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工作报告 > 正文

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2023-06-18 12:05:53工作报告

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下面是热心网友“p86172”整理的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共9篇),以供参考。

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教学调研报告 篇1

  一开学,因徐英老师的突然休假,让我们一年级组有些措手不及。徐英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梁琴芳和陆辉两位老师毫无怨言地主动承担了;宗晓珍老师年纪渐长,身体也一直不算强硬,刚刚才脱掉的班主任一职,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又义不容辞地给担上了。年级组里本就人员不足,再少掉一人,年级组长徐美琴那的分饭、值班,午睡等一系列安排,又要全部重来,无形中又增加了组内其他老师的工作、任务……所有的困难,我们一年级组都通过自身的力量一一克服了,保证了日常教学的正常开展,苦了,累了,但你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开展得那么井井有条,那么出色!

  从调研中发现,我们一年级的老师是智慧的。你们的管理处处都彰显着智慧。课堂上,老师们都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注重用要求与激励同步的方法来组织教学,都能注重情境性与情趣性,采用多媒体课件、游戏等多种方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比如宗晓珍老师,她利用小组争星、奖小红花、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掌声等一系列手段来激励着孩子,一堂课下来,孩子们一直都很专心,整节课都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梁琴芳老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巧用拍手游戏,寓教于乐,孩子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活跃。

  周亚君老师,美术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大量的大自然图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带着浓烈的兴趣在一场美丽的欣赏中感受着艺术的熏陶,整整一堂课,孩子们都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纪律非常好。

  朱蓉蓉老师,注重了音乐课的循序渐进,为学生搭建一个创造性表现的舞台让其自由展示。虞武琴老师的校本课虽然没有教材,但虞老师安排巧妙,前半节课,指导学生做正确规范的眼保健操,利用多媒体,细细指导认准穴位,怎么按、怎么揉……我们的每一位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孩子们的听讲、发言、读书、坐姿等方面,都在用心地鼓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课堂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班级管理上,各位老师也都建立了一套奖励制度,培养学生的个人荣誉感,用榜样激励进步。班级黑板的一角都写清楚一周行为训练的重点,围绕重点,有目的地进行一周训练。比如徐美琴老师,就积极培养小助手,给小助手挂上激励性命名的胸牌,让自己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课前,小助手就会用编好的儿歌口诀跟同学们进行互动的应答:眼——看到;手——放好;身——坐正!让孩子在耳熟能详的儿歌口诀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的班主任,课间就实行了坐班制,教室里的孩子休息的,活动的,秩序井然,基本没有大声喧哗、你追我跑的现象。你们管理的智慧充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轻松的赏识的氛围中,收获着一份成功的喜悦。

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篇2

  摘要

  学前教育是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一个专业,一般认为,幼师毕业生非常好就业,社会需求量很大。那么,我们学校的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如何,很值得进行全面了解。本文在对区及市区部分幼儿园近几年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展开调研分析之后,了解了毕业生就业后情况以及社会上用人需求形势,同时也可以对我们学校幼师的专业素质结构进行再认识,并以此为依据,建议要尽快提高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特色办学、校本课程研发、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毕业就业调研分析幼师发展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是师范类学科里特有的一门专门培养幼儿教师及幼儿教育管理研究人才的学科,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幼儿教育专业,或者叫幼师,他们主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家庭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环境美化与布置、钢琴、美术、舞蹈、视唱、乐理、书法等。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对口就业单位是各类幼儿园及一些新兴的早期教育机构如幼儿早教中心、幼儿智力开发中心、幼儿家庭教育机构等。其专业特点在于:较早地确定了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安排的教学活动都有针对性,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除幼儿教育外,还可向艺术类方向迁移。

  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择业难、就业难的现象。而一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就在于:由于目前幼儿教育远未真正普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幼师毕业生需求量将会很大。但是现实是否真的如此,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到底是多少,现在都在何处就业,就业情况如何,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是什么等等,我们都知之甚少。因此,对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前景值得去做调查研究。

  年月—月,学校分管领导、招生就业办以及教务处等部门人员于对区及市区部分幼儿园进行了关于毕业生本人就业情况及各幼儿园、及早期教育机构用人需求和满意度进行了调研,使我们初步了解了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了解了社会上的用人需求形势;使我们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及职业素养进行了再认识,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议;本次调研也试图从幼师毕业生跟踪调查中所获得的情况,对幼师的现行培养模式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探索学校建设和幼师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提供依据。

  二、调研对象

  调研单位:小学幼儿园、实验学校幼儿园、幼儿园、花园幼儿园、实小幼儿园、二附小幼儿园、幼儿园、外国语实验学校幼儿园、小学幼儿园、中学幼儿园、小学幼儿园、九年制幼儿园、小学幼儿园、小学幼儿园、九年制幼儿园等。

  调研对象:主要为区教师进修学校年以来的部分职高幼师毕业生。

  三、调研内容和方法

  调研内容:幼师毕业生就业情况。

  调研方法:深入用人单位,采用访谈法、登记法等。

  四、分析与讨论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

  1、毕业生市场占有率及目前就业率

  通过对近二十个幼儿园的调研发现,这些单位的%以上员工是我校的幼师毕业生。但是,这些员工很多都是年以前的毕业生,近几年的毕业生占有率很低。其原因分析如下:(1)用人需求接近饱和;(2)待遇低下,学生期望值过高;(3)心理不稳定,耐挫能力差,这山望着那山高;(4)不愿踏实做事,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这就说明毕业生还应该从自身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调整自己以尽快适应市场需求。还有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譬如有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没有理想的单位就不急于就业,宁愿做啃老族;一些经济境况不太好的毕业生即使是收入等各方面条件都不是太好的农村幼儿园,她们也乐意去就业。

  2、幼师毕业生缺乏一定的从业资质

  不管是以前的毕业生,还是近几年的毕业生,大约有%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但是一般都持有育婴师证,这就限制了这些教师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再加上现在获取教师资格证较难,更是增添了她们的悲观情绪。

  3、幼师毕业生的待遇普遍较低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较低,大部分1200元—1500元间,使得部分幼师思想不稳定,甚至有转岗的想法。有部分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就放弃了从事幼教事业,而是从事其它行业,也有自主创业的。

  4、幼师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是太高

  有部分用人单位反映,一部分幼师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是太高,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技能以及公共关系能力。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在逐渐对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资质齐全,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这充分说明社会对具有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需求还是旺盛的,幼儿教育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二)思考建议

  1、抓住机遇,增强社会影响力

  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的出台,学前教育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空前关注。国务院颁布了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国十条”,其中的第三条,专门针对师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各地在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规化,扩充建设公立幼儿园,增加用人编制等。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广为宣传,增强社会

  影响力,吸收更多更好的学生,为提高幼师素质打基础。同时也要积极为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在大专学历进修、普通话培训、教师资格考试课程(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正常开设等方面予以考虑,多为学生完善自身条件、顺利就业做好铺垫工作。

  2、勇于创新,办出特色

  根据幼儿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当今幼儿园的特点,研究幼师生的培养方案,深化师资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幼儿师资。中国人缺的不是知识而是素质,要提倡学生们多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素质修养。作为一个人,尤其作为一个女生,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需要良好的仪态和修养。应该多开些礼仪、心灵鸡汤等类似的课程,多开设户外内容,要打开眼界,走出社会,扩展思维。要将我校的淑女才女行动在理论和实践上向纵深发展。

  3、重视大范围、高质量的专业实践

  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课程,加大幼儿园见习和实习力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要积极构建和不断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观念;二是要丰富实习内容,拓展实习功能,分散见习与集中见习相结合,不仅只是教学观摩、备课上课、制作教具等内容,还要组织幼儿活动以及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和幼儿教育调查研究活动。既让实习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可以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三是应该积极联系建立大范围、高质量的教育实习基地,并要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四是要严格实习管理,制定制度和措施,狠抓教育实习和见习的各项工作。

