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工作报告 > 正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3篇(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书报告)

2023-02-28 03:31:27工作报告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3篇(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书报告)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3篇(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书报告),以供参考。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3篇(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书报告)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1

  由康奈尔大学的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大师写的《牛奶可乐经济学》一书第一次让我感受到经济学如此有趣如此亲切!由大师写作而成的书是一本深入浅出类似于睡前读物或者适宜下午休憩的科普类读物。它通俗易懂,把原本高高在上、书本数理式的、学院式的经济学,彻底变成我们随处可见、亲切可人的身边经济学。“牛奶可乐”在本书中成为通俗代名词,它代表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而又未注意到的现象。

  比如: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饮料可以免费续杯等等问题。但是阅读完每一个章节的提问后就会明白这些我既定的思维里认为理所应当的现象,居然都可以在经济学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本书实在是神奇、不可思议。

  本书每一章前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是作者循循善诱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典的小例子。其中给我印象深刻又简单易懂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有些酒吧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免费的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花生的生产成本肯定比水高,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搞明白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花生和酒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酒类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对便宜,而每一种酒精饮料又都能带来可观的利润率,那么,免费供应花生能提高酒吧的利润。反之,水和酒是矛盾的。酒客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相对廉价,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另一个例子也同样是简单有趣的。为什么最畅销的书常常打折销售,而最热门的电影却不打折?因为对电影院来说,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座位。大受欢迎的电影即使不打折也会满座,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电影院有理由不给票价打折。但是书不一样,如果预见到哪些产品更热门,卖家往往可以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库存。卖家给书打折以促进销量,是更有利的做法。

  通过书中以上这类种种的小例子,我逐渐在生活中感受经济学的魅力。经济学这一综合了物理、化学、政治、心理学等等学科的经济学不再让人听而生畏,因为经济学它就源于生活。在平时的生活中尝试区理解最晦涩难懂的公式和高深的理论何尝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新方法呢!我想罗伯特·弗兰克大师写作本书的宗旨一方面是帮助我们爱上经济学,用经济学去帮助我们更巧妙地生活另一方面也是鼓励读者积极的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当中。理论是枯燥无味的,但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领悟理论背后的真谛是醍醐灌顶的!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2

  我先前看过《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这次在推荐书目中又见到这本书,于是又重新看了一遍,发现里面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感受。我觉得这本书值得一看,并期待大家读完后,在面对一些问题时,能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找出科学合理的答案,尽管有时答案不尽完美,但一些个维度去思考也不错。这本书的案例和结论都是从经济学的原理来展开的,我们可以看下身边常见现象和事物的经济学的解释。正如此书的标题《牛奶可乐经济学》,牛奶方盒、可乐圆罐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都体现了一定的经济学原理。

  为什么有不少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因为穿校服的要求,限制了学生们自我表达的能力。但它的优点则是减少了学生们在衣着竞争上所投入的货币及情感成本。为什么官僚们喜欢使用语焉不详的句子?是因为某个官僚可能会出于个人利益,把文字写得稍微模糊一些,从而削弱自己在限制他人行为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出于同样原因,其他官僚也会这么做,于是言辞模糊暧昧的标准就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完全叫人看不懂的官僚语言最终又成了主流。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捕鲸人无法从自我限制中获益。而世界上大多数的鸡都是有主人的。鸡和鲸鱼都有经济价值。人们对鸡能享有可靠的所有权,但对鲸鱼却不能。

  书中类似上述有趣的举例非常多,综合看来,基本上都是依据成本收益原则来衡量,从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效益递减、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角度的思考,来判断我们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收益最大原则,对于一些行为有指导意义。

  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我们的业务推动方案其实也是如此,只有为大家安装了足够驱动力才能有好的业绩表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权利是对等的,如实告知、保费、保险保障的关系也是如此。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赚取真正财富的唯一方式,仍然是天赋、勤俭、幸运,再加上艰苦的劳动,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努力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

  而只有多提问、多思考才能多收获。如产品的设计既要包含最基本的功能,又要满足低成本竞争的需求。看到牛奶可乐容器差距,自然地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能会减少我们的经营成本,提高收益。“为什么在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的花生米呢?”在生活中我们会认为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而因此津津乐道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的钱已经悄悄被商家赚取。酒和花生米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的越多,要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多,而酒精饮料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这才是花生免费背后的真相。这说明经济学规律无所不在,要活学会用。

  从问题开始,引发读者思考,然后给予解释,再找出普遍规律,让我们收获知识的同时激发我们延伸思考,还有那些事物是这样思考并按此规律去运作的?整本书读完之后会有豁然开朗之感,知道如何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更多的现象,同时让我们对周边事物重新又充满了探索好奇,用经济视界去看待这个世界。就如同当初在中学时掌握了一些粗浅的物理定律,就处处留心观察,努力在身边去寻求这个定律的运用一样。

  愿大家在阅读本书后都成为经济学的“经粉”,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原理,提升认知世界的能力、增加感受世界的维度,使策划和决策更理性、更科学、更符合经济规律。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3

  寒假向图书馆借了一本由美国罗伯特·弗兰克写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初还怕因为对经济必修一内容理解不好会看不懂经济学的书,翻开书立刻消除我所有顾虑。我想就算是没学过经济学的人,只要识字,都能读懂书中大部分内容。这让我感觉好多了,还好没借一本枯燥的理论书。我还曾一度认为经济学那些死板的条条框框的内容没有用,这本书完全否认了我的观点,它具体细微地从生活中各个方面阐述经济学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一直在空讲大道理。它都是举身边最普通但我们不常关注的例子给理论坚实的后盾。

  看完这本书,虽然不理解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但是有收获就好。走在大街上我也会下意识挑出一些东西侃侃而谈。书中有几个事例我觉得十分有趣。比如“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但是纸币上的人像是正面像?”(当然是美元,人民币的硬币刻的是花)因为硬币上刻画出辨认度高的正面像是十分困难且成本高,而且在流通中容易磨损,所以没有这个必要。但是在纸币上画正面像,精致而复杂,成本低还可以辨别真假。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而鸡却没有繁衍之忧?”我刚看到这个问题时就蒙了,等看完觉得是可爱的推理。书中说因为鲸鱼不被人拥有。捕鲸人知道,如果自己不捕鲸它们就会被其他捕鲸人捕走。但鸡大多是被人拥有的。如果鸡被人杀了一只,主人肯定会要求赔偿,然后再买进鸡维持平衡。虽然鲸鱼和鸡都有价值,但由于没有所有权,导致鲸鱼濒临灭绝。

  看完这本书,我深刻了解对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或许就在思考为什么的答案中找到许多乐趣。