重大项目培育,支持产业发展的兼并收购。

  坚持做好风险管控,建立企业大安全大风险理念,实现企业安全运营。在国家对企业监管越来越严和企业的管理系统越来越复杂,社会开放的融入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企业发展中的风险向广度和深度扩展,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产品质量风险、组织机构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各个方面的风险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所以,我们要建立大风险、大安全的理念,积极推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中尤其要关注几个风险点:一要关注现金流不能断,要形成良性循环;二要关注应收账款,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应收账款同步也在增加,应收账款的控制风险也在加大,要有效控制应收账款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三要关注库存风险,因为库存就是占用资源,增加成本,如何降低库存,如何有效采购,通过何种方式能降低价格,这些都是我们要面对的;四要关注法律风险,特别是在签署合同时要更多地关注法律风险;五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坚持队伍建设与培育,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人力资源保障能力。要实现军民融合的良性发展,需要建立一套适应军民融合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特别是要提升适应民用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能力。要立足企业战略与未来发展需要,通过公开招聘、内部吸纳、竞争上岗等方式,全面充实民用产业急需的管理、技术、营销等人才,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懂市场、善经营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面向国际国内人才市场,采取人才和智力引进、交流与合作、项目和技术带动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服务于民用产业。鼓励按市场机制采取多种用工制度,积极研究导向性人才流动机制。不断完善对民用产业的激励机制,设立突出贡献奖以及专项奖,尝试采用股权、期权、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制度,探索持股经营、技术入股、收益提成等激励方式,为民品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要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员工建设,提升组织和个人的学习能力,坚持常态化培训,针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需求,要全方位、多角度实施董监事、公司经理、营销经理等多层次民品队伍专项培训。(文/刘尔琦作者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院长)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