  4、尝试改变单一性别环境

  长期以来,人们的观念就是带孩子是女人的事,男性青年基本不报考幼儿师范,幼儿园招聘教师更是鲜有男性应聘,从而导致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许多幼儿园长期无男教师。“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师资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和保障。要形成良好的幼儿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更好地培养幼儿刚毅和勇敢的品质,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切实解决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就是要鼓励优秀男生当幼儿园教师,因此幼师招男生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当然对于培养幼师的学校来说,如果招收了男幼师,就在原来清一色的女生中加入了男生,就意味着加大了日常管理的难度。学校是否愿意尝试,值得考虑。

  5、适度控制招生规模,严控生源质量关,严抓培养质量关,增强幼师毕业生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现今以初中生为招生对象的职高幼师,招生分数线大多在普高以下,生源大部分是普通高中升学无望的学生,甚至无分数也可录入。再加上降低了入学面试要求,从而把本应关在“门外”的生源纷纷招了进来,而且每年招生在中考成绩颁布之前就已经宣布结束,这样就将很多尤其是城区学校的后来想进入我校就读的优秀生源挡在了门外。这样的生源状况就使得学校想要轻易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个应该引起同行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建议学校适度控制招生规模,招生时适当划定录取分数线,扩大面试内容和加大面试难度,如加入朗诵、模唱、形象、身体比例、开度、软度、动作模仿和弹跳力等,严控生源质量关,这样才能做到严抓培养质量关,培养出来的幼师毕业生才能具有较强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在幼教市场需求从数量的补充到质量的竞争的过程中,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是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趋势,具备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如艺体、英语、计算机等证书以及高学历证书也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充分说明了学校更应该理性地分析就业形势,超前预测,准确判断,才能牢牢的抓住就业市场。要及早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鼓励学生尽早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行业资格证书,如:幼儿教师证、育婴师证、营养保健师证、舞蹈教师证、早教开发教师证等,为学前教育学生全方位、高层次、多渠道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教师调研报告 篇3

  一、调查对象:

  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儿园全园教师

  二、调查方法:

  谈话法

  三、调查步骤:

  1.根据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编写的“对世纪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手册》”拟定测查的题目。

  2.分别以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测查,同时,对园内教师1998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2.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前的认识水平总体来说是均衡的。经统计检验,天显著性差异;

  3.从1998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与讨论: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2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和%,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六、建议:

  1.根据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测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篇4

  一、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公办中小学1419所,其中农村中小学1395所,占全市总数的%;全市共有中小学生388 968名,其中农村中小学生249 294名,占全市总数的%。可见,我市教育工作的大头在农村。

  现在,全市实有公办教师22 367人,其中农村15 937人,占全市的%。其分布情况是:全市小学12 649人,其中农村10 225人,占全市的%;全市初中7145人,其中农村5281人,占全市的%;全市高中2573人,其中农村431人,占全市的%。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在农村。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教师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农村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农村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农村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二是农村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的短期培训,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口语强化培训等,缓解了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和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各县(市、区)也把教师继续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采用了多种有效方式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三是支援农村教育工作进一步拓展。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全市城镇中小学教师轮换任教工作意见》(晋市人字【2005】74号),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列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并把此项工作与特级教师推荐、教师的评模推优、职称评定工作挂钩。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离岗全职、在岗兼职、轮岗支教教师达1087人。各级教研机构还不定期组织教学能手、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推进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四是师德建设进一步规范。2004年,市教育局党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进行一次集中评议和整改。利用市电视台“行风大家谈”、市广播电台“百姓热线”等平台,召集有关科室进行纠风热线解答。各级教育纪检监察机关设立了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各级中小学建立了师德记录档案、从社会上聘请了监督员。五是聘用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人事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工作的通知》(晋市人字【2005】56号),全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行。高平市教育局对原有的请销假制度进行了修订,对危重病人和其他无法继续执教的教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予以妥善安置。对聘任困难的教师进行再培训,仍无法返回教学岗位的实行转岗安置;六是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形成。各县(市、区)采取有效措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择优招聘各类具有教师资格的青年教师充实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2003年以来,全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389人,其中充实到农村中小学973人。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从总体上看,我市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处于超编状态。但实际情况是: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调研中发现,我市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体育教师紧缺现象比较突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出现短缺。因国家没有明确标准,全市430所寄宿制学校普遍缺少生活教师,生活教师配备工作已成为寄宿制学校当务之急的一件大事。目前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情况是:农村小学1398人,农村初中376人,农村高中64人,合计1838人。

  2.教师年龄偏大,缺乏新鲜血液。年龄偏大问题在我市农村中小学较为普遍,尤其以小学更为突出。在农村教育工作实际中,年龄偏大并没有体现出经验丰富的优势,却更多地表现出对教育改革的淡漠、知识的老化和教学质量的下滑。这种不合理的师资结构状况直接损害着农村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表现出我市农村与城市在教育发展方面的不均衡。同时,农村小学教师新生力量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我市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3.代课教师在岗不在编较多,正式教师在编不在岗的不少。在我市,目前农村中小学存在着两大倾向:一是在编不在岗教师487人,二是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数1704人。

  为数不少的在编不在岗教师的客观存在,不仅降低不了财政负担,而且加重了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对在职教师队伍稳定还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较多的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的客观存在,是我市农村教育现实发展中的无奈之举,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直接关系着民生问题,关系到我市农村改革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严重影响着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

  4.培训经费缺口较大,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全市教育投入不断增长,但从结构上看仅仅是一种维持性的投入,发展性的投入水平还不高。省教育厅、财政厅(晋教计字【1998】40号文件)规定:“每年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不少于当地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总额的%,由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中专项安排,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使用。”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制度化的教师培训经费拨付机制,除了个别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市)能补充部分培训经费外,绝大部分县(市、区)还没有专门的教师培训经费,许多应该开展的培训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民转公”教师成为“主力军”,队伍缺乏生机活力。调研中发现“民转公”教师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约有5000余人,占三分之一,成为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的“主力军”。客观地说,这部分教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我市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今天仍在支撑着我市农村教育事业的大厦。但是,他们中只有极少数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大多起点学历偏低、达标学历是通过后期进修培训取得,因此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缺憾。在强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他们中的大多数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表现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技术缺乏,甚至出现了上不了课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可见,目前的“民转公”教师基础差、人数多、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已成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形成及原因分析

  1.“账面超编,实际缺编”的原因。

(1)编制标准不合理。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编制办于2001年联合制定的。制定于2001年的教师编制标准,因当时没有考虑到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另外,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增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还有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企业学校移交地方等,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而,现行编制标准已经过时。表现为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过于强调规模效益、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2)教师岗位编制挤占严重。在教师整体缺编的同时,学校实际缺编问题就更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实际在岗教师的编制被非教学工作人员挤占。在我市农村教师队伍中,在编不在岗的人数不少,调研中发现,虽然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可归纳为以下三类:一是长期重病、进修、产假;二是下海做生意;三是被有关部门借调或抽调。因此,教师编制岗位实际挤占严重,加剧了学校实际教师编制的短缺。

(3)教育投资短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新体制实行以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短缺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以县为主的新体制实际上是教育投资主体责任由乡镇向县级政府的一次转移。对于我市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县(区)而言,教师的工资始终是占据全县财政支出的最主要部分,有的更是“吃财政饭”,除了依靠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本身并无力负担全县的教育支出,农村教育投资因此处于短缺状态。由于县(区)级财力的紧张,地方政府尽可能地压缩教师编制,不少学校长期处于缺编难补的状态,教育部门依据实际需要提交的教师进编申请往往遭到财政部门的否决。经费短缺问题成为制约教师缺编问题的根本原因。

  2.小学教师知识老化的原因。

(1)“民转公”教师大多知识老化。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时,要求必须是1986年以前任教的民办教师,年轻教师多被辞退,留下来的教师普遍知识老化。

(2)中学的选拔抽调。农村初中教师紧缺,很多乡镇是从小学抽调教师,其中大多是年轻和高学历的教师,这使得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问题更显突出。

(3)小学教师停止补充。“民转公”教师知识老化,小学教师总体超编,堵塞了招聘毕业生充实小学教师队伍的进口,使得小学教师队伍引不入源头活水。

  3.代教人数多的原因。

(1)农村中小学在刚性的教师编制约束下,学校的教师数量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为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校只好雇用代课教师。

(2)“民转公”教师知识老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也无法让家长满意,加上校长疏于管理、市场的诱惑力、财政拨款的工资保障,一些“民转公”教师干脆选择了自费雇用代课教师“顶岗”。

(3)尽管在我市严格执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包括各类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也把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作为前提条件之一,但我市目前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已有34 747名,也就是说我市教育系统以外有12 310名的教师储备资源,他们迫于就业压力,一些人把先步入代课教师行列作为一种临时选择。

  4.队伍缺乏活力的原因。

  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实行的是“一人、一编、一卡”的刚性编制管理。这一制度堵塞了教师正常流动的渠道,影响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行政部门无法根据教育发展情况和教师水平发展情况合理配置教师。学校缺乏自主用人权力,学校管理教师职能弱化,想引进的没有办法引进,想淘汰的没有办法淘汰。教师的紧迫感和进取心逐渐淡漠,加上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终身学习体系尚不够完善,正常流动渠道又不畅通,队伍必然缺乏生机和活力。

  五、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做好编制的重新核定工作。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重新核定,实行动态管理的对策。重新核定编制,要充分考虑我市许多农村学校地处丘陵山区、教学点分散、教学班较多但每班学生少的实际,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和寄宿制学校实际为依据,以师生比为参照,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制定出台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定编办法。

  2.采用定向招录教师的办法。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要减少单向的行政措施,多采取双向承诺的招录措施,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市农村教育实际,出台我市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办法,形成在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前对农村学校补充一次新教师的制度,促进我市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逐步改善。

  3.建立农村教师的退出机制。要高度重视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这一突出问题,尽快建立不合格教师离开教育行业的退出机制。从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农村教师分流安置专项经费”,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及必要的医疗服务,让那些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而且难以提高自身水平的教师退出教师岗位,形成农村教师队伍的退出机制,为农村教师的补充和交流提供人员编制空间。落实(晋教人【2003】41号五部委文件)精神,对在职教职工中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按文件要求实行内部退养,不再占用编制。对因长期有病不能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4.加大教师培训和民办教育工作的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督促各县(市、区)政府落实责任,逐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并建立起相应的拨付、落实、监察制度,确保足额用于教师培训;要加强培训机构力量的整合,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组织实施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农村中小学要建立完善教师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考评制度和教师师德档案,将思想品德和教书育人实绩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和评优奖励的主要依据。要构建开放的办学制度和运行机制,大力提倡社会办学,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交流,全面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活动,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社会力量办学事业健康发展。

  5.严格教师队伍管理。要加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杜绝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借调、顶岗等现象,刹住教师队伍超编进人和在编不在岗等不正之风;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考核管理。建立科学的农村教师考核淘汰机制;对德、智、体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年纪大、体弱多病、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台相应政策,尽快让其离岗或转岗,加快农村教师队伍更新步伐,尽快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6.建立长效支教体制。要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城市(乡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定期交流,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要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建立农村学校教师的良性补充机制,有效推进长效支教体制的建立健全。

  7.加强对临时代课教师的管理。建议市委、市政府对各地在当前教师短缺情况下探索出的一些临时性措施加以规范,原则上,不缺编的任何学校不得聘用临时代课教师,缺编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必须保障临时代课教师的最低待遇,临时代课教师的招聘、管理、工资统一划归县(市、区)教育局管理,待时机成熟要逐步、彻底清退临时代课教师。

  8.改革现行校长队伍建设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因此,要进一步为农村教育发展打造一支“领头羊”队伍,必须改革现行校长队伍建设机制。推行“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聘任机制,让我们的校长能够真正担负起领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

  9.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我市统一的中小学教师工

  资标准,尽快缩小和消除不同地域之间教师工资待遇的差别,实现“三个同酬”:城乡教师同酬、中小学教师同酬、教师与公务员同酬。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将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责任主体由县(市、区)政府提升到市政府。同时,要全面落实农村边远贫困山区和山区村镇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认真解决并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艰苦工作岗位对于优质教师的吸引力,解除农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后顾之忧,鼓励教师终身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10.大力加强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坚决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各种现行教育法规,并要大力加强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全面履行对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的法定责任,实行教育财政经费“三个单列”。还要逐步建立健全各县(市、区)政府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目标责任制度,把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作为考核各县(市、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推进我市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推动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篇5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3篇

【篇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当前教育教学的最新形势,科学合理制订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2019年计划,为此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作了相关的调研工作。

  学校现有教职工人111,其中专任教102人,教师中青年教师69人,占教师总数的%。目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专任教师大专学历24人,占%,本科学历78人,占%。专任教师中具有小高职称的有57人,占%。具有小中高职称的有8人,占%。学校全体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认真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工作态度端正,工作热情高涨,潜心钻研业务,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学校、教师以教科研为先导,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由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团结奋斗,办学成果较为显著,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肯定。

  从调研情况看,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下,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教师资源及时得到补充,教师队伍结构不断完善,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然而,在本次调研中发现,我校教师队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建立一支师德良好、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结合我校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教师建设存在问题

  1.近几年教师新老交替比较频繁,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退休,新走上讲台的教师虽然学历高,但是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明显不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加上近年实行二胎政策,不少女教师孕产,加上班额大,不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超负荷地工作,身心压力很大。

  2.校本研训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很多教学研究活动都被许多“迎检”工作和各类活动所冲击,教师疲于应付,静不下心来搞教研。

  3.少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不足,未能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光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受社会上不良思想影响,盲目攀比,心理不平衡,导致对教育工作缺乏激情,缺乏高度的责任心。

  4.领军人才数量不足。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数量缺乏。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建立教师补充机制。一要用足编制。鉴于教师总数每年3%的自然减员实际,要建立定期补充教师制度,政府要按核编数用足编制,确保当年自然减员得到及时补充。二要制定规划。学校及主管部门要摸清队伍更替情况,及时报告,做好教师后续跟进工作,确保教师队伍不断档。

  2.及时化解大班额问题。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调班、分班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解决教师教育教学秩序维持难,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难的问题。

  3.坚持不懈的抓师德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使教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学校为教师创造环境,教师为学校创造价值

”的理念,创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工作环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加强领导班子、中层队伍建设。班子成员及所有中层成员要带头学习,勤于实践;要提高岗位工作能力、自身威信,以德树威、以信强威。加强和维护队伍的团结。能容人、容言、容事,记人之功、谅人之过、容人之短、学人之长,把开拓进取与求实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严谨细致、团结协作、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弘扬起来。强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为有位,有位有为”的共识。强化全体教干的“四个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弘扬“两个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实现“一个目标”(争创一流的教干队伍)。教干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帮助教师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倡严格管理,提倡大胆负责,提倡令行禁止,提倡服从大局,提倡争先创优。做到分工不分家,相互支持,成为师生的凝聚力和学校发展的驱动力。

  5.以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为师训重点,创设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的氛围。在注意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把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工作重心。开展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活动,举行师徒结对活动,选择有潜力、有钻劲的青年教师与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结为师徒,要求师傅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及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以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学校也将为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为骨干教师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同时选拔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青年教师,为他们申报区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提供机会。

  6.学习与研讨结合,增强教师的师能。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外地外校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带到我校来。定期举行教材教法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电教设备操作能力提高。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通过举办赛课、听评课、组织教师交流经验等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鼓励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夯实基础。积极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有重点地认真学习教育书刊,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还要更多地学习使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经常上网,了解教学信息,向同行和名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7.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激励全校教职工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关注教师的精神健康,请专家进行讲座,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缓解教师身上的压力。

【篇二】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关键所在。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为了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区人大组织调研组深入区内各学校,采取访、问、听、看、查等形式,对我区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区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公办小学12所,教学班284个,在校学生人,全区核定教职工编制890人,实有在编教职工857人,校级领导干部34人,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高级教师23人,中级职称教师368人,初级职称教师260人,男女教师比例为1:7;教师平均年龄38岁。辖区各类幼儿园28所,其中公办7所,民办21所,在园幼儿8147人,教师474人。

  二、近年来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所采取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是西区的一大优势,也是西区的重要品牌。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教师,造就一支优秀的校长教师队伍是实现高水平教育的关键。近几年来,西区教育以《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为依据,认真贯彻科教兴区,人才强教战略,把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达到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规模性建设基本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保证我区素质教育高水平实施,突显西区教育优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健全各项制度,优化教师结构

  一是教师公开招考制度。

全区教师引进工作严格程序,阳光操作,凡进必考,工作规范、科学、完善。从而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了科学权威的教师测试评估体系,社会反响良好。二是学历提升激励制度。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制定了《xx区教育系统提高教师学历进修学费报销比例的有关规定》,对取得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分别按学费的40%、50%和60%予以报销,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学历提升的积极性。三是教师区域交流制度。为建立相对稳定、资源共享、充满活力的教师交流制度,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现教师资源科学配置,进一步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制定了《xx区教师交流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四是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在面向社会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过程中,坚持规范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严格按照认定条件、标准和程序,精心操作,严格把关,确保认定结果准确可信。五是科学考核评价制度。采用考评、教师技能达标、现场听课和教学实绩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对实德表现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坚持了重师德表现,注重教育教学业绩的导向,严格落实绩效工资。

(二)加强师德建设,规范从教行为

  一是活动推进。

认真学习、贯彻执行《xx省中小学教师中也道德规范》、《xx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大力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精神教育等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开展了师德师风“八查八看”、专题讲座等主题活动,严格师德承诺

“一票否决制”。二是监督考核。全面实施教师师德师风考评和干部民主测评制,在全区教师中广泛开展了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参与的师德“四项考评”,即学生评教师、家长评教师、学校评教师、教师评教师活动,参评率达100%。同时,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优势,积极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大讲堂、心理健康课外活动等,促进了教师心理学理念及自身心理健康维护能力的提升,激发了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教育工作热情。

(三)促进专业发展,构筑人才高地

  一是读书强基,丰富内涵。

在全区广泛开展了“潜心读书,丰富内涵,促进发展”的教师读书强基工程,营造了读书氛围,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智慧,促进了教育创新,切实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以教师的读书强基为引领,开启了全面打造书香校园的氛围。二是加强两只队伍建设。把一批政治强、业务精、懂管理、能干事、干成事的人选拔到学校管理岗位上,各校领导班子全部配齐并合理调配,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特长互补,班子团结,积极进取的良好局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力量均衡,有效解决了教师不足的问题,近5年,新招教师510余名。各学校师资队伍年龄、知识、学历、职称、学科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全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97、2%,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占45%。三是认真落实教师培训计划。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取“区域联动”、“地区联合”、“高校合作”等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教师培训覆盖面达100%。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提出

“一年入门,两年发展,三年成才”的目标,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脱颖而出。目前,我区在职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总数达15人左右,40名教师被评为西宁市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有15人荣获国家级奖项,40人荣获省级奖项,200余人荣获市、区级奖项,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优秀教师群体不断扩大。同时全面贯彻落实《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开展关爱教师、树立理想、办人民满意教育、高效履行教师职责等多种活动,在广大教职工中形成了爱岗敬业、关心学生,和谐、文明、进取的工作氛围。四是重视“岗位练兵”工作。建成名师工作室3个,实施“读书强基、教学质量达标、教师素质提升”三大工程,深化“青蓝工程”,开展评选“名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师德高尚教师”等活动,培育了一批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尊师重教,开展“教师职业幸福年”活动,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定期为教师体检,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建立教师健康档案。设立教师奖励专项资金,奖励优秀教师。通过多种举措,形成了“拴心留人办教育、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教书育人环境。

  三、xx区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供需矛盾突出,教师总体数量仍显不足,教学一线教师明显不够,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现行的教师编制核算方式仅以师生比计算,已不能满足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按国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应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但我区科学、书法、综合实践等课程专任教师匮乏,造成结构性缺编,加之国家

“二孩”政策的实施,请产假教师人数增多,各学校普遍存在请代课老师现象。据统计,全区共有代课教师87人。另外,新建的光华小学(原张家湾小学)将于9月开学招生,但尚未核编,为保证顺利开学,须从区内各校抽掉教师,到时教师总量将更加不足。

(二)师资建设有待提高,教育领军人物缺乏、学科带头人占比不足,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但随着新老教师更替,老教师大量退休,新教师成长缓慢,教育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在教师队伍的占比过低,引领示范作用有限,难以提升整体教师队伍水平。

(三)教师职称评聘难,教育个人发展动力不足。

目前,xx区现有教师855名,其中聘任高级职称教师23名,中级职称教师368名,初级职称教师260名。2012年职称制度改革时将高中初级职称岗位比例设置为1:5:4,在这个比例设置中,高级职称只占十分之一,使高级职称评审竞争非常激烈,多数教师无缘高级,使得那些教学成绩斐然,师德优秀的教师几无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聘任机会,只能排序等待,等到前面教师退休,退休一个晋级一个,退休两个就晋级两个。同时,这也导致初级职称教师因为没有足够的岗位而很难评上中级职称,未评职称的教师很难评上初级职称,进而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教师健康状况堪忧,职业病问题突出,亚健康现象普遍。

几乎90%的教师患有一种以上疾病,不少教师患有两种以上疾病。其中,心理疾病、颈椎病、咽炎等为侵害教师健康的主要病症。同时工作负担沉重、精神压力突出及缺乏体育锻炼等,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突出。

(五)教师师德素养有待提高。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少数教师师德师风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之处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老、中、青年教师不同程度存在职业倦怠、缺乏工作激情、没有职业幸福感等现象,一些教师缺乏无私奉献精神,工作创新激情不足等现象日益突出,这些状况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师德师风呈滑坡趋势。在师德师风建设上,讲得多,做得少,空话套话多,具体办法少;强调原则多,措施落实少。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教师,一流的教育,必须有一流的人才。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质量提升的主体。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依法办事,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教师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是要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编制实行动态管理。重新核定编制,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和班级人数等教学实际为依据,采取师生比、课程设以及班师比相结合的编制核定方式,并设立规模学校编制最低保障数,科学、合理地核定和使用教师编制。二是学习外地经验,探索实施

“过渡编制”。根据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合理调剂学校之间的空缺编制,“过渡编”采取以钱养事的办法,逐步解决缺编和优化配置教师资源,为西区教育事业提供足够的师资力量,并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二)深化职业理想和师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对教师的第一要求,《教师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规定:“教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一是加大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通过完善基于网络教育的教师研修制度和推行首席教师等活动,并把师德师风列入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考核、职级晋升、评优评奖、兑现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要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树立终生从教意识,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鼓励校长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二是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改进对教师工作的绩效评价体系,摒弃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做法。三是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走访慰问活动,努力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三)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师法》第四章第三十四条中对教师的教育培训作了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实施“新教师培养工程”。制定新教师短期、中期、长期培养计划,制定相关激励措施。采用骨干带教、专家讲座、技能评比、观摩研讨等多形式的培养方式,有步骤地开展新教师的岗位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尽早胜任。二是实施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培养计划。遴选一批学科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后备力量重点进行培养。注重培养过程,保证数量,提升专业内涵,形成青年骨干教师的群体。三是深入实施“名师工程”及“青蓝”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下大力气,加大投入,力争在5-10年内培养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市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学校管理专家和学科名师,让他们在教师队伍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提高。

(四)完善工作制度,为建设高素质的队伍提供保障。

要按照《教师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师管理体制,强化制度建设,依法维护、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一是建立完善奖励机制。建议将班主任津贴、校长津贴单独纳入区财政预算,不挤占教师的绩效工资。二是依据现实问题,正确核定教师的结构比例,合理化、科学设置高中初级岗位设置比例,并实行动态管理,教师岗位设置可根据教师职称结构的不断变化、新教师的加入、老教师的退休进行及时调整,确保教师能及时评聘到相应职称,减少评职矛盾,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三是在全区范围内选树和培养一批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努力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师整体素质。

【篇三】

  一、健全三大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我市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高校)737所,公办学校教师核定编制人,实际在编在岗教师人。其中市直学校核定编制2837名,实际在岗2787人(含职业高中);xx县核定编制9551名,实际在岗6934人;xx区核定编制1487名,实际在岗1471人;xx区核定编制2185名,实际在岗2331人;xx区核定编制2751名,实际在岗226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为100%,初中为100%,普通高中为%。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以金文副主任为组长,教科文卫工委及教育局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调研组,前往我市教育局及4所中小学校,对我市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开展调研,分别听取了市教育局、相关学校的汇报,召开了3次近40位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和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目前,我市师资队伍建设呈现总体稳定,好中有忧的发展态势,为打造我市一流的师资队伍,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着眼于教师编制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在健全我市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三大机制”上下功夫。

(一)优化资源配置机制。

  近年来,教育部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消除城乡、区域、学校间差距,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推进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出台《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在县区范围内,打破学校对教师的“一校所有”制,建立中小学教师“县管校用”的管理体制,及时调配教师余缺,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和学科配套合理化。二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印发了《xx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推进城乡间校干和教师支教、调配等多种形式交流。三是积极应对优秀教师流失问题。针对优秀教师流失问题,我市正在制定引进优秀教师实施办法,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和在职优秀教师都是我们引进的对象。

(二)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为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之实践中不断地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门针对性地建立和健全了相对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一是不断完善教师队伍优化与补充长效机制。根据人员编制情况、教师队伍结构和学校生源变化等因素,研究制定教师招聘计划,报市编委和省教育厅审核批准后,按规定程序公开招录。近期将出台《

  xx市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实施办法》,明确中小学校可以在编制内引进优秀教师。二是注重评优评先的激励作用。评优评先向一线教师倾斜,向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倾斜。把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确保把真正优秀的教师选出来。进修学习、校际交流、考察学习等优先安排优秀教师。三是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认真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政策,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实施职称评聘倾斜政策,乡村教师评聘职称,取消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评选特级教师,对乡村教师实行切块单独评审,提高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

(三)强化培训培养机制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市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市教育部门近年来一直在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正面引导,展播全市各级各类优秀教师事迹,组织宣讲活动。加强师德培训,采取校本培训、集中培训和远程教育三种形式,强化师德师风的培训力度。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教师违规办班补课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查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坚持正面引领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引导和教育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把继续教育工程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任职资格培训和定期提高培训,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实行校本培训报告册制度,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活动,年终进行专门考核,评选校本培训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三是加强名师队伍建设。依托

  27个名师工作室、12个名班主任工作室、2个名校长工作室,通过评课议课、上示范课、举办讲座、组织研讨等方式指导培训青年教师。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对取得课题研究业绩的教师,给予表彰,不断增强其荣誉感,使其继续攀登新的高峰。

  二、聚焦三大问题,深刻剖析原因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建设,近年来我市师资队伍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调研过程中仍发现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探讨出解决的办法。

(一)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问题逐年显现。

  一是知识结构需要调整,观念需要更新。

现有中小学校长队伍教育思想更新和教育观念转变的速度与程度均与现代教育发展形势和要求不相匹配,对素质教育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对学校教育尚缺乏理性思考。二是校长教学以外的事务较多,不能集中精力抓教学管理工作。三是校长人才的流失现象严重,部分学校校长年龄偏大,后备干部缺失,不能形成有效地补充。

(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尤为突出。

  一是教师结构性缺编。

主城区的学校原有编制数量跟不上学校规模扩张与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结构性缺编问题十分突出,市直、xx区、xx区都缺乏大量师资,特别急缺音、体、美、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师,有的单位教育教学甚至难以为继。二是职称评聘问题亟待化解。

  xx年,国家实行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实行“评聘结合”政策。只要没有退休离岗的,已经评上职称的教师只能等待,这样一个月比同等资历但是聘上职称的教师少拿近千元,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在农村学校,有的优秀教师直到退休也不能评上高级职称,只能拿中级职称的工资,造成教师心理失衡。

(三)师德师风建设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在敬业精神方面,少数教师存在着不求进取、职业怠倦现象严重和创新精神不足的现象。

二是在师生关系方面,教师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乱收费等现象仍时有发生;三是在价值观念方面,部分在职教师上课不认真教,课后违规有偿补课问题依然突出,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调研组经过实地考察,召开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座谈会、校长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方式,研究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是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加快,教育师资队伍原有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承担现代教育管理任务的需求。

加上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培训与学校管理研究的结合不紧密,培训制度、培训管理力度还不是很高,教育师资队伍原有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承担现代教育管理任务的需求。

  二是受个人成就感、职业规划、福利待遇、发达城市的虹吸效应、外地政策吸引以及随子女生活的家庭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工资待遇低,职称评定难,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小,普遍存在新招聘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已经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千方百计往城镇调转和向外地发展,校长和教师的流失现象严重。

  三是我市依然存在一所小学只有几个或几十个学生的现象,需要超比例标准使用编制,与此同时,全市因病、因年龄等原因不能正常或不能承担满工作量的教师也达到一定比例。

原企业学校移交地方后,工勤、息岗待退人员多且消化慢,在编不在岗人员仍然占有一定比例,全市教师补充数量达不到每年退休的人数,教师队伍补充不足。

  四是职称评聘存在诸多的限制。

岗位设置不足;论资排辈的现象是一些学校职称评定的“潜规则”;重教科研轻教学,教科研作为职称评定的一项重要条件,参评教师必须有获奖论文或发表论文,并且有一定的奖项要求;“三年一聘任制”变成“终身制”。

  五是少数教师受消极社会现象的影响和对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理解淡薄,认识不足,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接受新事物,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由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驱动,选择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导致学校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

  六是极少数教师动摇了“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呈上升趋势,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索取,在教学中投入精力不足,热衷于利用第二职业挣钱,消极应付本职工作,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认为是一种职业和提高收入的手段。

另外教育部门在检查、治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时有困难,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撑。

  三、强化三大保障,促进强师兴教

  尽管这些年来教育部门在抓好强师兴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目前的教育发展情况与人们的需求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因此,为提高教育质量达到强师兴教的目标,加快建立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刻不容缓。

(一)强化“龙头”保障,着力解决校长队伍建设问题。

  好校长不仅为学校绘制良好的发展蓝图,更重要的是奠定学校发展的精神起点。同时也是教师成长所依,是学校良性发展的重要源泉与动力。校长在整个教师队伍中身处“龙头”地位,加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必须要强化校长的“龙头”保障。一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聘用上岗制度。按岗位能力要求,对校长的聘用期限、退职年龄等作以修改,加强校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提高培训效果,逐步打造一批专家型校长。二要建立校长储备机制。作为校长后备力量,根据实际需要择优上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内设校长助理一职,不仅可以分担校长教学之外的事务,也可以使其尽快适应校长工作。完善后备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让真正有思想、有活力、有能力、有上进心的年轻教师进入到后备干部的行列。三要建立对校长工作的定期考评制度和合理流动制度。并将各项制度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庸者下,能者上”的要求,建立优质学校的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年轻校长、薄弱学校的校长到优质学校任职的交流机制,要在“校长职级制”方面作深入调研,力争有所突破。

(二)强化人才保障,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要更加合理地核定编制,要缩短教师编制核定周期,根据需要采取师生比和班级比相结合的办法,合理定编,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编制与实际需求不符的矛盾。一是建立合理的教师补充机制。准确理解和把握上级政策精神,学习借鉴其他市执行政策的经验、做法,切实解决学校教师补充问题。促进实现教师由

“学校人”变为“系统人”,鼓励和引导县(区)域内、学区间教师合理流动,缓解结构性缺编、学校间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紧缺和空余不均矛盾。通过包点支教、结对支教等形式,建立校际间结对帮扶关系,形成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格局。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对不适应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教育部门应会同人事部门做好安置工作,年轻教师可参照公务员分流政策安排进修或直接分流;年龄较大且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建议实行离岗政策。二是建立灵活有效的“留人”机制。事业留人是稳定教师的前提,要积极搭建教师素质提升的平台,通过竞赛、教学课、宣讲等形式引导教师把心思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成就感。感情留人是稳定教师的基础,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形成尊重教师、爱惜教师、信任教师的优良风尚,在学校和教师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职业忠诚。待遇留人是稳定教师的必要条件,通过待遇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也体现了教师自身的实际价值,要尽可能地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帮助教师解决进修提高、升职晋级、以及个人生活上的问题。三是建立更加合理的分配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评价体系,将教学能力纳为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职称评定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技能,要更多地考察教师的教学成果;探索一线教师与管理岗位人员晋升教师系列职称时分开评审的途经,合理分配一线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参评比例。要缩小职称之间工资差距,教师之间的按劳分配以绩效工资体现。四是建立教师储备机制。市一中东校区

  2020年将投入使用,扩招后学生人数会有大幅度增加,按照生师比要求教师势必会严重不足,考虑到教师的成长和成熟的周期,一定要提前做好师资储备,确保市一中扩招后能够平稳过渡。

(三)强化制度保障,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弱化问题。

  教师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观念,教师对基础教育的认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对于教育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充分认识到师德师风是教育发展的灵魂所在。因此,教育部门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强教师的思想素质,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一要建立学习制度。要全员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使教师能够树立起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质量观,自觉地把师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二要建立监督制度。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除了教师自身的自觉性和良好的素质外,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于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创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形成学生家长评学校、教师评领导、学生评老师的制度。三要完善评价制度。将师德师风建设与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考核、职务晋升、工资晋级、职称评聘挂钩,对严重违反师德师风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一票否决;对少数师德缺失,又不服从调动和管理的教师,要予以解聘,空出编制用于解决新进人员的编制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6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敦化市大桥乡学校 张守贵

  为落实延边州“关于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通知精神,根据敦化市教育局的调研工作要求,我校通过对学校相关数据的汇总、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校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1、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情况:

  2012年6月,我校由编委核定的编制总数为90人(其中,中学26人,小学64人)

  2、学校实有人员情况:

  到2015年4月,在编人数为82人。实际在本校人员仅为72人。(2012年年初86人,到2015年4月增加教师9人。增加人员中,包括录用毕业生4人,借调入4人,特岗教师1人。减少教师23人。减少教师中,包括退休8人,借调出11人,退养2人,调整本乡教育办2人。⑴专任教师中25-29岁人数3人占总数6%,30-34岁人数6人,占总数的12%,35-39岁18人占总数的36%,确良8%,40-45岁人数和45-49岁人数各为7人,各占%,50-54岁人数8人占总数的16%。⑵专任教师中,男16人,女33人。本科36人,专科13人,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40人,二级教师5人。

  3、缺编情况:实际小学缺编人数达18人。

  4、临时聘用教师情况:本校无临时聘用教师,学校其他辅助性工作包括司炉、校车管理员等全由学校教师负责。

  5、专业对口及年龄结构情况:全校专任教师50人(含一名特岗)在编在岗专任教师49人,所学专业、所教学科、所持教师资格证、教师职称证对口人数为24人,四项对口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

  6、教师持证上岗情况:49名专任教师全部持证上岗,其中有的2人持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初中与学段不符。占总数的%,有25人所教学科与所教专业不对口,占总数的51%。持有校长资格证书的人数8人,校长及副

  校长人数3人。全部持证上岗。

  7、素质提升情况:专任教师接受培训人数达49人,每年不少于72学时,培训级别与形式:国培、省培、市培训和本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集中培训。

  8、队伍流动及2015---2018年需补充情况:2011-2014年增加教师9人。增加中,包括录用毕业生4人,借调入4人,特岗教师1人。减少教师23人。减少教师中,包括退休8人,借调出11人,退养2人,调整本乡教育办2人。实际在本校教师岗位72人,缺少18人。2015年将退休2人。2016年和2017年将分别退休5人,2018年将退休4人,四年间还将有15人退休。预计未来四年需要补充教师总数达33人,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做法

  学校历来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函授、进修学习等,促使我校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级别不断提高,较好地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1、有计划地开展校本培训

  一方面,学校选派年青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点带面”的带动全体教师进步,提升了全体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校本培训,开展教学骨干和新任教师的结对子活动。使新任教师尽快成长。

  扎实进行师德培训,实现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规范化

  学校深刻的认识到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思想对促进学校工作的重要性,一直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持之以恒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经常利用教研活动等机会,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学校还成立了师德师风教育领导小组,经常开会研究布署有关工作。①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师德文件,提高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牢固树立两种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扬两种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宣传先进教师的感人事迹,2

  表扬我校教师为了做好本职工作敬业奉献、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先进事迹和闪光点,树立学习榜样,激励上进。③学校有计划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学校要求教职工结合自己的工作思想实际,认真进行自我解剖和自我批评,并在教育教学实际中以自己模范的行动去实践其思想实质。④增强主人翁意识,加强教师集体主义教育,增强教师归属感,深入开展“热心爱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活动,以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为准则,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为学生的发展尽心尽力。通过这些活动,净化教职工的思想,3、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师培工作的经费投入

  创建学习型学校,要求教师要树终身学习的理念,走专业化成长之路,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汲取新知识增长新才干,这也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教师培训工作,2014年直接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达万元,其中,小学3万元,中学达万元,分别占公用经费的%和20%。

(1)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教师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全员继续教育工作,鼓励教师积极自主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提高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能力,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能力。

(2)加大教师“走出去”教研交流学习力度。近年来,我校每年都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让教师开阔视野,吸纳新知,增强科研意识。

(3)认真实施“名师工程”,全面打造优质教师队伍。要分别利用讲授示范课、观摩课、教研、座谈等方式,开展了学科培训和业务辅导工作,让新教师早入门,早日提高教学能力,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建立新老教师结队帮助等操作机制,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强化传帮带,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督查与指导,实现共同提高,积极引领广大教师和新课程共同成长。

(4)鼓励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教 3

  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要积极支持教师学历提高。支持和鼓励未学历达标的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进修,鼓励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研究生课程。

(5)倡导教育科研之风,教育科研与常规教研相结合,培养科研型学者型教师,鼓励更多地教师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

(6)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多关注教师的生活。学校十分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缓解教师身上的压力。以人为本,关怀激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协调政府尽快补充教师编制。

  2、教学辅助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如果食堂和校车可以不占用教师编制。缓解缺编压力。

  3、对教师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的培养。铺设教师发展的道路,搭建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我们要千方百计为教师的发展铺设道路,为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搭建平台。

  后附表:

  附表1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职工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表2大桥乡学校专任教师队伍结构调查表 附表3大桥乡学校在编人员在岗情况调查表 附表4大桥乡学校临时聘用教师待遇情况调查表 附表5大桥乡学校教师变动需求情况调查表 附表6大桥乡学校校级领导基本情况调查表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7

  均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省“关于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调研的通知”精神和区教育局的调研工作要求,我校通过对学校相关数据的汇总、发放调查问卷和召开部分教师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到了教师的一些提议,并对教师反映的各种情况做了详细地分析总结,现把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校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1、政治思想素质好,师德水平高

  我校历来重视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借助教师业务学习和平时的教师例会,精心组织教职工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和政治学习,使教师经常不断地接受来自身边的先进人物思想的教育,从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待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全校绝大多数教师都在“用心、用力、用爱”努力践行教育理念,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成才,学校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正气。

  2、教师结构较合理,学历达标

  在我校××名在职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人(含研究生课程班),本科学历的有××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专科学历的××人,占×× %。

  在专任教师中有××%是双师型教师,共有××人。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校专业课与文化课教师的比例为××,离“省重”学校的比例××还有差距。

  3、教师申报职称积极性高

  目前我校在职教师中,年轻教师居多,取得高级职称的有××人,取得中级职称的有××人,其中外聘、兼职教师有××人。在我校,虽然有些教师是不同职称,但是在教师素养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学校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教师申报职称,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十分重视,积极参照高级职称的条件提高自己的水平。

  二、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具体做法

  学校历来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函授、进修学习等,促使我校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级别不断提高,较好地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同时,我校还重视课堂教学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学生的考证、就业以及高考等都在生源不是较理想的情况下能长时间保持较好的成绩,这与我校教师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业务素质是分不开的。

  1、制定了完备的方案计划,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化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综合实力,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每学期都会制定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计划,有组织、有制度的使教师得到进步。一方面,学校选派年青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他们回校后通过讲座或经验交流会的形式“以点带面”的带动全体教师进步,提升了全体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校本培训,开展教学骨干和新教师的结对子活动,将新教师的培养在教导处的领导下责任到人,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还确保资金到位,师德建设,队伍建设相关经费占学校日常支出经费的比例约为××%。

  2、扎实进行师德培训,实现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规范化

  学校深刻的认识到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思想对促进学校工作的重要性,一直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持之以恒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经常利用教工例会、级科组会、教研活动等机会,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学校还成立了师德师风教育领导小组,经常开会研究布署有关工作。①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师德文件,提高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牢固树立两种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扬两种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应用介绍交流、座谈会、教育OA等多种形式,宣传先进教师的感人事迹,表扬我校教师为了做好本职工作敬业奉献、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先进事迹和闪 2

  光点,树立学习榜样,激励上进。③学校有计划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学校要求教职工结合自己的工作思想实际,认真进行自我解剖和自我批评,并在教育教学实际中以自己模范的行动去实践其思想实质。④增强主人翁意识,以做“职中人”为荣,加强教师集体主义教育,增强教师归属感,深入开展“热心爱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四项承诺活动,以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为准则,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为学生的发展尽心尽力。通过这些活动,净化了教职工的思想,3、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实现教师队伍管理专业化

  创建学习型学校,要求教师要树终身学习的理念,走专业化成长之路,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汲取新知识增长新才干,这也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教师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全员继续教育工作,鼓励教师积极自主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提高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能力,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能力。

(2)加大教师“走出去”教研交流学习力度。近年来,我校每年都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会,让教师开阔视野,吸纳新知,增强科研意识。

(3)认真实施“名师工程”,全面打造优质教师队伍。要分别利用讲授示范课、观摩课、教研、座谈等方式,开展了学科培训和业务辅导工作,让新教师早入门,早日提高教学能力,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建立新老教师结队帮助等操作机制,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强化传帮带,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督查与指导,实现共同提高,积极引领广大教师和新课程共同成长。

(4)要鼓励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要积极支持教师学历提高。支持和鼓励未学历达标的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进修,鼓励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较强的中 3

  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研究生课程。

(5)倡导教育科研之风,教育科研与常规教研相结合,培养科研型学者型教师,鼓励更多地教师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

(6)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多关注教师的生活。学校十分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缓解教师身上的压力。以人为本,关怀激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双师型“教师培养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重要的艰巨任务。由于学校办学时间短,教师队伍年轻,“双师型”“专家型”教师暂时还较少。学校一直鼓励教师参加除自己本专业的考级考证外,还要考取其他相关的技能证书,近年来,我校“双师型“教师逐步增加。为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去实践,目前,服装、汽修、机电三个专业每年都有专业教师到企业去实践,但是还有部分专业如会计、计算机、商务英语等还有待探索。近年来,我校在外聘教师、兼职教师的引进工作上做了一定的工作,积极与企业商谈,在部分专业上引进外聘教师或兼职教师作了相关的尝试,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教师的动手实操能力较强,一定程度地提高了我校部分专业的实操效果,对我校的专业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互补作用。但由于管理纵向体系不顺畅,工资体系未理顺,引进外聘教师或兼职教师还不能过大范围。

  四、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教师队伍的强弱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可以说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就在教师。然而,在目前我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还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来解决:

  1、师德师风建设要正面教育和制度约束相结合,对有损师德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学校要注意用身边的先进教职工的事迹来教育广大教职工,增强培训教育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要重点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教育。

  2、加大专业课教师的引进力度。制定相应政策,广泛吸引和鼓励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到中等职业学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专职教师的待遇同校内其他教师待遇,对兼职教师则可以灵活处理。在面向社会招考专业课教师时,取消“具有教师资格证”这一条件,增加“具有技师或工程师职称”的条件。引进教师除由学校毕业直接任教这一主渠道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考虑按照“规范制度,确保质量”的原则,扩大由企业引进教师的比例和数量。

  3、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加强校企、校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建立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水平,切实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实习,或脱产、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建议专业课教师每年必须有1-2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或到专业师资培训基地接受培训的制度。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研究,将教学与生产、新科学、新技术与新工艺的推广、嫁接和应用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提出明确要求,各校应制定具体规划和计划并加以考核。

  4、对教师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的培养。铺设教师发展的道路,搭建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我们要千方百计为教师的发展铺设道路,为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搭建平台。

  学校的发展,队伍建设是关键。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会有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才会有一流的教学质量。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担落在教师身上,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篇8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我县共有40个乡镇,总人口接近万人,在校学生数(事业报表)为:高中学生2497人、初中学生8945人,小学学生人。全县中小学教师人数为2274人(含19个临聘教师,含2012年、2013年、2014年特岗教师176人,)其中专任教师2198人。学历达标中小学均达100%。中学系列职称高、中、初所占结构比例为(17%、44%、39%),小学系列职称高、中、初所占结构比例为(3%、43%、54%)全县中小学教师编制为2650名。各类临聘、代课教师450余人。教师队伍的补充主要是通过特岗教师、公招、考核聘用等形式。

  二、近年来我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的工作:(一)师德师风建设方面 建立全县师德师风建设机制,由各片区教育工作联络组组长和学校校长为负责人,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目标任务、师德师风建设的办法。结合省、州、县教师全员培训的有关规定,全县教职工至少参与了一轮以上的师德师风培训任务,培训面达100%,全县教师整体职业道德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涌现出一些师德高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及时转发省、州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文件,特别是2008年12月转发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结合我县教育系统实际,组织宣讲团,分片区、学校 集中教职工进行学习和宣讲,宣讲面达100%.4 根据省、州教师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县委、县政府对全县职工考勤管理的规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印发了《越西县教育系统考勤管理制度》(越教发[2007]65号),进一步规范了全县教职工的考勤管理办法。结合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及绩效考核办法,将师德师风考核纳入第一位,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其它考核均不合格,不享受30%的奖励性工资的分配。不能参加评优、晋职和调动。从主管局到基层学校都制定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近、中、长期培训计划。

(二)实施越西县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

  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计划:根据省、州中小学骨干教师选拔推荐的要求和《中共越西县委、越西县人民政府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定》(越委发[2005]49号),结合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实际,制定了骨干教师选拔、管理、培训办法,做到梯层次培养、选拔省、州、县级骨干教师共计246名,学级骨干教师790名,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为适应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全县2088人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全员培训(省级、州级、县级、校本级),通过培训,使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技能,掌握把握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胜任新课程教学的各项工作,增强自主研修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教职工责任意识和师德水平。

  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根据《四川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凉山州教育局关于实施凉山州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的通知》(凉教人[2008]48号)和《中共越西县委、越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定》(越委发[2005]4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教育系统教师学历情况,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主要采取脱产学习、进修、自学等方式,到目前为止,全县小学教师中学历合格率为100%。

(三)、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结合省、州、县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拟定了推荐选拔国家、省、州、县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的选拔推荐办法。

(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根据省、州中小学校长的选拔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中小学校长推荐选拔的实施办法。制定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学期、学年任期考核、管理办法,考核结果作为校长提拔、任用、交流的重要依据,加大培训力度。结合省、州校长培训的要求,拟定了我县校长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地参加了省、州、县级培训,培训面达100%。

  二、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依据川编办发(2005)23号文件和近期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炊事员和管理员配备的有关规定进行测算核定的标准,我县中小学应有教职工4066人(其中专任教师应为2902人,教辅人员1164人),而目前实有中小学教职工2257人,尚差1809人。全县教师平均年龄为岁,再过几年,就将迎来退休的高峰期。尽管我县每年都要公开招考教师,由于调离、退休、辞职、转行等原因每年教师自然减员达70多人,教师紧缺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为缺教师,许多学校不得不大班额教学,将学生集中到乡中心校合班就读。为了上学,一些边远农村的孩子每天要在崎岖的山路上往返步行数小时,学生辛苦,家长心疼,教师心酸。为了保证这些孩子往返安全,一些学校不得不采取压缩中午休息时间:下午提前上课、提前放学的办法。对一些必须保留的村小校点,各学校只能临时聘请代课教师应急。但目前代课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工作不稳定,学校面临代课教师不好找、也不好管的现状,更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人力资源单向流动,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城乡差异,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比教师待遇好的职业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年轻骨干教师向往的目标,因此报考公务员教师人数不断增加。优秀教师更是“孔雀东南飞”,导致了学校优质师资严重流失。一些学校实际成了优秀教师的实习基地和培养基地,新进的教师少则两三年,多则三五年,一旦崭露头角,要么跳槽、转行,要么就被条件更好的学校“挖”走。部分教师觉得继续任教,个人得不到较好的专业发展,于是也纷纷加入了跳槽的行列。

  工作激情调动难。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后,虽基本做到了“六个全额预算”,但财政下拨的公用经费只能用于学校公业务开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无其它经济来源,难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与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脱节。由于学校管理缺乏激励机制和相应经费,工作“干好干差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教师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责任感减弱。

  岗位设置与教师职称晋升及教师交流和轮岗的矛盾。自2009年实行教师职称结构比例制后,学校中高级职务比例规定了上限。一方面直接导致部分学校中高级职称比例超标。导致这些近三至五年内难以分到中高级职称指标。教师职称与工资直接挂勾,严重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各学校岗位的限定,严重制约着教师的交流和轮岗。严重影响中小学校长的交流和轮岗制度的执行。5 受编制的影响,农村初级中学学科不配套仍然突出。

  三、思考与建议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认为,要构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长效机制,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就必须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彻底实现教育公平。温家宝总理说过:“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从根本上说就是城乡师资水平的差距。

  1加大经费投入。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逐渐改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工资收入逐年提高。但如果将工作总量与其他行业相比,则他们的工资待遇就不算太高。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津贴制度,中小学教师培训保障制度和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按规定配齐、配足教师。这需要有关部门及时按实际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保证教师配备需要。

  3制定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应包括:建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支教教师生活补贴制度、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优惠制度、农村教师表彰奖励制度等,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吸引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任教。一是在基础教育“百千万工程”中,注意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培养一批农村中小学的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采取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村教师通过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三是加强师德教育,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4鼓励、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制订相应奖励措施,引导县域内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中小学流动,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与拓展。按照“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城乡互动”的原则,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强烈呼吁社会各界“资教”、“走教”、“支教”。开展灵活多样的“智力支教”形式,实行定期支教与短期支教相结合、全职支教与兼职支教相结合等。智力支教也可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优秀教师“送教下乡”等系列活动,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校帮校,培训、辅导乡村教师。

  5建立县域内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如:城镇中小学教师有在农村中小学支教一年以上经历者,才能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现行政策只限于评高级职称);鼓励合格大学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后到农村学校任教;面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农村任教。

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篇9

  加强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教师队伍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关键,一支知名度高、知识面广、有实践教学经验、热心和甘为老年教育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更是支撑老年大学教育质量的前提。为此,我们通过对当前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在结构、来源、教学、科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平湖市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现状

  就教师的师德、专业水平及教育能力、科研能力等问题,我们对全校42名教师(全部是外聘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实际对部分人员进行访谈研究。

  1、教师的年龄结构

  表1教师的年龄结构

  年龄(岁)

  30以下

  31-40

  41-50

  51-60

  61-70

  71以上

  人数

  479

  百分比%

  

  

  

  

  教师的年龄结构来看,有一定梯度。41—50岁的中年教师偏少,只占%,而71岁以上的老年教师高达%,其中1人已超80岁,高龄教师多年来为平湖老年教育事业、办学水平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现在,学校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引进不少40岁以下的教师,占%。

  2、教师的学历水平

  表2教师的学历结构

  学历

  研究生

  本科

  大专

  中专

  初高中

  人数

  118

  247

  百分比%

  

  

  

  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19人,占%。学历水平较低的占%,主要集中在器乐、文艺类等技能类课程,但他们在相关领域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经验和良好的实践技能。

  3、教师的职称结构

  表3教师的职称结构

  职称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其他

  人数

  918

  6百分比%

  

  

  和学历结构相对应,职称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运用相关知识、技能进行教学的把握程度。初级及无职称的达%。职称技能较高的教师,能很好地向学员传递学习兴趣、自己的领悟及相关知识,职称确实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产生影响。

  4、教师的现职来源

  表4教师的现职

  现职

  在职

  离退休

  其他

  人数

  6百分比%

  

  

  从师资构成情况看,教师队伍由离退休、在职、自由职业者组成。教师来源主要有:单位推荐、教师自荐或他人推荐;聘任社会达人和学员骨干。

  5、教师的师德、教学和科研情况

  通过对42位教师的调查,我们发现有39位教师,占9%,能够做到热爱老年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尊重学员、教学认真耐心、师生关系和谐,具有较高的教师风范,深受学员欢迎。认为“教学中最困难的”依次是教学资料缺乏、老年教育理论知识太少、教学经验不足、学科知识面狭窄。“自己知识结构欠缺的方面”依次是:老年教育理论及相关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专业技能。在教学中,6位教师自编了5套教材,16位教师编写了讲义,7人刻录动态教材,11人在参考公共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补充材料。“撰写过教学体会及论文”的有13人,占31%,35位教师认为参与老年教育教学很有必要,但力不从心。

  二、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当前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队伍不稳定。外聘教师具有流动性大、可控性小、资历及水平悬殊、报酬少等特点。经常出现因单位工作、身体、家庭等无法继续任教的情况,影响课程设置和教学持续性。年轻在职教师比例增加后,因与本职工作冲突,调课、停课、请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